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不斷改革與深入發展,教育領域的各項課程標準、教學體系和教學方式都在優化與提升中。初中數學教育方式也在適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改革和創新,各項教育活動離不開多媒體教具的輔助應用與發展,整個課堂氛圍也不僅僅局限于書本、粉筆和黑板之上,而是有了更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采用信息化素材和工具的形式提高教學活動的多元性,讓整個數學課堂的抽象知識更加具體、形象,營造輕松、活躍的氛圍,讓學生熱愛數學、體驗數學,充分培養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技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不斷轉變教學理念,突破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的束縛,善于利用互聯網技術來開展各項教學應用性活動,幫助學生更加簡便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技能,促進學生發展。
【關鍵詞】? ? “互聯網+”? ? 初中數學? ? 優化與創新
引言:
現階段,處于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落實和推進中,初中數學教育體系和教育模式更加注重以“互聯網+”為核心來創新教學理念,創造教學模式,培養數學精神。針對初中數學教育領域來說,突破傳統數學教師灌輸式講解與學生被動式學習的教學體系,采用綜合性、多樣性、全面化的教學方針,提高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引導者,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教學方針和教學政策,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帶來更好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有待更新
初中數學教學體系存在教學觀念、教學模式重視程度不高的問題,導致教師與學生在落實素質教育模式下存在理念上的偏差,仍然按照傳統思維方式和教學體系落實教學方針,無法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變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常處于緊張狀態,受到中考的壓力,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完成學習任務和課堂作業,沒有多余時間提高數學素養,也難以培養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容易產生消極心理,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二)教學方式單一
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將自己作為課堂上的主導者,整個課堂節奏完全由教師來把控,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和互動,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不高,沒有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不符合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要求,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在沒有深入探究與思考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不高,學習積極性不強,學習意識不足,教學方式單一,失去了課堂原有的活躍氛圍,參與感不高,成績不理想,學生的學習能力較為倦怠。
(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愛玩、好動的時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水平略有不足,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的能力也會隨著學生不同的發展階段而產生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每個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不同,最終所產出來的學習結果也完全不同。由于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對學習也沒有形成高度的自覺性和認知性,學習階段還需要完全由老師作為輔助和引導,才能夠達到綜合能力培養的教學要求。其次,初中教師應具備敏銳的洞察能力,對整個教學流程和教學進度了如指掌,幫助每位學生按時完成學習任務,靈活地做出課程節奏的調整與安排,并不能由于一味追求課程進度和課程效率而忽視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最后,由于數學本身會存在復雜、繁瑣、分散的特點,導致數學知識抽象難懂,再加上傳統灌輸式教學,學生并未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完全在被動機械式的接受各種理論知識,無法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影響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二、“互聯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實現終身學習
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思維和教學體系,能夠有效培養數學意識和數學精神,改變傳統理論灌輸式教學方式的漏洞,不以成績為唯一學生的評價標準和衡量方式。基于此,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數學潛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這些能力的充分落實中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積極成長,為學生后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意識,不僅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綜合水平的提升,還能夠提高數學素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終身學習的教學理念。
(二)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基于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初中教師應具備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能力,符合現階段素質教育對于數學培養的要求,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并為社會培養更符合實際要求的應用型人才。其次,數學意識的養成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主觀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好地掌握數學專業知識,并將數學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搭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梁,重點講解核心問題,優化教學效果。[1]
