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芹 何玉冰
[摘 要] 面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工作崗位的高職擴招入學人員,高職院校亟須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研究和變革。通過研究認為在崗培養和學校培養相結合的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將是高職院校有效解決擴招人才培養問題的重要途徑。同時,各院校要根據招生專業和招生人員特點,分層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采用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相結合、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相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和手段,通過“雙元”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高職擴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 2020年度廣東省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高職擴招專項立項課題“高職擴招背景下‘雙主體、分層次、多元化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會計專業為例”(JGGZKZ2020119)
[作者簡介] 楊素芹(1985—),女,河南商丘人,碩士,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財經學院副教授,會計師,主要從事高等職業教育財會教學研究;何玉冰(1982—),女,廣東增城人,學士,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財經學院副教授,會計師,審計師,主要從事高等職業教育財會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12-0181-04 [收稿日期] 2021-07-07
一、高職擴招的意義
(一)為深化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帶來新機遇
擴招百萬,不僅意味著規模的擴大,還意味著質量的提升與結構的優化。針對非傳統生源的教育培養,將驅動高職院校加快推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辦學體制的改革。一方面,要求高職院校分層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分類實施教學,滿足不同層次人員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驅動高職院校由單一的學歷教育向職業技能培訓、轉崗再就業培訓、社區技術服務等教育形態轉變。高職院校只有進行教育供給的精準化改革,才能成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二)為促進高職教育校企“雙元”育人提供新契機
高職擴招的生源大部分來源于企業職工,需要高職院校主動與行業、企業合作,針對市場和企業的技能需求培養人才,同時為企業輸送職工進入高職學校接受再教育或技能培訓提供了途徑。通過在崗培養和學校培養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實施,促進高職院校更好地整合學校、行業、企業教育資源,有利于產學研成果的開發,并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通過成本分擔和收益共享,實現共贏。
二、高職擴招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高職擴招后生源層次更加多元,學生發展需求更加多樣,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需求。應在堅持標準不降、模式多元、學制靈活,嚴把畢業關口、寬進嚴出的基礎上,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擴招后學生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于解決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性矛盾,緩解當前就業壓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國職業教育還存在著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建設有待加強、制度標準不夠健全、企業參與辦學的動力不足、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辦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隨著高職的擴招,國家職業教育制度體系更需完善,對于擴招后學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求更加迫切。
(三)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和高職教育普及化的推動下,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落地,以及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啟動實施,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校際發展不均衡更加明顯,高職院校將面臨新一輪大洗牌。因此,必須把高職擴招作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新動力,推動管理水平、學生綜合素質、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
(四)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高職擴招的生源主要有退役軍人、在崗員工、社會人員、失業人員等。由于不同生源在成長背景、從業經歷、學習基礎、年齡階段、認知特點、發展愿景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因此,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策略,充分挖掘擴招生源特長潛質,實施揚長教育,同時補齊短板,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三、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關于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現代學徒制的誕生以德國雙元制為標志,其主要特點為五個“雙”,即兩種培訓機構、學徒學生雙重身份、兩種教學內容、兩種教學資源和兩類管理體制[1]。英國現代學徒制始于1993年,其先在14個行業試行現代學徒制,后推廣到54個行業,最終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現代學徒制體系。英國現代學徒制特色,一是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二是參與主體廣泛;三是完善的現代學徒制體系[2]。澳大利亞新學徒制將培訓和實踐工作相結合,并且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相對接。其特色在于:一是注重市場導向和政府引導;二是政府大力扶持,對培訓機構和招收學徒企業給予支持和稅收優惠;三是參與主體廣泛,培訓項目多樣靈活。目前,大多數歐盟國家加拿大等建立或正在探索建立適合經濟發展需要的現代學徒制系統。學徒制在德國和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中占有重要比例,在加拿大、法國、愛爾蘭和英國等,現代學徒制也是職業教育的有力補充[3]。
(二)關于高職擴招人才培養的研究
