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輝雄
摘要:信息技術是提升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培育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一個課程。因此,老師要在上課的教學中提升信息技術教授的有效性,提升信息技術科目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隨著教育變革的不斷發展,一些先進的教學思想與手段開始融入到高中的信息技術教授環節中,這對學科教授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高效課堂的發展也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老師去改變這一現狀。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實效性教學;策略提升
引言
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是對于初中時期信息技術科目的深入。而其在高中的學習中也屬于一個重要的內容。在信息化技術與人們的生活聯系緊密的當下,培育素質型人才就不能輕忽對其信息技術水平提升的教學。而步入社會之后,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幾乎包括了所有的行業。因此提升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加強其教學是培育面向社會高素養人才的途徑。因此改變信息技術的教學思想,提升教學的效果非常必要。
一、高中對于信息技術教學加強實效性的意義
1.1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育屬于實用領域
高中的信息技術教授的重點在于一些辦公軟件的基本操作培育。而這些基礎的操作在學生以后的學習以及步入工作后都具有非常實際的意義。可以為學生提前培養該方面的能力,以起到學校到社會的過渡作用。同時,實操性課程的展開本身就是對于課文教學的一種延伸,對于高中時期的理論教學所造成的壓力具有一定緩和作用。同時能起到提升學生素養,健全學生能力從而提示學生的素質。
1.2加強實效性教學有助于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掌握
高中時期的信息技術教學開展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一些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并學會使用。而加強信息技術教授的效果則要求老師能夠更好的創建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從而達到提升信息技術教授效率最大化的目標。
二、科學組織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老師在上課正式開始之前,應當將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詳細地向學生講述,這樣學生能了解本節課自己需要學會的重點知識是什么。如在學習 “智能搜索引擎”的時候,先教授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內容是利用智能搜索引擎在網頁上搜尋一些需要的資料。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向學生問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進行思考,根據所學的知識和與身旁同學的交流來答復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而能夠更為深入地了解老師所教授的知識。
如在學習“人工智能”的時候,在正式教授開始前可以先向學生發問:“人工智能的作用是什么?”“人工智能相比其他的產品來說有什么特色?”“人工智能是怎樣運行的?”“學生為什么需要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和思考,在思考中,能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這樣的方法不僅能激起學生的樂趣,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熟練度,而且能確保該科目的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
三、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在掌握知識的環節中可以有意識地設置學習目標并積極進行,并且選用正確的學習方式與途徑完成學業,被稱之為主動進行學習的能力。為進一步保證高中的信息技術教授實效性得到提高,并加強學生的自發學習能力,所以,老師在講授過程中,必須能夠賦予學生相應的時間與空間,在講授完教材的必要內容以后,再展開相應時間的自主學習。
如在學習“生物特征識別”的時候,老師針對書本的內容會發現,本單元所提出的四種生物識別系統在當前的手機上都很常見,因此,老師可以將指紋識別系統這一部分講解給學生,之后的部分讓學生自己探索,這樣學生通過老師講述的指紋識別的知識去探索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不僅能讓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為深入,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自發學習水平,這樣的教授手段將原來單一的講課改變成老師在上課時指引學生主動進行學習的方式,能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對知識的掌握水平,養成好的習慣,快速地掌握新知識。
四、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創造學習興趣
老師應該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當然老師也是要不停的學習和了解最新的知識,努力增加自己的積累,不斷的改進教授的模式,增強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做一個學生都給予肯定的老師。只有老師本身不斷地進步,才可以做學生的領頭人,做好學生的目標和方向。信息技術科目與其他的學科不同,軟件的操作步驟很多,每個軟件的操作之間又沒有一定的聯系,這給老師的教授環節帶來了許多困難。老師可以借助一些現實的問題來講述操作的方法,這樣學生更容易了解。當碰到相似的問題,學生就會解決的更簡單一些。可以參考一些python在人工智能中的應用,讓學生試著寫一些簡答的代碼。這種方法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創新意識。學生通過不斷地學習,獲得新內容,掌握新的技能,當學生看到自己的獲得,學習的樂趣也就越來越濃厚。
從事教學的基本目的是讓學生將所學習的內容使用到以后的生活中。信息技術的知識的學習具備使用廣泛以及操作性強的特點,所以學生可以當場學習,并且直接進行相應的練習。學生學會一些簡單的代碼,就可以寫出一些有趣的小程序。學習信息技術不需要太重視知識的體系,電腦就是一種工具,它的每一個軟件都可以進行獨立的學習和使用。例如,學生了解人工智能系統的開發,而不必知曉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也不必學習一些計算機的硬件知識。在信息技術的教授環節中,應該采用學以致用的方法,讓學生學到一些內容就動手操作一下,可以激起學生好奇的內心,而且在自己進行操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能力,增強學生的信心。這樣既能刺激了學生的自主積極性,又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愈來愈喜歡這個科目。當學生到操作比較好時,老師要給予肯定的贊揚,并且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向其他的學生展示一下,鼓勵大家多參考好的作品。
結語
本文主要從以上方面,對高中時期的信息化課堂教學對策展開了探索,高中時期的信息化課程主要以技術知識理論的教學為主,目的是為了訓練學生基礎能力,同時希望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樂趣,教師需要全面結合信息化教學的優勢與特色,促進學生自發學習,并培育實際的操作能力,使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所保證。
參考文獻
[1]孫疆徽.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效性的對策和措施[J].新課程,2020(31):144.
[2]段騰飛.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效性的對策和措施分析[J].考試周刊,2020(47):115-116.
[3]楊彥紅.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效性的對策和措施[J].新課程,2020(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