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蘭 郝帥晶 江會鵬 鄭夢清 邵美霞
摘 要:高中生物學科是自然科學中重要的科目之一,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發展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以中國知網碩博論文數據庫為研究平臺,共選出2014-2020年564篇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從多角度分析可知,隨著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的增加,研究生論文的選題需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緊跟國家發展步伐,不斷創新,在前人的研究結果基礎上開拓新思路,為提升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理論研究;應用研究;被引頻次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2)04-0043-04
2020年最新修訂的《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再次強調高中生物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為宗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2]。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四個方面[3],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對生物學科的教學方式和教師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2014年1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袁貴仁強調要部署推進課程改革,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體現到課標、教材以及考試評價中[2]。這是教育部最早提出核心素養這一概念。2014年4月,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各學段學生應發展核心素養[3],掀起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方向。2016年9月13日,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上明確核心素養的綜合表現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4]。自此,核心素養開始在各個學科展開了深入研究。生物學科作為自然科學中的重要學科之一,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生物學科發展的重要方面。
1 研究方法
1.1 樣本的來源和選取
本研究碩博論文均來源于CNKI知網,以“核心素養”和“高中生物”為主題進行檢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檢索到2014-2020年刊發的616篇碩士學位論文,無博士學位論文。對所有碩士學位論文下載后閱讀,通過對標題、摘要和全文內容進行分析,最終確定符合本研究的碩士學位論文共564篇。
1.2 樣本的分類和處理
根據所選的與高中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相關性密切的564篇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特點,將按照研究變量進行分類,按照不同的變量進行分類時,每篇論文只能被統計一次,確保被統計的論文的總數不變,如表1所示。
用文獻累積數和文獻累積率分別體現研究的覆蓋面和年度刊發量增加的幅度,文獻累積數指當年和以前文獻數量之和,文獻累積率指當年刊發量與上一年度文獻累積數的比值[5]。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基于年刊發數量和學位授予單位的高中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研究歷程
2.1.1 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碩士學位論文與年份分布的關系
本文對564篇碩士學位論文進行畢業年份和論文量的分析,如圖1所示。2014年和2015年均未發表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的碩博論文,2016年刊發3篇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以后論文數增加較快。2016年9月,《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發布;2018年1月,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正式發布實施,2018年的碩士學位論文數量明顯增加,直到2020年,碩士學位論文的年刊發數量已經達到256篇。碩士學位論文數量的變化與時間分布的擬合方程為y=10.833x2-42.452x+33.714。在以上二次多項式方程中,y為知網刊發的學位論文量,x為時間序列,x=t-2014+1,t為發表年份,趨勢方程的相關指數R2達到0.9855,接近于1,且在a=0.01水平上,可通過顯著性檢驗,從而說明該趨勢方程符合實際。
從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碩士學位論文累積數和文獻累積率分析可知,從2016年-2020年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碩士學位論文刊文量的增加幅度呈現下降趨勢,但文獻累積數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如表2所示。
2.1.2 基于不同學位授予單位的論文數量的分析
564篇碩士學位論文出自55所學位授予單位,并且均為高等教育學校,其中10篇及以上的高校有22所,占總學位授予單位的40%。從圖2可知,華中師范大學和河南大學的碩士學位論文數量最多,均為31篇,排在前五位的高校依次為華中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廣西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出自22所高校的碩士學位論文總數為413篇,占總數的73.2%。564篇論文中有543篇為學科教學方向的專業學位碩士學位論文,21篇為學術型碩士學位論文。
2.2 基于研究目的、研究角度、研究主題的發展趨勢分析
2.2.1 基于研究目的的核心素養趨勢分析
2016年以來,中國知網刊發的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碩士學位論文,根據其研究目的可分為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2016-2020年,理論研究論文比例逐年下降,而應用研究論文逐年增加,隨著刊發論文總數的增加,應用型碩士學位論文的數量也呈現了明顯的增加趨勢,且應用型碩士學位論文占總數的81.0%。從論文數量和比例上看,在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研究中更注重應用研究,對理論研究的重視程度不斷下降,如圖3所示。
2.2.2 基于研究角度的學科核心素養的趨勢分析
