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嬌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思維遠比灌輸知識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多加重視。小學語文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聯系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激活小學生的學習思維,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還要優化課堂提問和評價,培養學生協作能力和自身語感,增強課堂參與熱情,幫助學生走向多元化、個性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教學;策略分析
引言
基于培養小學生的思維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小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才能深入理解語文知識的內涵,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提高核心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提高對思維培養的重視程度,通過多種有效的途徑調動小學生的參與度,活躍小學生的思維,使小學生積極踴躍地融入語文課堂,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制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構建活躍度的學習氛圍
傳統教育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把小學生的視野框定在語文課本和語文課堂上,過分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封閉、枯燥和僵化,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不高。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構建開放性的語文課堂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趨勢,能夠更好地幫助小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和學習負擔,給小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還可以為小學生創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和空間,幫助小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牢牢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創新語文教學策略,善于傾聽小學生的心聲。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小學語文教師要擺脫課本的束縛,在學習課本的基礎上自選文本,多讓小學生學習一些新的、散發時代氣息的好文章和好作品,給小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挖掘作品的深意,讓教學內容走向開放。開放性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應該是不拘一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朗誦會、辯論賽、故事會、課本劇表演等各種教學活動,從而加深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活動中激活小學生的思維,鍛煉小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新時代的語文教學不應該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主動與社會接軌,小學語文教師還要鼓勵小學生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用心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給小學生創造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二、重視鼓勵性語言的使用,提高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鼓勵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提高小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重要策略,對挖掘小學生潛能,開發小學生思維,增強語文教學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的鼓勵會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使小學生保持持續不斷的學習動力,促使小學生激活思維,發展思維,為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在語文課堂上,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鼓勵性語言的應用,在教學中不能眼中只看到小學生存在的問題,還要看到小學生的優點和長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小學生,尊重小學生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拉近與小學生的距離,為小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無論小學生回答問題正確與否,只要是小學生自己動腦筋思考的,都是值得鼓勵的,語文教師應該合理地評價學生的表現,為小學生建立起思維的自信,鼓勵小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使其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活躍的課堂氣氛。小學語文教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也要多用鼓勵性的評語,給予小學生恰當的評價,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小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多思考,多一些收獲,使小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三、采用課堂提問方式,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也是教學藝術的展示。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很好地把握提問環節,就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發散小學生的思維,幫助小學生深層次地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語文教學效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提問,既要滿足不同水平小學生的需求,又要優化課堂學習氛圍,讓小學生愛上語文課。要想收獲課堂提問的最佳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察言觀色,了解小學生的疑惑,及時提出有效問題,讓小學生能夠真正地進行思考和分析。特別是對重難點知識的講解,語文教師要把問題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思維,走出重難點教學的困境,消除小學生對語文的畏難情緒。小學語文教師要盡量選取學生聽課興趣最濃的時候提問,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無須教師引導就能發散思維,主動進行探索。另外,課堂提問要因材施教,因人施問,根據每個小學生的個性、語文基礎、知識水平和接受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讓每個小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獲得展示才華的空間,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師還要鼓勵小學生在課堂上要敢于提問,幫助小學生樹立提問的勇氣和信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鼓勵小學生敢問、善問、會問,引導小學生和教師互問,同時還要教給小學生提問的思路和方法,使小學生由被動提問變為主動提問,使小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
結束語
綜上述,現如今,在新課程改革推行的關鍵時期,充分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主要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學生只能聽從教師的講解,被動地接受各種語文知識,靠死記硬背和反復的抄寫、做題來提升語文成績,對語文知識做不到活學活用,學生的思維受限,學習方法陳舊落后,墨守成規。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生的學科素養和思維能力培養已經正式列入基礎教學的范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課改趨勢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正視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優化教學方法,激活小學生的語文思維,為小學生營造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實現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俞小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策略探討[J].學周刊,2021,(23):145-146.
[2]王永忠.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J].天津教育,2020,(06):179-180.
[3]桑麗娜.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