高職擴招在發達國家已有先例。2013年,英國提出《英國工業2050戰略》,廣泛宣傳制造業與職業教育價值,大力發展學徒制,調整課程設置,促使職業教育量與質的提升[4]。2014年,美國發布《振興美國先進制造業》,提出職業教育與產學研合作提檔升級,塑造制造業與職業教育新形象,多措并舉培養符合先進制造業需求的人才[5]。為有效解決我國現代經濟體系建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短缺問題,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和學習方式,2019年我國啟動高職百萬擴招計劃。與之前不同,此次招生對象主要面向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高職非傳統生源群體。對于他們來說,平衡讀書與工作之間的關系,做到讀書工作兩不誤最好解決方法莫過于“工作中學,學習中工作,工作環境即學習場所,工作師傅即學習老師”[6]。75154E19-A425-4EEF-AB5B-78681ABF3EA6
綜合國內外研究綜述可以看出,在崗培養和學校培養相結合的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將是高職院校有效解決擴招人才培養問題的重要途徑。但是,面對多元化的生源結構,在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中,各院校要根據招生專業和招生人員特點分層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手段,通過“雙元”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四、“雙主體、分層次、多元化”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2019年,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首次面向社會人員招收26名會計專業新生。結合生源特點提出“雙主體、分層次、多元化”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并實行彈性學制,單獨編班。在教學、學生管理與服務方面,實行校企“雙導師”制,在教學模式上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個性化的課程考核評分標準,極大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應性及實效性。
(一)“雙主體、分層次、多元化”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
首先,根據學生是否從事會計相關工作進行分類,校企針對不同層次學員制定不同人才培養方案。其次,校企互聘教師,共建課程,通過在崗培養與學校培養相結合、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相結合、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相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等多元化教學模式,最終實現資源共享、協同發展、共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
(二)“雙主體、分層次、多元化”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與實施
1.分層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面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工作崗位的入學人員,首先開展學情調研,依據不同學習目標和需求,分層次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因材施教、分類實施。2019—2020學年,學院共招收高職擴招會計專業學生53名,其中60%的學生為在職員工且從事會計相關工作,40%的學生未上班或目前從事的工作與會計無關。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得知,目前正在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會計技能,但由于沒有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因此需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提高綜合運用和分析能力;其課程體系主要以專業課、專業拓展課為主。反之,對于未曾從事過會計工作的學生來說,需要從會計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開始學習;其課程體系主要以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實操課為主。因此,財經學院按照學生目前是否從事會計相關工作,制定了兩個人才培養方案。兩個人才培養方案最大的區別在于專業課程的難易程度不同。另外,為保障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學校與企業簽訂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協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管理。
2.校企共建優質網絡課程,開展多元化教學。通過問卷調查得知,在學習方式方面,89%的學生希望采用線上自主學習的方式,31%的學生希望采用線上自主學習與集中輔導相結合的方式,31%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利用周末或晚上集中進行線上直播教學,沒有學生希望采用線下教學的方式,這與高職擴招學生大部分為在職員工有關。
為滿足高職擴招學生的學習需求,學校創建了網絡教學平臺。依托該平臺,一方面組織學校和企業教師共同開發優質網絡課程、校本慕課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面對不同生源群體探索優質數字教學資源;另一方面組織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教師根據課程性質將課程內容進行任務分解,編制教學計劃,錄制微課,上傳至課程平臺。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根據個人情況制定個性化教學計劃,完成線上自主學習內容,通過平臺與教師實時互動、交流。針對學生遇到的難題,教師也會安排線上或線下集中輔導答疑。學院充分利用在崗培養與學校培養相結合、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相結合、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相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等多元化教學模式,運用好理實一體教學、模塊化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手段,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產教深入融合,教學資源共享。通過問卷調查得知,59%的學生表示選擇報讀會計專業的主要原因是會計知識欠缺,想進一步提高專業知識和水平,更好地解決實際工作問題。可見,高職擴招學生學習目標較為明確。財經學院會計專業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讓更多優質企業參與專業人才培養,發揮企業技術、資源、管理、兼職教師等要素的育人效應。以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改革為抓手,校企共同建設基于工作內容的專業課程和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共同開發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制定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2020年,財經學院與金賬本會計服務(廣東)有限公司以企業崗位需求為導向,以突出學生能力培養為主線,按崗位的真實工作任務聯合編寫了《財稅一體化綜合實訓》教材,并開發了適合自主學習的網絡課程資源,使理論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對接。
4.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校企共同做好“雙導師”團隊的建設和管理,引入企業一線的會計師及技能大師,充分利用校外教學點或企業師資,解決擴招帶來的師資短缺問題。同時選派優秀教師深入企業,了解產業需求,提升自身“雙師素質”。2020—2021學年,財經學院先后聘請3名企業會計專家擔任“會計基礎”等課程的主講教師,總計352學時。