高中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4個方面[1]。564篇碩士學位論文中包括針對多個核心素養的綜合研究和針對某一專項素養的研究論文。如圖4所示,綜合研究論文數量和比例均最高,2020年最低比例為45.3%,2017年綜合研究論文占比48.0%,其余年份的碩士學位論文涉及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多方面研究的比例均超過了50%;從2016年至2020年,核心素養綜合研究的碩士學位論文數量逐年增加。專門針對某一素養的研究中,碩士學位論文數量由多到少依次為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生命觀念、社會責任,如表3所示。各專項核心素養的數量和比例也呈現增加趨勢。在針對某一專項素養的研究中,高中生物學科社會責任的論文最少,僅有32篇,占總數的5.7%,但2020年數量和比例均有明顯增加,分別達到了20篇和7.8%。科學探究素養的研究在2020年也呈現了明顯的增加趨勢,數量達到了54篇,比例增加到21.1%。
2.2.3 基于研究主題的學科核心素養的趨勢分析
將高中生物教育的研究主題劃分為教學實踐、教學策略、課程開發與建設、教學設計或案例、實驗教學、學生學習、教學評價、教學技術、教師發展和其他研究等10大類。大部分論文按照重點涉及的主題進行劃分,也有部分論文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類別,則以主要采用的主題進行統計。部分研究主要從事理論研究可歸為其他類別的研究中。從表4可以看出,關于教學實踐方面的學位論文最多,占總數的45.2%,主要集中在教學方法的實踐應用;其次是教學策略的研究,占總數的10.1%,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不同的策略是促進教學的重要手段。比例最少的是教學技術,其實部分論文中使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如微課、建模、平板等,采用現代化手段的學位論文有46篇,占總數的8.2%。
如圖5所示,研究主題為教學實踐的碩士學位論文數量和比例均最高,2020年刊發數量達到116篇,占2020年刊發核心素養碩士學位論文數量的45.3%。其他年份涉及教學實踐的論文占當年刊發核心素養碩士學位論文的比例均在40%以上,2016年刊發的3篇核心素養碩士學位論文中有2篇是教學實踐論文。關于教學策略和學生學習的碩士學位論文均在2020年的數量最高,所占比例也較高。從2016年至2020年,以教學實踐表現核心素養的碩士學位論文數量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專門探討教學技術的研究最少,比例也最低,但使用教學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的論文數量明顯偏多。研究教師發展的核心素養的碩士學位論文較少,僅占總數的2.3%,每年刊發的教師發展的碩士學位論文均在10篇以下,如表4所示。研究主題中以理論為主的論文也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2.3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碩士學位論文引用率和被引頻次的趨勢分析
564篇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碩士學位論文中有401篇被引用,引用率占71.1%。從圖6可以看出,2016年3篇碩士學位論文全部被引用,2017年和2018年碩士學位論文的引用率也達到90%以上。從年度被引總量上看,2016年3篇碩士學位論文被引用41次,平均被引頻次為13.7次,2017年-2020年的總被引頻次分別為370次、962次、968次和228次,計算得到平均被引頻次分別為14.8次、11.1次、5次和0.9次,學位授予年份越近的學位論文的平均被引頻次越低。
表5給出了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碩士學位論文的被引頻次,被引第一位的是哈爾濱師范大學王碩同學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策略研究》學科教學(生物)碩士學位論文。被引用前十位的共有14篇論文,其中2017年和2018年刊發的碩士學位論文分別為4篇和10篇,2017年授予學位的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論文數量為25篇,2018年授予學位的論文87篇,前十論文分別占當年刊發量的16%和11.5%,可見2017年和2018年為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研究的重要年份,也為后續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奠定了基礎。
3 討論與總結
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相關研究已成為近些年來的生物學科教育研究的熱點,研究者主要包括教研部門研究人員、高校教育工作者和中學教師等。本文是針對學位論文所做的研究,其研究者均為高等學校的研究生,在研究生準備論文素材和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大部分需要依賴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的積極配合,所以本研究中碩士學位論文有81.0%為應用型學位論文,并且教學實踐方面的論文占總論文數的45.2%,也表明高中生物教學對核心素養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視。在564篇碩士學位論文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多個方面綜合研究的論文數占總數的51.0%,對生命觀念和社會責任的研究較少,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更加注重生命意義和責任擔當等素養的培養。在研究主題中,研究教師發展和教學技術專項研究的學位論文較少,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教學應注重與科技的結合,尤其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提升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同時教師的發展關系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應注重教師的自身發展,尤其是教師素質的提高,有助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更好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中。
——————————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401/t2014 0115_162641.html.
〔3〕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 7226.html.
〔4〕人民網-人民日報.《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J].上海教育科研,2016,32(10):85.
〔5〕陳新忠,張亮.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研究的軌跡、現狀及熱點:基于1986-2016年CNKI期刊的文獻計量與內容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8,38(06):118-123.
收稿日期:2021-12-22
基金項目:赤峰學院一流學科建設項目(CFXYYLXKB2021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86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