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洲 劉付文
摘要:吉林省方志中記載了許多具有東北特色的神異軼聞傳說,這些軼聞囊括了人物奇遇、景觀傳說、精怪述異等內容。從這些傳說中不僅可以領略當時的吉地風光,還可以感悟東北人民追求幸福、樂于探索、不屈斗爭等精神文化內涵,展現了東北獨有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風情。其深遠影響可以在經濟價值、人文價值和時代價值不同方面予以展現,具有多元意義。
關鍵詞:方志傳說 文化內涵 傳承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黨和國家要求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a吉林省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制定并頒布了《吉林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方案》b,為吉林省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承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吉林省方志是東北地區優秀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其記載了多達46個縣志的內容,極盡詳細地向我們再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脈搏,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價值。但綜合前人研究成果來看,吉林省方志文學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史料梳理和民俗考察階段,對吉林省迷信軼聞傳說的探析還是空白。
軼聞傳說作為地方特色的顯著代表,擁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具有深刻的研究意義?!拜W聞”一詞,據吉林省方志《海龍縣志》二十二卷記載:“故凡事不屬于各類而含有怪異及閑話之色彩者,悉以載之,是以志軼聞。”c可見,軼聞就是關于天下怪異之事的記載。神異類軼聞往往帶有迷信色彩,江紹原認為迷信是“一切和近代科學相沖突的意念、信念以及與它們并存的行止”d,可見,迷信與科學對立,且往往具有民眾無意識盲從的特點。本文將所要研究的軼聞的概念界定為具有怪異、迷信性質的傳聞,首先篩選出吉林方志中具有神異色彩的軼聞,其次對文本內容進行命名及分類,最后探析其深層的文化內涵及傳承價值。
經過對吉林省方志的內容篩查、整理發現,其軼聞傳說大多列于縣志卷末的軼聞卷,主要分布于《撫松縣志》《海龍縣志》《輝南縣志》《輯安縣志》《梨樹縣志》。
一、軼聞類型
針對傳說的故事情節、傳說主題,可以將吉林省方志中的神異類軼聞劃分為三種不同類型:人物奇遇類、景觀傳說類、精怪述異類。
(一)人物奇遇類
人物奇遇類指人物在進行個體活動時,偶然間遇到的不尋常的,甚至是超自然的特殊事物。根據奇遇經歷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狩獵奇遇、采參奇遇、休憩奇遇、人異化奇遇。
1.狩獵奇遇:狩獵奇遇是指獵人在抓捕獵物過程中的奇遇。吉林省方志中記載了不少以獵戶為主體的軼聞,這些獵戶往往會在狩獵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奇異的事情。如《撫松縣志》中《獵人天池奇遇記》,記述獵人在釣鰲的過程中,在長白山天池遇龍。
2.采參奇遇:采參奇遇是指山民在采參過程中的奇遇。吉林省山地較多,其中以物產豐富的長白山最為著名,采參是當地人們的重要經濟來源,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生活需求,導致人們對采參有一種特別的情懷。這些情懷伴隨著人們美好的想象和渴望,衍生出了一系列采參奇遇的故事。如《撫松縣志》中的《長白山奇遇記》,講述了山民采參奇遇無數珍寶的故事。
3.休憩奇遇:休憩奇遇是指人們在休息過程中的奇遇,表現出一定的詼諧色彩和警戒意味。如《梨樹縣志》中的《醉鬼古榆樹下奇遇》講述了劉某喝醉后在古榆樹下休息,后被不知名物體打罵,臉上留其掌印歸家的故事。
4.人異化奇遇:人異化是指一些和命運相關的、某種程度上使人超脫自然人的奇遇。這里的人身上具有某種象征意義,異化成超自然人后,有了奇異的表現。如《靈神廟傳說》,有一老人在靈神廟布施,很受他人愛戴。敵軍入侵駐扎此地時,會莫名生病死亡。
(二)景觀傳說類
對景觀傳說類的界定主要是指某地顯現出非常奇特的超自然現象,借助景物表現,由此引發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未知事物的探索。1.尊崇神靈:當時災害頻繁、生產水平落后,導致
靠天地吃飯的人們無比尊重自然,渴望天地無恙,風調雨順。如《輯安縣志》中的《龍灣祈雨》,傳言熱鬧街村有一灣,水呈黑綠色,傳言遇旱時求雨很靈驗。
2.探索未知:原始社會時期先民對自然的認知水平低下,神秘巍峨的山川、廣袤無垠的大地、變幻無窮的天氣等未知的事物,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想象母體,所以吉林省方志中載錄了許多具有探索性質的軼聞。如《撫松縣志》中的《白云峰石異》說此處有異常冰涼的石頭,顏色雪白,卻不知緣由。
