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嬋娟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大膽創新與嘗試,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把語文傾聽能力的培養當成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中之重,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為語文教學做出貢獻。
關鍵詞:小學;傾聽能力;培養策略
一、培養語文課堂傾聽能力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學習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據調查研究,發現在人們的社會交往方式中,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這充分顯示了,人有一半的時間在聽,聽是人們獲取知識、與人交往的主要途徑之一。
傾聽也是學生課堂學習,獲取知識的重要的途徑。網課成了主要獲取知識的途徑,傾聽能力就尤為重要。然而從課堂中看,發現課堂現狀不容樂觀。很多時候教師要求學生這樣說是不可以的,可發言的孩子卻是我行我素,照說不誤;還有的知識老師反復講解了多次,學生們以為自己都學會的情況下,老師叫起某位同學問他學會了什么,他卻是前言不對后語,似懂非懂。以上這些現象,在我們的課堂是非常普遍。期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專注地傾聽惹的禍。所以培養學生語文課的傾聽能力,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就特別重要了。尤其是在一個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社會中,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必將成為未來學習的主要趨勢,在線上老師不能時時監控所有學生聽課狀態時,學生的自我管理,傾聽能力就極為重要了。
二、小學語文傾聽能力培養策略
在這個特殊時期,網課中培養學生語文課傾聽能力有幾點思考,想和大家共同交流與分享,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我們將來所面臨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都可以做如下嘗試。
(一)師生共議,確定學習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新時代的語文課堂中,做好學習規則是當務之急。尤其是小學生就更應該在一定的規范學習行為下進行學習。知道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自己應該干什么,怎么干。比如說我們班級師生共同制定的《語文課堂學習規則》有:
1.上課鈴響,馬上在自己的位子上坐好。準備好學習用品,整齊擺放在課桌右上角。
2.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時不做小動作,不影響他人學習。
3.發言先舉手,聲音響亮,同學發言,仔細傾聽,取長補短。
4.讀書寫字姿勢要正確,做到“三個一”。
5.課堂練習遇到困難,可以向同桌請教或請求老師的幫助。
6.合作學習時,內容不重復,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有了這樣的語文學習規則,學生就知道每一項活動,老師的具體要求是什么,有明確的指導功能和實用性。
(二)端正傾聽的態度,指導具體方法。
在語文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大部分的學生不知道該怎么辦,只能端正坐好。老師要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的要求,比如說傾聽時做到:
1.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
2.老師講話或其他同學發言時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認真思考后再發表自己的意見。
3.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不要嘲笑別人。認真思考后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改自己有問題的地方,最后要表達感謝。
還比如說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語文教學中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上課,制作一些豐富多彩的互動課件,讓學生在娛樂中既學會了知識,又增添了學生學習的愉悅感。比如,上一年級下冊語文課《動物兒歌》,可以通過課件的演示,把夏天小動物們的活動視頻展示出來,讓學生非常直觀地了解在夏季小動物們的生活習性,豐富多彩的畫面和音樂極大地刺激學生的感官,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傾聽的愿望。
(三)聽說結合,一石二鳥
聽和說是密不可分的有機結合體,聽的目的不只是聽,驗證聽的情況往往是從學生們的說中表現出來的。有了專注地聽,才會有準確地說。對于很多學生來講,既要認真聽也要敢于表達,其目的是要驗證他們聽的情況。低年級語文課堂可以讓學生重復老師的話,到了中年級可以慢慢地可以讓他來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表述過程中老師要尊重孩子們的年齡特征,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示范,或和他們一起把答案說完整,再讓他們說一遍,多鼓勵、多些機會讓他們發言。到了高年級他們就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情感了,這樣把聽與說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傾聽習慣,又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學習語文主要任務是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并能運用到和他人的交往溝通。“會聽”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因此,我們在語文課堂中要采用各種方式促進學生學會傾聽,為將來他們更長遠的路途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老師的作用就是培養學生養成“會聽”的能力。相信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堅持循序漸進,以“潤物無聲”的精神,一點一滴滋潤學生的心田,我們的努力必回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呂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研究[J].教育,2018(12):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