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救生艇筏和救助艇操作與管理》課程在高職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了本課程的教學現狀和問題,并提出了具體措施,以期對航海課程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救生艇筏;立德樹人
引言:
新時代發展要有新的偉大理論做指引,新時代的思政課建設同樣也要以新的理論為遵循。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探索知識傳播、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的有效途徑,創新課程思政教育模式。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等重要指示,充分彰顯了黨中央高度重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重視思政課對鑄魂育人、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作用。
1.將思政教育融入《救生艇筏和救助艇操作與管理》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救生艇筏和救助艇操作與管理》課程從內容、學時、教師和學生等方面均存在其特殊性,在設計適當的教學進程,適時地開展思政教育前,需要認清幾個現狀和問題:
課程內容現狀:《救生艇筏和救助艇操作與管理》是根據STCW78/95公約和國家海事局船員適任標準對船員專業培訓的評估要求而設置,是海上專業學生的海上技能訓練之一。課程內容相對枯燥而深奧,理解起來均存在一定的難度和深度。
課程學時現狀:《救生艇筏和救助艇操作與管理》課程包括理論教學和實操訓練兩個部分,主要學習救生艇及救生艇的降放裝置,救生筏,救助艇,船用無線電救生設備,視覺求救信號等專業知識。在教學的安排中,現有的課程學時安排往往只夠上完大綱要求的課程內容。因此,在如此有限的學時內,增加思政教育的內容是極大的挑戰。
教師的認識現狀:目前,由于傳統的航海類課程教學大綱中往往只對學生的知識目標提出了要求,所以任課教師在上課時只注重于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素質的鍛煉和培養。因此,這也導致了《救生艇筏和救助艇操作與管理》課程任課老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較為刻板,教學內容也往往僅局限于課本的知識點,缺乏思政視角,失去了思政教育的良機。
學生的思想現狀:在大學學習期間,航海類專業學生基本每學期均開設思政類課程,比如《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并且這些課程均有自己特定的教學內容和講授方式,學生對這類課程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學生把思政課程當做副課學習,他們認為只要考前臨時準備就能順利通過考試,因此很多學生上課時不認真聽課,導致航海類專業學生在思政課程上受到的思想教育效果甚微。另一方面,高職類學生自控能力較差,缺乏自律性,常常發生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思政課程教學表現出了其局限性,探索更合適的航海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方式,是目前廣大航海類專業教師更認可和追逐的方式。
2.思政教育融入《救生艇筏和救助艇操作與管理》課程的具體措施
2.1 課程教學目標和思政育人目標
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救生艇筏的結構、種類、維護保養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操縱船舶救生設備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增強船員海上救生技能和救助能力,保障水上人命和財產的安全,保護海洋環境,以達到國家海事局及STCW78/95公約對海員規定的要求。
思政育人目標:通過培訓,旨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使學生不僅具有辨識意識和責任意識,還要成為具有較強團隊意識和服從意識,成為愛國敬業、堅守職業道德和匠心精神,具有家國情懷的航海英才。
2.2 教學方法、手段等運用情況
《救生艇筏和救助艇操作與管理》課程通過學習通搭建教學平臺,教學資源豐富,涉及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在線測驗、課后作業等多個在線學習內容,并且可以借助主題討論、課堂互動、課堂簽到、課堂提問、在線直播等多種功能充實教學環節,教師也可以通過平臺實時數據了解到學生學習情況,從而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更加科學準確。
2.3 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點
《救生艇筏和救助艇操作與管理》旨在培養符合STCW78/95公約和國家海事局船員適任標準對船員專業培訓的評估要求的船員,通過培訓學員不僅要掌握救生艇筏、救助艇的操作使用程序,還要能識別海上安全事故,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當事故發生時,能正確處置,把損失降到最低。同時要求操作員嚴格堅守職業道德,在處理遇險緊急事件時,不僅具有一定的辨別意識和責任意識,還要具有較強的服從意識和團隊精神。
而根據課程所有的教學內容,結合崗位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的思政教育元素有培養學生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安全意識、法治思維、匠人精神、職業道德、敬業、愛業、和諧、團隊協作意識以及培養學生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這些思政元素應該充分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更清晰地了解到本專業所需要的職業道德,能夠更好地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
3.總結
通過改革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將航海的職業操守和道德規范融入到專業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行業的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思政教育跟專業知識緊密聯系,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才能更好的接受思政教育,也才能讓專業課程思政的目的發揮出專業課程思政方面的作用。要找準育人角度,把好切入點,實現思政教育“如鹽化水”、“潤物無聲”。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來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進行整體把握,探索新方法、新范式,系統開展好課程思政建設,干出特色。
通過本課程的建設,在航海技術專業內形成良好的專業課思政育人模式,還可以培養教師的課程思政授課思維,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覺悟,并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影響到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思政素養,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將該模式進行推廣,擴大其在航海技術專業的教育改革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李紅艷.公安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途徑探析[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21.02.10
[2]周建松.發揚偉大革命精神引領新時代鑄魂育人工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7.01
作者簡介:麻荔波(1985-)山西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航海技術、GMDSS海上無線電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