蘇國昭
摘要: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與其它學科有著明顯的區別,它的基礎是課堂的指派。學生們經常要用計算機來做一些學習任務。所以,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使學生能在計算機面前認真地做好功課,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類似地,這些問題也會在信息技術學科中產生。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具體的任務。但是,在收集任務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使用U盤, email或者其它的操作系統等等,更困難的是,讓學生們按時提交他們的任務,以及他們如何收集這些任務。所以,探討應用系統來規范作業管理,并將其規范化,對提升信息技術效能的教育意義重大。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作業設計;作業管理
引言:新課程理念提倡學生主動探究、自主探索的學習模式,而課堂作業是其中的關鍵。在老師的日常教學中,作業任務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作業設計既要注重學生的發展,又要兼顧基礎知識的綜合與發展。通過權衡綜合發展與學生的適應性指導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獲得滿意、愉快、成功的經驗,從而對今后的學習有更大的信心??梢?,信息技術在我國的應用十分突出,意義重大。
一、淺析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作業
在教學過程中,分配任務是必要的。通過課堂作業,可以讓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狀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能適時地對其進行指導,從而達到更好的指導效果。許多教師采用多種方式,例如優化網絡、網站等,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作業。在這種嚴格的規定下,學生們基本能做好課堂作業,但是他們的課堂作業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許多同學只是應付。下一節課,好像忘了上一節課的內容,同學很努力地做功課,但是,完成和做的好是不一樣的概念。
二、努力提高作業的質量
要使學習者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首先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快樂和成功的方法,然后再思考如何運用這些方法。
(一)任務要預先設定目標
自從我們在課堂里為每位同學建立并執行學術檔案,我們就一直在想,怎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價值。在經歷了多次的學習后,我們已經收集到了許多有關成功和失敗的消息。最后,我們為學生設定了不同的學習目的和期望,使他們能夠參與到反饋活動中。
學習目標的確定是整個實施流程的關鍵。在分配作業前,先讓同學們根據他們的困難程度,自行決定是否要完成基礎或更高的目標。總的來說,我覺得有三種目的。一是把更高的目標當作最優秀的學生收集。第二是評價學生的成績能力的基本目的。第三、協助,班上能力較弱的同學常常不能獨立完成課堂作業,必須在同學和教師的協助下完成學業。該方法能夠顯示學生在課堂上或整個學期所做的功課,以此來檢驗他們的能力。這一制度的最大益處并非在于評估或評分,而在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沒有得到改善,這會不會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讓他們不斷確立學習目標,并不斷提升他們的學業檔案。
(二)制定公開的工作
小學的信息技術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包括移動通信技術、視頻點播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信息檢索,多媒體,虛擬現實,模擬等。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充實,呈現出鮮明的開放性特征。所以,在日常作業的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開放性的特征,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優秀的學生作品是實現教育目的的一個重要體現。很多優秀的學生作品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這一過程不僅僅是一個啟發,更是一個進步。設計的自由,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改變他們的工作觀念。課堂上沒有差別,學生的課堂作業也是有差別的。它能體現出學生的性情,具有真實的情感,并能把一個特定的課堂知識集中起來,這是一個很好的工作內容。
比如,老師們用一些很“有創意”的名片來教 Powerpoint 《個人名片制作》中的內容,然后把名片上的要素一層一層地拆開。同時也包含了本課程的新知識,如制作背景,藝術標題,學生熟悉的文字設計等。通過分析、闡述、實踐,充分體現了“下有保證、上無限制”的開放理念。學生能夠在沒有特殊的形式和限制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思想和所掌握的知識結合起來,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這種作業能夠將所學知識結合起來,在理論上進行創造性思考,從而使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有效的發展。
(三)設計”活“的作業
信息技術的教學與實踐是分不開的。不然,就算你對理論很有研究,你所展示的內容也不過是一堆實體,無法用于學習和運用。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時,主要是要學會如何學習如何去獲得資訊,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來處理各種實際問題。比如,你可以把地板和更復雜的工程,比如房子的裝修,把他們的工作變成了一個真正的仿真內容。透過此項活動,同學們可以充分地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創意,同時也是最易于體驗的。這種學習與運用能使學生的積極思考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而不會受到專業知識體系的限制,能很容易地與其它主題相結合。在教學活動中,同學們可以互相交流,從中學習,互相幫助,注重個人經驗,并在體驗式學習中獲得自主發展。
(四)建立不同互補的操作系統
信息技術的課程通常會分為幾期,所以你可以根據內容來安排課堂作業。每周的內容可以被看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比較三種類型的問題,難以一蹴而就,因為他們可以在不同的教育階段,發揮不同的作用,使他們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能力的培養,并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
結語:
在教育教學中,應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其他領域和生活中去,并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充分認識到作業的重要性,并以實際操作為基礎,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怡.小學信息技術作業創新設計例談[D]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08):102-103.
[2]張曉峰.小學信息技術課外作業設計例讀[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3(5):36- -37.
[3]肖儀杰小學信息技術課后作業設計的幾點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