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健
摘要:物理知識最初來源于們對生活中常見事物發生規律的探究與總結。 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物理實驗的方式使學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和實驗理解各種物理規律和現象,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思維傳播能力,全面提高學習能力。這種實驗教學方法,即探索性實驗教學,已應用于初中物理。 因此,本文闡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改改革的不斷深入,物理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初中學生剛剛開始學習物理,學習方法及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形成,因而,物理教師應從實驗開始全方位指導,通過各種考查手段促進和加強學生實驗,從而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
一、充分利用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實驗教學對物理教學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實驗可以獲得更加直接的深刻的認識,也能發現許多的物理規律,有利于科學的研究與發展。而演示實驗的方式是指物理老師根據教學的內容,在講解物理知識時,給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教學,用實驗邊演示邊給學生進行闡釋,讓學生體會觀察思考的過程。通過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可以讓許多深奧難懂的問題瞬間得到解決,讓學生豁然開朗,恍然大悟。但是演示實驗與平時的學生到實驗室做實驗不同,演示實驗的主體是物理老師,演示實驗是物理老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會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確定的教學內容。通過演示實驗的教學,可以讓知識變得形象化和具體化,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進行“大氣壓強”這一章節的物理知識的學習時,物理老師就可以做簡單的演示實驗:物理老師首先準備好一個廢棄的塑料瓶,然后邀請一名學生上臺進行協助,讓學生準備好一杯熱水,然后請學生把塑料瓶放入口中用力地吸上一口氣,等瓶子變癟了之后物理老師再在瓶子里倒上事先準備好的熱水,再在外面澆上冷水,這時可以觀察到瓶子變得更癟的現象。在這個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對這種現象感到好奇,此時物理老師可以再提出關于“瓶子為什么會變癟”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觀察到的現象不斷開拓自己的思維,物理老師最后再給大家講解瓶子變癟的原理,是因為瓶內的氣體被吸出,瓶內氣壓小于瓶外的,所以導致瓶子變癟的現象。運用這個原理,物理老師還可以教給大家一個生活小常識:平時喝的碳酸飲料就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保存。這樣的演示實驗教學方式不但引起了學生的高度注意,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利用這種原理延伸的生活小常識更是增加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體會到物理知識的樂趣。
二、以實驗操作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與探究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實驗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活動教學,將實驗教學的驗證試驗轉變為物理現象探究實驗,使學生通過實驗來深刻理解與掌握物理知識重難點內容。
例如,在進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節物理實驗課教學時,我們可以使用兩個大小相等并充滿氣體互相擠壓的氣球來進行“力的作用”實驗,并引導學生探究:氣球在實驗過程中如果發生的變形現象,那么是否能夠說明你的作用是互相的呢?在經過試驗后,多數同學會認為能夠證明,但僅僅憑依一個實驗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來以拍桌子的方式來開展一個小實驗,讓學生意識到:手拍桌子或其他東西會疼是因為手掌與物體之間力相互作用的體現。又或者讓學生觀看劃船的動作,以及其他的力的作用的相關視頻,讓學生通過實驗與探究來了解物理知識原理,進而促進中學生物理科學素養發展,并通過實驗不斷培養自身的探究意識與實驗能力。
三、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優化實驗內容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發展,新教改的推行要求初中物理教學要充分注重實效性,即教學的生活化,以促進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提升。而生活化教學主旨在促使學生高效發展。因此,物理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要立足于學生能力的實際情況優化設計實驗教學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使學生既能夠適應實驗難度,也能夠通過實驗教學獲取有價值的物理知識。
例如,在進行《焦耳定律》實驗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電流對電熱的影響以及帶電阻對電熱的影響。但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在給學生講解物理理論知識的同時,再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活動,導致學生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很難有自主思考與自主探究的機會。基于此,教師可以以學生的物理認知水平為基礎,可以改進實驗方法。比如在使用塑料盒開展小實驗時,我們可以先改進實驗裝置,比如將電阻絲改為20歐姆,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能夠更方便的理解電阻對電熱的影響,并有效避免了實驗錯誤的可能性。并且,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以此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究,為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發展奠定基礎。
四、開展實驗興趣小組活動,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驗需求
教師需要定期開展實驗活動,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建立不同的實驗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激勵和主動學習,讓學生對實驗感興趣。 物理老師還可以不時開展物理實驗競賽活動,引導學生開展自己的“小發明”,在培養創新能力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他們對物理的自信心。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一直是物理教學的難點。 初中生的思維和能力較差。 因此,作為教學實施的物理老師,有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的具體內容,采取適當的策略,確保探索性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能力的提高。 具體地可以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演示實驗,促進學生的參與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實驗操作能力,教師需要開展有現實意義的物理實驗教學活動,不斷創新實驗教學方法與內容,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引導并幫助學生提升物理知識素養,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金平.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1(31):160.
[2]李玲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2016(31):00115.
[3]潘志明.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旬刊,2014(12):39.BA2F4EBC-A2B9-4F2A-8C72-BF4DF2D5E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