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學習中復習課非常重要,利于進一步鞏固和創新已學知識,對學生良好成績的取得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掌握有效復習策略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發揮著重要作用。實際教學中,基于話題為主的復習方法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針對性與真實性,復習效率大幅度提升,還可充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基于此,針對主題意義背景下初中英語話題整合復習策略相關知識,本文進行了簡單地分析,希望對相關領域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主題意義;初中英語;整合復習策略
作者簡介:蔡長妹,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羅山中學。
引言
英語日常教學中,有的老師沒有深入發掘單元主題意義,沒有明確的思路理解單元主題并做好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很多老師依然按部就班地講解教材或教學參考內容,沒有根據學生身心特點與學習水平進一步優化、重組并整合教學內容,此種情況下單元主題流于形式,學生無法系統化地學習和理解知識內容。
一、話題復習概述
(一)話題復習中話題的來源
1.老師結合教學內容精心錘煉獲得。復習課準備過程匯總,選擇何種話題進行復習,是備課環節老師要充分考慮的問題。此種情況下,老師要認真思考并研究教材內容,花費精力篩選并策劃話題,以此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且有意義的課堂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增強英語復習課的趣味性。2.選擇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話題。假若所選話題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學生就會較容易接受且有助于活躍思維,學習難度不會太大,學習自信心比較強,特別是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學生。
(二)話題復習的特點
1.根據知識點與語法展開復習,有很強的訓練實用性。話題復習過程中,老師根據復習知識點與語法內容組織教學,這些對學生學習有很強的實用性,也是考試中比較常見的知識點,有利于增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靈活應用于實踐應用中。如復習“Colours and Clothes”單元內容時,老師借助“go shopping”主題引導學生練習“colours”與“clothes”等相關單詞與句型,如顏色有關的詞匯“red, yellow, blue”,還有“What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 My favourite colour is...”等句型練習。日常應用中,此類詞匯與句型比較常見,因而實用性比較強。
2.結合實際生活選擇話題,體現真實性特點。實際教學中,老師聯系實際生活選擇話題,組織復習課教學活動,學生較容易接受,而且學習壓力小,真實性強。課堂上重現實際生活情境,利于學生全面激發英語學習熱情,保障復習效率。
3.結合教學內容展開語篇話題訓練,針對性非常強。初中英語學習中,各單元都有相應的話題,因而話題訓練過程中老師要圍繞教學內容組織教學進一步延伸并擴展教材內容,組織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如,“School and friends”單元內容復習過程中,老師可選擇學校有關的內容開展實時話題訓練,便于學生深入了解課堂所學內容。
二、初中英語單元主題復習課存在的問題
(一)分散性復習,整體性不足
初中英語單元主題復習活動中,有的老師將語言知識點復習作為重點,不重視單元主題的作用,無法構建完整單元知識體系,復習內容沒有核心,主線比較分散,而且因各復習板塊間關聯性比較差,各單元語言知識點獨立存在。此種情況下,復習沒有秩序,看起來比較零散、碎片化,整體性比較差,使得學生無法協調自身語言與詞匯,掌握聽說讀寫等能力。
(二)“灌輸”性復習主體性缺乏
初中英語傳統復習課教學中,通常老師習慣于為學生“灌輸”所有知識,投入大量時間研究中考題型,同時歸納與匯總考試頻率高的知識內容,課前設計課件并在課堂上為學生持續傳輸知識點。為了提高學生記憶力,復習課會搭配各類練習題,課堂上學生忙于記筆記與刷題,被動接受老師所講知識,沒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參與單元知識歸納與發現。此種“灌輸式”復習課不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與感受,大多是老師灌輸取代師生互動,課堂上表現為“課件牽著老師走,老師牽著學生走”的現象,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被忽略,此種教學活動不利于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不利于培養并提高學生學科素養。
(三)重現性復習深度不足
初中英語傳統復習課活動中,部分老師沒有根據單元主題適當地整合、拓展、延伸知識內容,在課堂上呈現詞匯、短語、句式與語法知識,反復講解語法規則與用法,以此便于學生更好地記住這些語言知識。此種復習內容形式簡單、膚淺而且枯燥,缺乏新意與深度,對學生沒有很大的吸引力,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生思維品質也無法獲得實質性突破。
