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語文總分150分,其中作文就有60分,可謂是占據了半壁江山。如何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語文作文教學的效率成為語文教師教學中的一個重大課題。要提高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作文水平,對教師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筆者結合新高考改革需要,通過一系列方法豐富學生作文輔導手段,爭取對學生的作文提高有一點幫助。
關鍵詞:高三語文,學困生,作文指導
一,學生情況
筆者的兩個教學班總體成績相對年級而言都排在中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主動學習的意愿較低,學生總體上不喜歡寫作文,經過一個學期的跟蹤發現,大部分同學不愿意寫作文是因為不知道怎么寫,不會構思作文的思路,而且學生大部分都清楚作文的重要性,都想要把作文寫好,爭取可以在作文上提高一點。因此,針對任教班級學生的情況,筆者在教學中,經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二,操作方法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素材積累
00后的學生,善于去捕捉新鮮熱門的事務。針對學生的好奇心,適當地在語文課堂中引入一些時下熱門的新聞事件,結合周一早讀的新聞周報,激發學生對時事的關注,積累素材。比如疫情期間,筆者在課堂上會提到一些抗疫英雄,講講抗疫的故事,學生就會慢慢記住這些人物和素材,適當地運用到作文寫作中。
除了準備新鮮的時事熱門素材,另外就是注意素材的傳播方式。與其讓學生每天面對黑白的文字,不如將這些文字轉化成圖片或者音頻。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記憶素材。在學生觀看視頻的時候,提醒學生做好素材的積累以及觀看之后的感悟,這樣學生不僅有了素材的積累,而且還有了對作文素材內容的理解和感悟。
2.成立學生互助小組,互評互改
作文中如果能適當地引用古詩名言,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加分的,因此在班上適當地進行分組合作是提升孩子背誦效率的一條途徑。筆者在所任教的班級,各選擇男女兩名“背書員”,提前給所有學生準備好背誦卡,學生每背一篇課文,就可以到“背書員”那里進行打卡,每周檢查一次學生的背書卡,直接醒目地可以看到每個學生的背書情況。同時由科代表和小組長進行情景默寫,逐層背誦和聽寫或默寫,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會發現,因為看到同組同學的進步,后進生的背書積極性也有相對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良性競爭。
3.充分利用預備鈴后的“5分鐘”。
筆者所在的學校,在正課前,都有5分鐘的預備鈴時間。充分利用預備鈴的時間開展課前演講。具體操作方式是每天安排兩名同學進行3分鐘的限時演講,整個演講過程不帶稿,可臨場發揮或者提前準備。在同學們的實際演講過程中會發現,學生剛剛開始的時候會比較緊張,出現一些語言組織的問題,演講內容也較為局限。但是經過幾輪實踐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素材運用能力都有一定的改善。
4.盡量面批作文,一對一效果更加凸顯
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的內心更期待老師的評價和關注,但又因為自卑心理而不敢主動去向老師展示自己的作文。因此如果老師能夠主動爭取多一些面批,能夠讓學生更愿意敞開心扉。通過面批作文,不僅老師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寫作情況,及時幫助孩子梳理作文的思路,而且學生也可以通過一次次和老師的當面交流,及時找到文章中需要修改晚上的地方,同時無形中時對學生語文學習的一種激勵。
5.尊重學困生個性,讓他們講真話抒真情
在平時的寫作過程中,老師們習慣了站在教學的角度,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寫作要求完成寫作任務。部分聽話的學生可能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一篇作文,但大部分“學困生”并不會乖乖地完成,他們要不完全不動筆直接空著,要不就寫一些空洞的大話套話。單純地用高考滿分或優秀作文的標準和模板來要求我們的學困生,這可能在推進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定的難度,嘗試著給這群學生多一些寫作的空間,讓他們能夠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只有他們有話可寫,才有可能再去進一步地找到如何讓他們從有話可寫慢慢地過渡到寫出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
三,教學反思
學困生的作文,不強求一定要拿高分,而是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爭取拿高一點的分數。在平時教學過程鐘發現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重視學生審題意識的培養
高考作文“基礎等級”的第一條要求是“符合題意”?!胺项}意”就是符合題目的“規定性”,即指題日規定的文章的體式、主旨、材料,以至標題、字數,等等。要審出題目中蘊含的深層意義,不僅要了解題目是什么,還要思考何為作文題中最關鍵的那個“題眼”,然后進行構思,調用素材。因此在學生下筆之前審清題意至關重要,只有不離題,才有可能追求其他的等級。
(2)強化文體意識,重視語言表達能力培養
高考作文多任務驅動型作文,以議論為主。議論文要求學生有鮮明的觀點、規范的開頭、清晰的框架、豐富的材料、深刻的思考。在議論文的框架,寫出議論文的味道,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分析論證能力,充分運用論證方法,讓自己的文章不僅說理清楚,而且能夠做到以理服人,如果還能寫出美感那就更好了。
而要寫出美感就需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鐘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具體指用詞準確,語意明白,結構妥貼,語句簡潔,文理貫通,語言平易,合乎規范,能把客觀概念表述得清晰、準確、連貫、得體,沒有語病。語言表達能力是指口頭語言(說話、演講、作報告)及書面語言(回答申論問題、寫文章)的過程中運用字、詞、句、段的能力,雖然二者均以語言為基礎媒介,書面語言可以是對口頭語言的歸納總結,但是兩者并無直接關系,口才不好不一定筆才也不好。唯美的語言是自身素質的體現,更多來自于教育,后天的學習。
四,后記
課堂有限,學生的學習無限。學困生的作文學習提升之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老師耐心地教,學生耐心地寫,師生一起慢慢地前進,才有可能在學生能力范圍內將作文分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姚友容.高三語文學困生作文教學的有效突破[J].中學語文,2017(12):54-55.
[2]彭紅英.學困生作文寫作方法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1(19):129-130.
[3]張延旭.作文教學中提升“學困生”作文水平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21(29):51-52.
作者簡介:羅文娟(1993年10月),女,漢族,江西寧都人,學歷:碩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單位:佛山市順德文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