三、利用“互聯網+”推動數學課堂教學體系不斷發展的優化措施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強化學生的情感認同
多媒體教學技術在現代化數學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當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突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讓更多樣化的教具輔助教學流程,符合學生實際的發展需求,但摒棄傳統教學方式并不是完全拋棄以往教學手段,而是應該樹立正確的思維體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于不足之處充分彌補和改進。對于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手段應延續應用與落實,同時,還需要改進教學方式與實際學生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之處,立足于現實教學發展狀況,對學生的整體教學素養不斷進行強化和提高。大部分初中數學課堂由于老師和學生之間欠缺溝通與互動環節,導致師生之間難免有所隔閡,學生對于老師有一種畏懼、害怕的心理,即使遇到問題,也不會主動與教師詢問溝通、請教,以至于老師無法通過學生的反饋來掌握學生現階段的學習進度和學習需求。其次,初中的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是一項綜合性、全面性、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時應建立獨立、自主的人格和個性,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強,學習速度快;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差,學習速度慢。但教師并不應因為個體差異而忽視學生的發展,應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的想象創造能力,尤其針對空間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更應通過幾何知識和多媒體教具的輔助來發揮空間想象。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想象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多的機會,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更符合學生現階段的發展需求。
如: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幾何圖形展示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的形式,將立體化的圖形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可以通過視頻和圖形來認識空間關系,幫助部分想象能力較差的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邏輯性的小游戲,提高邏輯思維,掃清邏輯發展過程中的障礙,增強數學的活躍性,讓學生能夠積極融入數學課堂氛圍中,增強信息資源的認同感,同時,還應針對學生現階段的發展方向來進行教學活動的選擇與落實,弱化學生之間的差異。最后,教師在講解幾何圖形相關知識點時,如果采用坐標點面的形式進行講解,學生在思維上和理解上很容易出現偏差,并且不愿意跟隨教師去找尋每一個點之間的關系,如果將這些點復制在一個卡通人物上,并通過卡通人物所代表的坐標并進行牽線,以此為基礎來吸引學生注意力,這些卡通人物與學生現階段所喜愛的事物息息相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活躍課程氛圍,并以學生興趣為基礎來融入數學元素,增加數學教學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不斷強化信息記憶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二)利用信息技術錄制微課,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由于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些難度,若是學生無法接受數學學習的狀態,與數學學習存在隔閡,缺乏學習熱情和學習耐心,會導致學生未來數學學習道路阻礙重重。隨著互聯網、大數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也逐漸應用于數學教學領域中,各種視頻教學軟件層出不窮,可以讓整個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活躍。有研究調查顯示,如果整個課堂40分鐘完全由老師進行講解,學生最終能夠掌握的知識點較少,同時僅僅只能保持15分鐘的專注度,剩下25分鐘完全是在浪費時間。因此,這15分鐘正是抓住學生眼球,提高學生關注度的核心方向,但這15分鐘還可能是間斷的,并非連續的。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間斷融入互聯網技術來制作微課,彌補學生注意力不足的情況,一旦學生出現思想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可以添加教學視頻,抓住學生眼球,保證學生可以與師生進行隨時交流與溝通,方便學生能夠第一時間接收到教師所布置的任務,提高教學的關注度和有效性。利用多媒體、微課的形式,搭建師生之間友好溝通的橋梁,實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提高師生之間的交流效率,并基于此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縮短教學空間的時間差距。其次,教師在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時,應注重微課與課程內容之間的聯系性,保證學生在看完微課之后能夠快速進行課上內容的鞏固、理解與深化,并針對下一節課的內容進行預習和初步認知,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前后知識慣性。
教師在進行一元二次方程與二元一次方程講解時,這兩種方程類型在解題形式和樣式上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將兩種方程放在一起聯合講解,能夠提高學生的分辨能力,同時,教師在講解完這兩種方程后,基于這兩種方程的相似點和不同點進行微課錄制,以便于學生在微課學習時立刻掌握這兩種方式的重要差異,并基于此進行解題手法的優化與應用,在自主學習、全面了解與充分落實的過程中對方程式的理解和認知更加深刻與透徹。
(三)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開展雙師教學活動
“互聯網+”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能夠改變傳統課堂教學體系和活動方式,讓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作為課程的引導者,需要具備對于本節課知識和重點題型總結和分析的能力,緩解課堂沉悶、壓抑的教學氛圍,但由于學生對于數學學習興趣較低,許多學生會處于神游狀態,不利于教學手段的落實與發揮。