(四)應試性復習實效性有待增強
受中考“指揮棒”影響,有的老師對“題海戰術”與“熟能生巧”堅信不疑。此種情況下,老師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研究《中考考綱》要求學生必須要掌握的考點,搜集中考試題,再歸納中考高頻知識點,包含常考詞匯、短語與語法,課堂上設計對應考試類型題展開分塊強化訓練,引導學生“點對點”復習。此種應試復習課活動中,老師以大量習題取代學生語用活動,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使得學生語言技能與創新能力發展受到影響,而且,教學實效性差,立德樹人理念無法落實到位。
三、主題意義下初中英語話題整合復習的策略
(一)創造情境明確復習主題
初中英語復習活動中,老師要根據復習課內容明確教學主題,同時引入相關圖文或視頻資料,設計電子課件與微視頻用于復習課,基于材料有效導入構建生動化情境,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如,英語單元復習中,老師可結合不同單元主題明確復習主題內容,結合單元中語篇主題及內容導入豐富資源,借助互聯網豐富資源設計電子課件與微視頻,并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這些教學資源,以此構建生動化教學情境,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還可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初步解決問題,為后期教學做好準備。如Unit5 “Art world”單元復習中,老師可先導入有關圖文資料或視頻信息,如梵高圖片,《蒙娜麗莎》油畫作品圖片、演唱會視頻截圖、芭蕾舞表演圖片與視頻、京劇表演藝術現場圖或小提琴、鋼琴等各類樂器圖,構建生動的藝術活動情境,同時設計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art? What are these in the picture?”以此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再結合“painting, singing, photography, opera, dancing, music all instrument”等相關詞匯更好地復習。利用豐富教學素材及創建生動教學情境,可很好地明確復習主題,有效導入教學板塊,為后期復習提供保障。
(二)有效梳理復習教學思路
單元是承載主題意義的基礎,初中英語教材各單元都有明確話題,其與主題聯系緊密。所以,單元教學活動前老師要明確目標,以此設計教學活動。功能層面上,復習課包含“review”與“revision”兩部分,其中前者是復習課程內容留下深刻印象;后者主要是復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獲得新體驗,增強學習能力。初中英語單元復習課中要融合這兩方面功能,鞏固舊知識前提下培養并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該目標,老師要圍繞主題意義了解與語篇把握情況,提高自身文本解讀能力深入發掘主題意義,重視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與個教學環節科學性分析。以此,老師結合主題創造情境,引導學生做好單元內容的歸納與鞏固,促使學生綜合應用單元知識,深刻了解單元主題內容。
(三)科學設置復習教學目標
首先,老師引導學生復習鞏固本單元話題詞匯,確保學生掌握動詞過去式與現在分詞,深入掌握動詞過去式與現在分詞變化規律。其次,引導學生結合已學詞匯、句式與語法等知識造句,描述過去某一時間點自己進行的事情,準確應用時間狀語從句,如“What are you writing when your father left home?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when I trained last night.I was reading when my mother came back...”再次,為了學生深入閱讀教材內容,了解UFO到來時每個人的狀態。最后,分析本單元內容與日常生活間聯系,引導學生科學認識UFO形成相應的體驗與感知。
1.實際教學中老師應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圖片,以此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要求學生觀察圖片,了解UFO,在黑板上書寫該詞語,在此教學環節導入單元主題內容。
2.老師向學生提問:“Who can say what were you doing at 10 o'clock last night?”并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與其他學生認真聽,分析所用詞匯與語法是否準確。此環節旨在檢驗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3.老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創造教學情境,將學生思維引入單元英語知識體系中。如可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教學內容有關的音頻資料,確保學生在相應表格中填入UFO到來時不同人的狀態。此環節學生英語聽力可得到很好的鍛煉,還可促使學生反復練習所學內容,復習簡單的語言知識、動詞過去式及現在分詞等。
