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凱云

【摘要】根據“雙減”政策背景下課堂需要“減負增效”的要求,復習課需要優化及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復習課中可基于學生的立場創設單元主題引領下的真實情境及靈活運用思維導圖鞏固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在復習課中的學習自主性及積極性,提升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關鍵詞】雙減;小學英語;復習課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復習課的重要性是無需置疑的,學生通過復習課能及時地鞏固所學的英語知識及技能,也能為學習做好承上啟下的作用。另外,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學校的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促進課堂的“減負增效”。因此,教師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運用小學英語的復習課,讓學生能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的英語知識及提升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從而達到課堂的“減負增效”。
在傳統的復習課中,教師在課堂中注重教師立場,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知識的講授,重視教知識而輕視學生的學,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的地位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活動。另外,很多教師也通常按照練習題的內容一題題地給學生進行講解,只關注機械性地做題,卻沒有結合單元教學的主題設計真實情境下的聽說讀寫演等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學生在復習課中會感到沉悶無聊,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單純地完成練習題也導致碎片化的教學,難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及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在復習課中,教師需要靈活地根據單元的模塊主題引領學習及站在學生的立場設計豐富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民主合作的氛圍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一、創設主題情境,引領層層遞進的活動
在廣州教科版的小學英語教材中,每冊的教材分為六個不同的話題模塊。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話題創設主題情境,讓學生在主題引領下的整體情境中感受語言及習得語言。在傳統的復習課中,很多教師通常讓學生機械地完成枯燥的練習,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的是碎片化的知識,不能整體地在一個主題的引領下真實地運用語言知識及提升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英語課程標準》主張學生在語境中體驗語言及理解真實的語言,從而更好地學習及運用語言。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單元的主題創設適切的情境,設計層層遞進及真實有意義的活動,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地學習。
因此,筆者以廣州科教版五年級下冊Module2 Plans的單元模塊為基礎,創設“五一勞動節游玩計劃”的主題情境。本模塊的主題是計劃,學生通過本模塊的第一課時及第二課時已經學習了一般將來時的用法、日期的表達及關于活動的短語。在復習課中,學生繼續學習及鞏固日期的表達、活動的短語及一般將來時,通過層層遞進的聽說讀寫等任務進一步地鞏固一般將來時及學會根據where、when、how、what等方面來設計自己的travel plan。教師根據此主題層層遞進地設計活動,學生在主題的情境中鞏固相關的語言知識及提高自己對于計劃這個主題的實際應用能力(如表一)。
二、以學生為主,創設符合學情的活動
在傳統的復習課中,教師基于教師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及練習讓學生一步步地完成,課堂上大部分是教師在講授復習的知識點及練習題,較少地提供機會讓學生自己探索及發現規律,學會自主歸納及總結知識點。另外,班上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統一,但是在傳統的復習課中全部學生一起完成相同的練習,這也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此,在復習課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符合學生層次的學習活動,創設更多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地復習,鍛煉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Module2 Plans的 Let's listen and match練習中,學生通過聽取本班同學的計劃復習及鞏固本單元一般將來時be going to…日期及活動的表達。教師在此練習中加入了本班學生的照片,也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的日常生活。學生完成聽力練習后,教師不直接講授一般將來時的規律及特點,而是讓學生學會自主總結一般將來時的規律,包括be動詞的用法及需要用一般將來時的標志詞,如,I am going to travel in Bei jing./ He is going to see a film . My parents are going to go swimming ,從而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及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另外,在Let's write的環節中,學生需要創設自己五一勞動節游玩計劃的思維導圖,根據思維導圖從where、when、how、what等方面描述自己的五一計劃。教師在此環節中設計了分層寫作的框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相應的寫作框架寫出自己五一勞動節的安排。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挑戰難度高些的寫作框架,而學習薄弱的學生可以選擇較多提示的寫作框架。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情,根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層設計學習任務復習語言知識,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把課堂還給學生,從而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學會自主歸納及自主學習。
三、巧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的框架
在復習課中,思維導圖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梳理知識點及自主構建出完整的知識脈絡,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在Module2 Plans中,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滲透思維導圖在復習課中的運用,利用思維導圖串聯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學生在層層遞進的思維導圖活動中復習及自主歸納知識,并培養了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運用思維導圖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Let's talk中,教師創設五一勞動節游玩計劃的主題,學生根據主題從where、when、how、what等方面與同桌談論自己的travel plan。在此過程中,學生鞏固了以travel plan為主題,分支為where、when、how、what初步的思維導圖框架。在Let's read中,學生閱讀教師五一游玩計劃的文段,完成相關練習及根據文本創設教師五一勞動節游玩計劃的思維導圖,進一步地學會根據travel plan的主題設計思維導圖。最后,學生思考并創設自己五一勞動節游玩計劃的思維導圖,以及根據思維導圖從where、how、when、what等方面描述自己的五一游玩計劃。
學生通過travel plan這個話題的思維導圖進行發散,通過層層遞進的聽說讀寫活動及一步步地運用思維導圖的活動厘清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因此,學生在復習課中理解及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他們更容易吸收所學的知識及加深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記憶,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
因此,“雙減”政策背景下需要教師能更好地發揮學校主陣地的作用,做到課堂中的“減負增效”。在復習課中,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改變傳統課堂中機械無趣的練習,思考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自主性的有效教學策略。在復習課中,教師需要在主題引領下設計真實有意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真正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習得語言。另外,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點,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人,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分層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層層遞進的聽說讀寫等活動中體驗語言及習得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真正做到復習課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尤小平.學歷案與深度學習[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