5.制定與擴招學生(學徒)相適應的考核管理辦法。針對擴招后生源結構的變化,學校研究創新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和質量保證機制,創新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制度,推進“柔性化”管理,為起點各異、目標不同的各類學生搭建個性化成才之路。在傳統的考核形式基礎上,設計個性化考核模式,如項目設計、多種成果認定、學歷證書互通、學分積累和互換等。
同時,為鼓勵教師認真完成高職擴招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學院按照人才培養方案認真組織落實各項教學任務,先后頒布《網絡課程建設及教學管理相關工作量評定及評優獎勵方案》《高職擴招教學工作量計算標準方案》等相關管理制度,確保高職擴招人才培養質量。
五、“雙主體、分層次、多元化”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階段性成效
(一)教育教學改革步伐加快,成果突出75154E19-A425-4EEF-AB5B-78681ABF3EA6
針對非傳統性生源的教育培養,財經學院加快推進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革。一方面,校企合作分層次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完成了5門專業基礎課、13門專業課和4門專業拓展課的網絡課程建設,開發了特色校本教材《財稅一體化綜合實訓》,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另一方面,積極開展1+X證書試點工作,驅動會計專業由單一的學歷教育向職業技能培訓、轉崗再就業培訓等教育轉變。
(二)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化,產教深度融合
該模式創新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讓企業參與專業人才培養,發揮企業技術、資源、管理、兼職教師等要素的育人效應。學校與企業簽訂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協議,將企業的會計師及技能大師引入職業院校,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共同實施人才培養全過程管理。
(三)人才培養效果良好
2020年春季招收的首屆高職擴招會計專業學生已完成一半的學習任務。通過對學生學習跟蹤調查得知,八成左右的學生比較認同學校目前的教學模式,近七成擴招學生能夠克服困難自主完成學習任務,與教師通過學習平臺開展互動與交流。但是仍有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希望教師增加線上直播教學的學時或通過發起簽到督促和提醒他們自主學習。
在擴招背景下,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實施“雙主體、分層次、多元化”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分層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融合多元化教學模式和手段,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等措施,有效解決了高職擴招人才培養中生源水平參差不齊、學習時間不固定、師資緊缺等問題,加快推進了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革,人才培養效果初見成效。
參考文獻
[1]趙俊梅,王軍紅,孟晴.德國高教“雙元制”模式分析及啟示[J].中國高校科技,2015(9):64-65.
[2]李赟,林祝亮,王澤文.英國現代學徒制改革成效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22):72-78.
[3]李萍,劉冬,畢璋友,等.中外現代學徒制研究現狀分析[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7,26(7):157-159.
[4]譚少娟.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應對與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7(13):38-44.
[5]韋慶昱,姜慶華.高職擴招100萬:實踐之惑與改革之思[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3):31-34.
[6]王娜玲.高職院校應對“百萬擴招”的措施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20(1):52-56.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Taking the Accounting Major of Guangzhou Hua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YANG Su-qin, HE Yu-bi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Guangzhou Hua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25, China)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four typ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xpansion enrollment personnel of different ages, different backgrounds,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s and different jobs,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rgently need to conduct research and changes in talent training models, teaching modes,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apprentice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l that combines on-the-job training and school training will be an important way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expanding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rmul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at different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s and talents, and adopt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s and means such as combining centralized teaching with decentralized teaching, combining on-campus teaching with off-campus teaching, and combining online teaching with offline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du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rollment expans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talent training mode75154E19-A425-4EEF-AB5B-78681ABF3E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