(三)精怪述異類
精怪述異類指一些常見的生物,超出了人們對其原本習性范圍的認知,這些事物被賦予了某些特性,如預示吉兇、滿足愿望、趨利避害等。
1.預示吉兇:先民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時,便將事物現象與精怪結合在一起,使之產生聯系,賦予精怪以昭示吉兇、預知禍福的本領,以便人們能及時地規避風險。如《海龍縣志》中的《梟鳥怪聞》,傳聞人見到梟鳥會有不好的事發生。
2.滿足愿望:當時戰亂頻繁,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處于弱勢地位的百姓,遇到困難時便寄希望于鬼神精怪能在關鍵時刻顯靈施法,滿足自己所求。如《海龍縣志》中的《胡仙顯盛》,狐仙幫助忠義軍破匪患。
3.趨利避害:趨利避害是人們生存的本能,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當時醫療水平的落后導致的。一些會傷害人類,導致人類患病、危及生命的事物,便被記載下來,有了迷信色彩。如《梨樹縣志》中《古榆樹傳說》,據說折其枝干會頭痛生病。
二、文化內涵
從所體現的深層文化內涵來看,這些軼聞都被賦予了典型的人性特征,是現實世界人們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在神異世界的反映。這些特征借助人物、景觀、精怪,傳達出了東北人民不屈不撓、積極美好、敬愛萬物等世代傳承的精神文化內涵。
(一)生存理想的不懈追求
部分軼聞傳說中多描寫一類人,他們有著奇特的遭遇,并且最終獲得了奇珍異寶等巨大的財富。這些故事具有奇異性,寄寓著人類本身對于美好生活的期望。以《撫松縣志》中人物奇遇類傳說為例?!稉崴煽h志》地理卷載:“縣城位于省城之東略北,長白山之西北?!眅
《長白山奇遇記》講述了嘉慶年間一山民為了生計深入長白山深處采人參,誤入一個洞穴,意外得到了不計其數的紅參、菱角、金蟾、龍爪等稀有珍寶,自此山民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這一傳說充分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沒有現代化的工具,只能憑借簡陋的輔助工具和頑強的求生意志,踏進布滿危險的深山之中采摘人參。人參數量稀少,采摘能力低下,能隨意而又安全地采摘人參無疑是山民們最深切的愿望。這些人參是山民們生活的保障,有了人參,就可以換取生活所需物品。這個傳說飽含著人們對富足、安定生活的熱切渴望,以及對生存理想的不懈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撫松縣志》中描寫的《長白山奇遇記》之外,《輝南縣志》中《紅參奇遇記》的故事情節幾乎與《長白山奇遇記》一模一樣,只是主人公的性別有差異。
(二)未知事物的積極探索
這些迷信傳說通過記錄一些特異的現象,表現出對未知事物的疑惑和求索。以《海龍縣志》景觀傳說類為例,對未知事物的求索體現為人們對未知的積極學習和思考能力。
據《雙頂山市》記載,在海龍縣十余里的地方有一座山,有一年,突然出現兩座城,人們可以看到城墻和行人。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海龍縣未曾有過這兩座城。
這個傳說表現了人們對奇異事物出現的疑惑。這件事之所以被記錄和流傳,是出于人們對未知事物的積極探索。這種探索行為,也是華夏民族積極向上、樂于學習的見證。
(三)與自然環境的不屈斗爭
這類軼聞傳說表現為一些動植物可以預測吉兇,這些特性使人們能自覺學習自衛,提高和自然環境斗爭的能力?!逗隰~發水預警》講的是梨樹縣的西邊有一個小水塘,里面有一種黑色的魚,一旦它發出叫聲就會發大水,人們常用它來預測水患。
這一傳說體現了人們在與大自然做斗爭的過程中,通過學習自然,掌握自然規律從而趨利避害的生存智慧。除此之外還有以植物為代表的傳說,比如折其枝葉會頭痛的榆樹和紅花,這些都是人們在日常的實踐中探索出來的趨利避害的生存本領。
(四)懲惡揚善的道德宣揚
這些迷信傳說通過人的異化,使人超越自然人,化身為正義的使者,為公平正義的實現而呼號,為善惡果報的到來而抗爭。以《海龍縣志》為例,這種道德宣揚體現為人們對懲惡揚善、渴望公平正義的道德追求。
《旋風案》講的是王財的妻子和劉秧子通奸多年,嫌棄王財年邁,用毒藥殺了他。王財的弟弟性格懦弱,未能及時為哥哥討回公道。兩年后,王財的弟媳要求徹查此案,開棺驗尸卻發現沒有尸體,只有一陣旋風。審理此案的過程中,旋風一直顫動不停,其妻還妄圖脫罪,旋風用神力逼迫她說出當年殺人真相。正義得到伸張后,旋風才得以平息。
故事中的旋風,表面是王財的化身,其實象征著公平正義,它強調了人類社會所宣揚的懲惡揚善的道德準則,壞人終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五)萬物有靈的生態平衡
這類軼聞傳說敘述人們在抓捕動物中,要么陷入危難,要么迷失方向的經歷,表現出要愛護自然、保護動物的核心思想。以《海龍縣志》和《梨樹縣志》為例,故事通過一系列狩獵后的危難經歷,呼吁人們要尊重自然,以此倡導萬物有靈的生態平衡觀。
如《獵人天池奇遇記》《道士天池奇遇記》《六路人天池奇遇記》《甲乙云門奇遇記》《玉柱峰仙鹿》《穆三殺鬼》,這些傳說有一個共同點,都是人類在抓捕動物,雖然結果不盡相同,但都遭遇厄運《。獵人天池奇遇記》《道士天池奇遇記》《玉柱峰仙鹿》都是遇霧障迷路《;六路人天池奇遇記》是遇霧障迷路和挨冷受凍《;穆三殺龜》是穆三在殺龜后歷經水災,一貧如洗。