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收集相關名師講解視頻,開展雙師教學方式,通過網絡在線與直播的形式,幫助學生在線進行學習,讓學生了解更多元化的知識內容,提高整體性的認知層次,并在線上線下相結合式的輔助教學手段下進行教學活動與知識體系的強化工作,在初中階段就給予學生接觸名師的機會,有利于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形成系統化的學習體系,借鑒優秀學習方法,提升自我業務能力。
教師在講解《軸對稱》這篇文章時,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與優質、資歷豐厚的教師實時連線,以在線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教師作為輔助性教學,促進課程活動的深入落實與開展,并針對教材知識和內容進一步分析并指明重難點問題和學習方向。在空間幾何案例的深入分析中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以便及時解決,明確重點,不斷找尋學習的方向,優秀教師輔助教學活動,反思教學不足,提高教學水平。[2]
(四)革新教學方式,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初中數學課堂活動是在一定空間范疇內來落實和開展的,基于“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和發展要求,能夠幫助教師實現課堂的整體性把控,積極了解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情況,并嚴格落實教學任務和教學安排,幫助學生在有效時間內了解教授所講解的全部知識點,避免學生出現差異性和量級分化的現象,許多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知識儲存程度高,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低,兩者之間如果相差越來越遠,將會導致學生產生悲觀心理,隨著時間的推移,班級內勢必會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逐漸嚴重的問題,因此,在有限時間內教師必須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夠達成教學目標,對于學習較差學生可以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知識講解,提高關注度,并給予更多精力關注學生實際情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單一指導。其次,教師還應積極安排教學時間,規劃教學計劃,合理根據教學進度,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以便提高教學活動的充實性,在“互聯網+”的輔導下,教師可以從課堂環境中抽身出來,讓網絡來替代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和培養,更能提高關注度和針對性,傳統教學方法并不適用于全部學生,基于互聯網采取的多樣性教學手段,更能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培養,應在科學性視角全面發展,以此來提高教學方法與學生研究發展需求的適配性,利用多媒體教學,還能夠提高軟件、視頻的優化與處理,并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通過構建知識網絡的形式,使課件、微課和視頻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多樣性。
在講解《幾何知識和方程知識》時可以通過網絡來構建目錄與子目錄之間的關系,并通過不斷豐富子目錄來對知識進行補充和匯總,便于課程講解,極大程度的覆蓋全部知識點,幫助學生通過網絡框架來找尋自己的薄弱之處,并進行教學手段的完善,減少時間浪費,獲得更多收獲和成果。
(五)采用問題情境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互聯網+”的教學理念下,基于數學教學手段和情景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度,讓學生處于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個性化的教學手段設計合理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實現多元化的發展空間,提高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層次性的教學設計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能夠不斷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利于綜合性分析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在講解《翻牌游戲中的數學道理》這一課程時,初期可以通過視頻內容來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和吸引力,并加強學生的參與感,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課程之前先利用角色來做一個游戲,游戲規則是桌上有三張牌,每次翻動一兩張,是否可以讓撲克牌朝向一直翻轉下去,是否可以所有撲克牌都正面向上,在這樣反復實驗與分析過程中可以通過改變撲克牌的反面次數來獲取結果,再通過教師的引導,建立思維框架和思維規律,舉一反三,有效培養數學意識與思維,提高數學成績。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具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當中的應用十分普遍,對整個教學體系來說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教師也應善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溝通和互動,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便捷性和快捷性,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充分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基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抽象數學知識以更直觀、簡單的方式講解出來,提高學生的關注度,擺脫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讓整個數學教學體系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讓學生更愿意沉浸在數學學習當中,體會學習的快樂。
參? 考? 文? 獻
[1]吳美華,吳紅艷.“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0(06):86-87.
[2]武圣潔.“互聯網+”背景下的幼師《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探析[J].戲劇之家,2017(10):196-197.
李萬青(1976.08-),女,漢族,山東濰坊,大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