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唐敏豪
摘要:本文對職業教育“雙元制”育人模式的概念及特點進行了分析,對該模式下化工技術類專業實訓課改革路徑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教育;雙元育人模式;化工技術;實訓課程
前言
職業教育的重點主要是培養社會崗位需求的職業技術型人才,基于職業教育的雙元育人模式旨在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有效發揮企業、學校各自的優勢,以就業為導向,學生參與企業實踐的方式去學習,從而實現產教融合。化工技術類專業實踐性很強,更需要利用這種育人模式進行實訓課程改革,以實現教育教學目標。
1 職業教育“雙元制”的概念及特點分析
職業教育下的“雙元制”育人模式也就是高職學生通過企業職業身份進入到相應崗位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接受知識、技能、技術的培訓,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在“雙元制”下,職業院校、企業是兩個聯系十分密切的主體,分工明確,前者主要是進行理論知識講述,后者主要是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學生經過培訓掌握到與專業理論知識更為貼近的生產實際,而企業也獲取了人力資源等,推動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1]。
基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雙元制”學生到企業后,要以正式員工的身份參與企業崗位工作,嚴格按照企業的要求去做,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完成企業的任務,否則不可以進入到實踐崗位。在這種規范化的管理模式下,學生工作的目的性變得更強,不會出現”找工具”概念。無論是自己還是其他學生所用到的工具都有固定的放置位置,實踐課程結束以后,所完成的實踐內容與加工工件,都需要滿足統一要求,否則就無法參與到下個環節的實踐任務,這對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
2 職業教育"雙元"育人模式下化工技術類專業實訓課程改革路徑
2.1 更新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有效改進教學
通過調查了解到有些職業院校應用化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方式無法適應教學要求,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重視教育,忽略學生技能水平實踐能力等的培養。化工專業的學習本身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人才的培養要以滿足區域工業發展的優勢人才為目標。為此,在實訓課程改革中,要依據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更新教育教學思想觀念,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朝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向轉變,重視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3]。
2.2 加強校企合作,構建培訓基地
要做好實訓課程教學改革,就要加強校企合作,學校和企業建立一個良好合作的關系,將學校的培養體系與企業的員工培訓體系結合在一起。學校和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構建培訓基地,讓學生可以在專門的化工教育場所進行實踐操作,在此過程中,可以將企業的實踐項目及流程融入到實踐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實踐訓練,以提升他們的實踐水平。
2.3 重視教師培訓教育,建設“雙師型”師師資隊伍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占據很重要的位置,他們的主要任務不是單純地為了完成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講述,更重要的是為培養社會所需人才服務。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所以,職業院校要重視師資教育,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并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教育。學校可以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加強與工業企業間的聯系,讓教師可以進入到企業學習,了解企業技術崗位要求及化工行業發展趨勢,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更好地實施教學。此外,學校也可以從企業引進專業的,資歷深厚的化工方面的專家到校兼職教學或者是對學生進行實踐實訓指導,完善自身的師資結構[4]。
2.4 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是化工技術專業實訓課程改革的關鍵。具體如下:第一,要依據學校人才培養體系要求,搭建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整體框架。第二,依據專業教學要求,企業發展實際,學生的學習需求等設置科學的課程內容。在此環節,學校、企業要相互討論,表達自身的看法,對人才培養要求及課程體系建設要求進行系統規劃。既要考慮的企業的發展問題,又要考慮學校的發展教育問題,將課程內容分成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選修課等幾部分,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2.5做好教學評估,實施雙證制
“雙元制”教學評估因由企業、學校共同實施。評估內容包含學生課堂出勤率、理論考試、訓練情況、實踐能力等內容。課堂出勤率、理論考試在學校完成,實訓部分主要是在企業完成。對于學生證書的發放需要實行雙證制度,重視學生學習表現、工作表現等情況,只要學生達到了企業與學校學習要求,并具備了一定的實訓實踐能力,才能按時畢業,若是有任務未完成的無法順利畢業。此外,學生可以參加國家的化工技術技能資格證考核,獲取專業證書。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職業教育中雙元育人模式的應用,可以實現企業與學校的深度合作,培養更多技術技能型人才,以解決行業人才供應不足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在化工技術類專業實訓課程改革過程中,職業院校要更新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有效改進教學;加強校企合作,構建培訓基地;重視教師培訓教育,建設“雙師型”師師資隊伍;做好教學評估,實施雙證制,以實現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目標。
參考文獻
[1]胡海祥,曾元源.“現代學徒制”模式的生產實訓課程改革研究——以礦物加工專業為例[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8,39(02):86-91.
[2]朱海東,等.“雙元”模式下化工類技術技能型人才供給側改革研究[J].廣東化工,2019,46(01):222-223.
[3]王新,張洪福,陳曉丹.中德“雙元”培育人才培養模式本土化的探索——以盤錦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03):9-12.
[4]蔣定建,方曉玲,付梅莉.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石油化工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山東化工,2019,48(12):131-133.
[5]肖桂平.“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化工技術類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化工管理,2020(26):23-24.
作者簡介:劉婷婷,1985.04 ,女 ?民族,漢族 ,新疆,副教授 ,研究方向 應用化工,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