4.老師帶領學生分析表格中動詞過去式與現在分詞變化原因,為什么句子不同位置單詞有不同的詞性?學生熟悉“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明白此句話中,“What were you doing”過去進行時是主句,而“When the UFO arrived.”過去時是從句。此環節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完成,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相互學習啟發,激發思維,深刻理解所學英語知識。
5.課堂上,老師在黑板上書寫關鍵詞匯或短語,以此引導學生根據本單元主題設計對話,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活躍思維。
6.老師結合單元內容為學生導入一篇主題性閱讀材料,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對語篇中心內容進行總結分析,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進行語篇閱讀拓展。此教學環節,學生可更好地遷移并延伸知識,完善知識體系保障復習效果。
(四)基于單元主題設計復習活動
1.提出問題激活知識。單元復習中,激活基礎知識是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活動,也是學生總結并打好英語學習基礎的核心。復習課堂上創造教學情境包含基礎知識內容,便于學生更好地總結知識。復習教學中,老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形成頭腦風暴,確保學生能夠自主回憶課堂所學內容并激活基礎知識。如課堂上老師創設有關汶川大地震的情境,并提出以下問題:“How did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appen? What were people doing when it happened? What did people do in the process? 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問題提出后,老師鼓勵學生列出相關單詞,與小組成員溝通交流,利用思維碰撞回憶、豐富詞匯與語法內容,實現有效互動,為學生語言表達與思維能力的鍛煉創造條件。
2.通過對話交流進行自主表達。實際教學中,學生自主表達并應用所學知識,也是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單元復習活動中,通過頭腦風暴,學生回憶基礎知識并自由表達。而且學生還要學會傾聽別人表達內容,鍛煉自身聽力技能。引導學生回憶基礎內容后,老師鼓勵學生整理所學單詞,靈活應用語言與句式進行表達。如汶川大地震,引導學生表達人們正在做什么?很多學生會用過去進行時結合情境中任務行為,描述正在做的事情:“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were having class in the classroom. Some children were taking a nap at home.”結合學生表達內容,老師點撥學生本單元基礎內容,講解過去進行時的應用方法,便于學生深入理解。通過問題交流,學生儲備豐富語言知識,深入理解基礎內容,自身聽說技能也會得到鍛煉。另外,學生還會積累有關地震的自然災害方法與豐富生活經驗。
3.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寫作。復習教學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靈活應用所學內容,課堂上老師結合學生復習情況引導學生應用所學基礎知識進行寫作,特別是融入自己想法深化情感,體會單元主題意義,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保障復習效果。如老師結合學生復習情況,創設寫作活動。老師可鼓勵學生將自己看作是汶川地震親歷者,根據相關視頻內容,正確使用詞匯、語法與語句等描述地震過程、結果與應對方法。寫作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根據實際情況梳理寫作思路,羅列寫作提綱,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描述地震場景。寫作過程中,部分學生感嘆道:面對自然災害,人類是多么渺小,生命是何等脆弱,以此深化感情認知。學生寫出文章后,老師鼓勵學生毛遂自薦朗讀自己的作文,老師與其他學生傾聽并提出修改意見,以此進一步完善文章自身寫作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主題意義探究初中英語話題整合復習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鍛煉學習語言知識與技能,增強學習策略與思維能力。初中英語單元整合復習中,基于單元主題意義探究,老師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加強教材話題與內容整合,深入思考主題、語篇與學情,全面考量活動情境與層次,創造真實情境,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并探究其意義,引導學生主動復習并深入交流,全面提升英語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唐棠.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單元復習課教學實踐[J].新課程研究,2020(32):74-75.
[2]陳靜.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話題復習中的有效應用[J].校園英語,2020(45):113-114.
[3]巫偉民.主題式初中英語單元復習課的教學實踐與建議[J].英語教師,2021(7):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