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春
摘 要:啟發式學習模式是通過關鍵點進行綜合全過程的學習方式,等同于牽一發而動全身,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發展的學習方法。啟發式合作更是適合現代化的班級授課制,在集體中實現學生的共同發展,從點到面,高效學習。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時,充當新課程的建設者和創造者,以一個社區型的開放性教師的身份,和學生進行互動,提高教學效率,也適應新課改標準化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地理;啟發式學習;課堂教學;探究合作
國家深化改革在持續性進行,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學校是教育人才的主要場所,地理學科的學習是協調數學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科目,現代化的教育設備需要科學性的教學方式。高中時期是學生拓展和自主學習能力鞏固的階段,啟發式的合作學習是注重學生自身發展的素質教育方式,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需要實施創造性的課程,對學生得到發展作出正確的指引。
1、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學校對地理科目的教學是從初中階段開始的,在經過三年的地理學習,學生擁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在進入高中階段之后,需要學習的內容難度深層化,對于一部分初中地理基礎沒有牢固的學生而言,很難真正投入到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當中。地理結合了圖畫、數字以及文字,綜合性比較強,對于習慣單一思維邏輯的學生而言,很容易產生煩躁的心理,喪失學習興趣,側重于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久而久之放棄地理學科,不利于其之后的發展。還有一部分學生能夠較好地把握學科知識,但是由于缺乏實際的訓練,導致學生只會紙上談兵,削減了實操能力。經過長期的課堂理論教學之后,新鮮的模式和生活化的場景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地理屬于本身就很容易生活化的學科,教材課本上的理論文字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景,為學生提供直觀畫面,積累直接經驗。例如,教師在教學地球基礎知識的時候,書本中涉及很多行星,學生沒有看過宇宙星系,缺乏直接的經驗,對這一部分比較模糊,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在開學第一課就學習困難思維阻滯。作為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實際的星空場景,或者自備工具帶著大家在夜晚用天文望遠鏡觀察一下遙遠的宇宙和星系,在觀察過程中結合理論教學,暫時不涉及深層的知識,讓學生能夠親眼看到銀河系中的行星系并且先有一個淺層的概念。以真實情景啟發學生的思維,帶動學生進行思考,然后再進行小組合作,要求學生畫出來自己觀察到的天體系統。通過這種情景創設促使學生產生直接的經驗,再啟發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更為真實,小組合作模式可能是學生之間進行經驗的交流,鍛煉動手能力。特定的情境下,順其自然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更加高效的學習理論知識,在合作中彌補自身的不足。
2、利用地圖教學,啟發學生的邏輯意識
我國沿襲至今的“尊師重道”的思想時至今日仍然是學生和教師相處的基本準則,教師經過專業的訓練和培訓之后,盡管擁有豐富的教學知識,但是在教學方式上還存在著單一傳統的問題。在應試教育的發展下,教師教學多采用講述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認為學生指出教師的錯誤就是不尊重,由此造成了課堂上學生沒有參與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對于地理這種綜合性且邏輯能力較強的學科,學生和教師也無法共同提高。地圖是學生學習地理的圖畫工具,能夠繪畫也是學生能夠嘗試掌握的一門技能。不論是人文地理還是自然地理的學習都離不開圖文結合的方式,開課前展示地圖,能夠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學會識圖然后用圖,對學生在考試和旅游生活中都有一定的幫助,教師在上課時也可以運用地圖教學。例如,在學習氣流知識的時候,課本中需要學生掌握的一個重點是洋流,洋流分布的地方眾多且種類分為暖流和寒流,學生很容易產生記憶紊亂。尤其是還有很多學生對國家位置并沒有清晰的認知印象,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地圖展示洋流的分布以及世界上的洋流,提出和洋流相關的問題,學生結合地圖產生啟發。最后,教師再要求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相討論,根據每個學生自己的知識儲備,總結出來不同的洋流經過的地方分別都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都有什么樣的現象。在這個環節完成之后,再用空白的地圖進行記憶鞏固,通過地圖對學生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啟發思考,合作式探究延伸的內容,有利于學生集思廣益,發散性思維,給每個人發言和展示自我的機會,對國家和世界有認知概念,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有效地推動合作探究學習的開展。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鍛煉敏捷的思維,創設實際的情景,將簡單的問題和圖像進行課前預設,促使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并且在現實的生活中物盡其用,讓學生學會自主地學習、學會主動的思考、學會共同合作,通過合作探究解決生活中的人與地、人與環境等可持續發展的地理問題。
參考文獻:
[1]趙海燕. 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J]. 學周刊,2022,(13):47-49.
[2]張雷. 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 陜西教育(教學版),2022,(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