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翠麗
摘要:班級是學校的基礎。班集體的建設對班上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班主任是班級中的組織者、教育者和領導者。如何掌握管理班級的策略方法尤其重要,從班級管理的角度,探討了小學班級的管理對策,以促進其形成一個好的班集體。
關鍵詞:農村;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
前言
小學生正處在初學生活的初級階段。在小學階段,要享有一個安全、安定的學習環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有效地發展。這也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小學班級管理價值觀。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加強學習、培養個性、提高智慧,必須要加強班級的集體建設與管理。在班級集體管理中,要讓同學們在學校里有一種真正的團體榮譽感,對自己的班級團體有正確的認同感,愿意在學校里開展工作,并能為班集體作出貢獻,這才是正確價值觀的優秀學生。在進行課程設置與管理時,必須把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新課程教學相適應。通過對新課程教學改革和集體班級管理的認識,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小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文章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班主任管理策略進行分析,以期對教師隊伍建設有所幫助。
一、管理工作的意義
小學生現在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教師的教育管理在學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既要講授課本知識,還要對其進行正確的指導,培養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校、家長、學生三者也需要進行協調以便配合。為此,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重視日常生活中的言論和行為,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加強對農村小學的管理,是推動基礎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
二、班主任管理的策略
1、一視同仁
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所以,教師要做到公平、公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和照顧。在傳統觀念里,老師看重的是表現優異的學生,使成績不好、家庭貧困的學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這不僅妨礙了貧困生獲得公正的待遇,也給其健康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障礙。在這個時候,老師要做好一個均衡的工作,怎樣不加區別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就成了老師們必須要做的事情。在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背景下,全面加強對全體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是實現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所以,老師要以“一視同仁”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將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關心、愛護其幸福地成長。在教育中,老師要注意每一位同學的心理、行為,并適時地進行引導與關懷,以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能獲得公正的待遇,從而達到他們的全面發展。
2、班級規章制度
在小學教育的管理上,要把教師的行為規范制度化,讓學生養成自幼懂禮儀、守紀律的習慣。在組織好一個班后,要有一套班規制度,以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可以參照學校的規章制度,組織整個班級,讓學生們自己進行討論和交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與家長委員會的成員進行協商。要想讓他們真正地運用起來,教師就必須讓他們明白每一條的“命令和禁令”,并且要在他們的腦子里,從小的時候起,就在他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遵紀守法的種子。
3、成立班委會,培養班干部
班級是師生共處的地方。只有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夠的。只有一個班主任,但是學生眾多,而且班主任也不可能時時刻刻跟在他們身邊,因此,要想及時掌握班級的動態,關心他們的發展,必須要精心挑選,精心培養班干部,這樣,班主任的工作才能逐步由繁重走向簡單與輕松。一方面,班干部是學生的一員,能夠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同時,能與同學打成一片,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班級動態,能在最短時間內解決班級中的某些問題。把這些小助理培養成管理班級的重要人員。一要對班干部的優點進行充分的肯定,把他們的先進事跡宣講出去,使他們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二要鼓勵他們大膽工作,指導他們的工作方法,更嚴格地要求他們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都要以身作則,以點帶面;三是培養班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班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形成班集體良好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即以面帶面。
4、賞識與獎勵式教育
賞識與獎賞猶如學生的營養品,學生渴望獲得老師的獎勵和欣賞。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用贊賞的目光去觀察、發現他們的優點并適當贊揚,而對于他們的小過失,可以選擇“視而不見”,采取比較平和的方法提出來讓其改正。要把欣賞的精神遍布全班,那么,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被老師所感染,對同學也會變得親切,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更融洽。在對待學生時,要給予適當的獎賞。精神需求很重要,但是物質上的回報更是直接的。他們可以直接看見,不管是多大的獎勵,都是一種榮耀,一種成就。如果一個學生獲得了老師的賞識,那么也會對自己的老師有更多的認同,對老師開展工作也有幫助。此外,教師對學生的獎賞必須準時完成,不然就會讓學生覺得只是形式,讓學生喪失對教師的信任,這樣對班級的管理無疑是最有害的。
5、擬定集體與個人的遠、近期目標
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按照學校的工作計劃和現實條件,在學習、能力、情感等方面,制訂一些遠、近的團體目標。使全體同學清楚地認識到全班及團體目標的重要性,可以加強團體的凝聚力與積極性,避免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開小差;其次,為每位同學制訂一個實際的中短期、長期目標,給每位同學提供一個共同的獎勵,以便幫助和鼓舞他們,讓所有人在顯而易見和容易接受的壓力下,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目標的設置并非目的,它是一種以努力實現目的、提升學生素質的途徑。鑒于目前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近期目標較之遠期目標更有激勵作用;二是目標的制定必須切實,要讓孩子能夠完成,切勿制定一些不能完成的目標,以免喪失孩子信心。
6、協凋與科任老師和家長的關系
班主任只靠自己的聲望和力量,是無法獲得教育成功的。還需要科任老師和家長的配合,對學生要有一致的態度要求,并經常與他們交流觀點。由于農村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所以家長會就是學校與家長溝通的重要途徑,應該高度重視,努力與家長取得共識。在會議上,我們可以請個別優秀父母,講講他們的教育經驗以及教育方向,就今天的總體狀況,做個家庭作業展示或是討論一下學校的家庭教育都可以。要發揮父母的積極作用,配合學校對子女的教育,使班主任工作更順暢、更容易。
結束語
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較為繁雜,但是對學生的成長學習有著重要影響。由于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班主任就需要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成長學習環境,對每個學生進行細心呵護與培養。同時班主任的自身素養對學生也存在重要影響,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修養,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行的培養,認真做好教學管理工作。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使班主任有效良好地對班級、學生進行管理,落實管理任務,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竇春坤.小學班級管理心得[J]新課程(小學),2010(12).
[2]郎穎蕓.小學班級管理模式的創新與探究[J].學校管理,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