《中庸》有言:“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f指出人和萬物的相處應該是和諧、友愛的,并且世間萬物都能被天地所容納。這種思想也在吉林省地方志中得以體現,并被傳承,以此希冀后人有守護萬物有靈的信念,不隨意捕獵、傷害動物,尊重自然萬物的平等。
三、結論
吉林省方志中的軼聞傳說蘊含著東北地區人民的生存智慧和生活理想,其傳承的價值無論是從經濟還是人文,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首先是其經濟價值。軼聞中蘊含的經濟價值是難以用數字衡量的,它不僅是文化符號,也是地域符號。比如《撫松縣志》幾乎所有的傳說都與長白山相關。長白山俊美秀麗、群山巍峨,將它與長白山旅游文化相結合,不僅可以實現方志傳承的文化意義,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東北地域文化的知名度。情感是相通的,文化不應該固定于一隅。東北人民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脈搏,不只應該被國人所重視、了解,更應該借助文化產品形式走向世界,這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應有之義。
其次,軼聞傳說的文化意義就在于其傳說背后的人文價值。地方志中載錄的迷信軼聞傳說無疑是東北地區精神文化的縮影,體現著這方子民對于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表達了對家鄉的美好祝愿。這種精神作為力量源泉,滋養著東北人民,使人們獲得心靈慰藉。除了精神支柱外,這些傳說還體現了東北地域文化的人文情感。軼聞的字里行間傳達出東北人民對鄉土的關注,對大好山川乃至一草一木的關注,是東北人民藝術和文化的結晶。
最后,方志軼聞傳說具有深遠的時代價值。其時代價值體現在傳承了東北優良文化傳統的精神內核,繼承了積極向上的民族信仰。無論是人物奇遇類,還是景觀傳說類或精怪述異類,三者并不是分割獨立的個體。它們各具特色而又相互浸染,共同構成了東北文化肌理,彰顯了東北人民勤勞勇敢、積極向上的精神傳承,是該地社會歷史的生動寫照。
綜上所述,地方志對于研究地域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吉林省地方志中關于該地區神異類軼聞的相關記載,讓我們得以了解東北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進一步探析出東北人民精神文化的一角。從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到勇于探索的堅定步伐,再到中庸之道的處世方式等,都是其民俗風情的生動寫照。其優秀的精神文化融入東北人民的血脈之中,浸潤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些軼聞傳說的魅力,在新時代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輝,其獨具特色的文學意義依舊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a孫雷:《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川戲劇》2021年第2期,第201頁。
b《吉林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方案》,《吉林日報》2018年3月2日。
ce中國地方志集成:《吉林府縣志輯》,鳳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445頁,第60頁。
d王文寶、江小蕙:《江紹原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頁。
f王國軒譯注《:大學中庸》,中華書局2016年版,第143頁。
參考文獻:
[1]劉明菊.河南地方志中的泰山信仰研究[J].泰山學院學報,2020(5).
[2]謝偉.二十世紀上半期東北農民信仰初探——祖先敬奉和鬼神迷信[J].黑龍江史志,2009(9).
[3]林繼富.試論中國方志文化中民間傳說的特點及價值[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1).
[4]陳樹富.民間信仰文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5]董啟俊.近百年來之東北[M].南京:正中書局,1946.
基金項目: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背景下的吉林省方志藝文類作品研究”(2020B178)、“長白山紅色民間傳說口述資料整理研究”(2021B179)
作者:王立洲,文學博士,長春理工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劉付文,長春理工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編輯:曹曉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