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全面推行,通過整合課程資源來優化教學內容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開拓自身的眼界與思維,深度發掘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并拓展更加豐富的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文章圍繞小學數學整合課程資源、優化教學內容的實踐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整合課程資源;優化教學;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13-0025-03
引? 言
隨著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全面落實,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認識到課程資源整合對學生學習的意義。課程資源整合是保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使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教材能夠全面開發利用。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數學學習內容過于淺顯,不符合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
一、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數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的核心科目,而小學是學生培養數學素養的基礎階段,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存在不足,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受到限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1]。具體來說,教師的教學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沒有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占據的重要地位。同時,教師只重視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其次,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過于落后,沒有將數學教學的課程資源有效地呈現出來,降低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最后,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提供的教學內容比較單一,課程資源不盡如人意,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整合課程資源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完成課程資源的有機整合,能夠有效解決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數學教學課程資源的整合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自主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同時,整合數學課程資源有助于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數學學習內容[2],促進學生數學知識視野的拓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由此可知,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整合具有豐富的意義,需要引起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的高度關注。
三、小學數學整合課程資源、優化教學內容的實踐策略
(一)充分利用數學教材資源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應用到數學課堂上,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保障[3]。首先,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是將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小學數學教材由數學教育專家精心編制而成,其結構與內容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全面利用數學教材的結構與內容[4],充分發掘其中的教育意義。小學數學教材的每一章節內容都會有教學導語,一般來講,教學導語會配以圖片或學生通俗易懂的事物。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而是應當注重循序漸進地引入教學內容。教師通過細化教學目標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完成有效的數學學習。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初步認識“角”這一數學概念。角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注重利用數學教材中的結構內容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尋找角的技巧,還要鼓勵學生在教材插圖中尋找角。在數學教材中有一幅插圖,圖中是操場上眾多學生在做各式各樣的運動。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構建自由討論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全面發散自身的數學思維。
其次,將形式相近、本質相同的知識內容整合起來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使學生能夠掌握并區分相關內容,積累學習經驗,更加有效地促進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遷移。
例如,在進行四年級“運算定律”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引導學生探索加法交換律,之后再讓學生猜想減法、乘法、除法是否也有交換律。學生自主舉例驗證,得出結論。
同樣,加法交換律與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與乘法結合律、減法和除法的性質在形式與本質上也是相同的。教師可以將其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省時高效。
教師通過對數學教材的結構與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實現了對課程資源的合理運用,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
基于整合課程資源的教育視角,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成數學授課。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各個領域都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了順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趨勢,小學教師同樣需要注重現代化教育建設[5]。因此,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到教學課堂上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可以有效推動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整合。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優勢,不僅可以將數學教材中的內容生動地呈現出來,還可以為學生拓展更加豐富多樣的數學知識內容,使課程資源得到全面整合,保證學生能夠高質量完成數學學習。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二)”這一課時,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課上為學生講解“軸對稱”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課程資源的整合。比如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為學生展示軸對稱圖形的運動特點,引導學生探究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多媒體設備能夠將教材中的內容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使學生可以具體直觀地感受到軸對稱圖形的運動性質。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搜索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如窗花、剪紙、中國結等。通過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可以實現課程資源的整合。同時,通過巧妙運用信息技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發散,培養出創新性的思維,確保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在生活實踐中整合課程資源
小學數學教學中許多知識內容都來自現實生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抓住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在生活實踐中實現課程資源的整合。生活實踐突破了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限制,有助于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探究的興趣,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與數學教學的密切聯系,這有助于學生構建清晰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使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測量”這一課時,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了完成測量的步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后為學生布置一個生活實踐任務,安排學生對自己房間中的桌椅、板凳等物件進行測量。這樣,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可以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使生活能力得到發展。生活實踐的開展將數學資源和生活資源進行了整合,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另外,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可以應用數學知識點,但是數學教材中包含的內容具有局限性,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針對性地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特別是在應用公式、定理以及背誦乘法口訣方面,教師需要用生活實例為學生舉例,拉近數學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進而讓學生在學習、背誦的過程中能夠根據生活案例來靈活應用數學思維解題。
(四)通過翻轉課堂整合教學資源
由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整合教學資源,讓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數學知識[6]。
例如,在教學“運算定律”時,教師可以先布置問題“什么是加法交換律”“什么是乘法交換律”等,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查找教材。教師需要將本節課的知識制作成十分鐘左右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后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隨后,教師可以向外拓展,“大家來說一說加法結合律、乘法分配率、乘法結合律又是什么”。有的學生可以回答這一問題,而有些學生無法回答,這是因為這些學生在學習教材知識時,只是單純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不是對教材進行認真閱讀和復習。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但能夠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夠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全方位的整合,為后續的數學學習提供幫助。
同時,老師在布置作業時,不僅需要布置“運算定律”的習題,還需要布置和本節課學習知識相關的習題(如減法的性質等),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鞏固之前學過的知識。如此,學生就可以把相關內容的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便于形成深刻的記憶。
(五)替換例題,便于理解
數學源自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例題應該是學生生活的縮影。數學教學的開展需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已學的數學知識著手,讓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理解數學知識,讓課堂教學充滿生活的氣息,讓學生“易學”“樂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對課后的例題進行合理取舍,在不改變教材知識的基礎上,用學生熟悉的材料替換課后習題中的例子,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收集數學材料,捕捉對學生有益的數學信息,讓學生將身邊的數學知識搬進課堂,結合實際生活對數學例題進行整合,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進行“公頃和平方千米認識”的教學時,教材以“鳥巢”為例,但是很多學生都沒去過“鳥巢”,因此很難理解“鳥巢”實際的占地面積。此時,教師就可以用學生熟悉的“學?!币氡竟澱n的學習內容。為了讓學生了解1公頃的實際面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比較熟悉的操場或者小廣場上量出一個100米×100米的正方形,然后帶領學生在這個正方形中跑一跑。在這基礎上推算1公頃=10000平方米,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公頃和平方米的換算關系。教師通過運用學生熟悉的材料整合數學知識,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也更愿意去學習。
結? 語
總之,整合課程資源有助于保證學生全面吸收理解數學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并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得到全面發展?,F階段,如何做好數學教學資源的整合,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內容。
[參考文獻]
張阿娥.用心整合課程資源,靈性優化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整合課程資源優化教學內容的策略實踐研究[J].吉林教育,2017(06):125.
曹麗蓉.整合資源 創新教學:探究小學英語課程資源的整合與應用[J].科普童話,2019(22):23.
張樹升.深入研究教學策略 持續提升課堂時效:持續深化研究 提升教學質量[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04):27.
朱明.淺談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時效性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34):39.
王艷立.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21):268-269.
劉福先.從學生起點出發,賦予知識生長的力量: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華夏教師,2015(08):26-27.
作者簡介:潘麗香(1978.11-),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實驗小學,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