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海莉
摘 要:在我國大力推進現代農業背景下,未來農村將成為以現代農業為支撐的小城鎮,實現全面現代化轉型。按照“農業適合農業”的原則,在當地資源豐富的特色小鎮發展現代農業型鄉村旅游業,是國家新農業順應發展趨勢,兼顧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的可行路徑,推進特色城鎮建設。本文以中寧縣黃羊古落文化旅游為例,對中寧縣黃羊古落文化旅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推動黃羊古落的經濟轉型發展。
關鍵詞:文化旅游;鄉村經濟轉型;作用分析;中寧縣黃羊古落文化旅游
一、鄉村旅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一)促進農村居民多元化經營,增加農民及財政收入
當地的自然景色、農業資源和田園風光是鄉村旅游的基礎,并且與農村居民息息相關。“食、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貫穿在整個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因此與這六個方面相關的服務和產品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對于農村居民而言,普通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能夠通過鄉村旅游的方式變為經營性資產,滿足游客或者其他經濟活動的部分需求,與此同時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增加農產品和農村勞動力的利益,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收入,另一方面還增加了當地的財政收入。
(二)鄉村旅游能有效促進第一、二、三產業升級
目前中央一號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結合。對此而言,鄉村旅游必然是最佳的選擇。將第一產業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產品的需求量,從而促進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將第二產業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能夠促進大型旅游裝備制造業的進步,例如旅游必需品和房車等;將第三產業和鄉村旅游結合起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服務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信息、金融、商業和文化等方面。
(三)鄉村旅游能提高農村就業率
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在我國十分受關注。以生態環境、農產品供應和農村生產鏈結構為基礎的鄉村旅游,能夠給鄉村中的剩余勞動力就業更多選擇的空間,讓他們找到更加適合的崗位。除此之外,在鄉村旅游產業方面工作的員工一般而言會比單純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民收入更高,這是由于農民在經營鄉村旅游時也會有一定的利潤。
(四)鄉村旅游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
在鄉村旅游產業得到發展后一定能夠帶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例如鄉村的道路、橋梁和房屋等。通常來說這些基礎設施是公用的,因此一旦基礎設施得到了提高,從另一角度來說就是投資環境得到了提高,如此一來獲得投資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當投資增加后,又會有更多的消費者愿意進行鄉村旅游,在加大宣傳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擴大景點(區)的影響力,綜合而言鄉村旅游可以創造經濟良性循環。
(五)鄉村旅游促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發展
鄉村旅游中的文化資源具體而言就是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主要涵蓋了地方性的歷史文物古跡、各種民俗活動、傳統手工藝技術等等。文化資源是鄉村旅游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能夠更加博得游客的關注,并且文化產品的經濟利潤更高。當鄉村的文化資源得到了發展,更多的人可以有機會了解當地文化,在文化資源發展的同時還能夠擴大鄉村的影響力,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
二、黃羊古落簡介
“黃羊古落”八個重要獨特資源:
(一)古村落老宅
園區有100多戶老宅為60年代至今遺留。經過加固修繕可成為別具一格的民宿住宿風格,形成黃羊古落特色民宿文化,體驗當地特色建筑。
(二)古樹
園區千余棵百年古樹。其中棗樹平均樹齡240年,年齡最大的棗樹340年,未來將建設“棗堂子”湯泉文化,打造冬季旅游產品,填補冬季旅游空白。
(三)古巖畫
從村落出發步行15分鐘即可到達黃羊灣巖畫保護區。在講解員帶領下可了解史前文明巖畫,穿越時空感受古人的生活場景。
(四)古長城
黃羊村東側1公里處擁有保存良好的明長城遺址。通過舉辦文物修復、保護的研學產品來解決現有業界內研學產品單一的問題,挖掘黃羊古落的研究價值。
(五)古生物植物化石
黃羊村北山內有大量的古生物、植物化石。通過專業科研人員帶隊,讓旅游客戶深入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探索生物進化演替的奧妙,滿足游客對于古村落形成的好奇。
(六)北山古戰場
在黃羊村北山后有著名的勝金關遺址古戰場。在沙漠、戈壁、草原地貌里,游客可以騎馬或駕駛專業的越野賽車傲游馳騁在這片狂野的古戰場。
(七)古石窟
在黃羊村東側3公里處保留著一座隋唐時期就有建制的雙龍山石窟,被譽為絲綢之路上的小敦煌,有著豐富的旅游文化價值。
(八)百年非遺發源地
蒿子面是國家級非遺,是中寧特色民間小吃,已經流傳了360多年。黃羊錢鞭舞也是國家級非遺,是一種綜合民間表演形式,集舞蹈、健身、體育和防身于一體的民間舞蹈。已經流傳300余年。
三、中寧縣黃羊古落文化旅游的意義
(一)挖掘文化遺產,推動文旅發展
黃羊古村落始建于夏朝,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羊錢鞭”發源地,因黃羊錢鞭和保存完整的百年古村落而聞名,整體占地約453畝。北靠雙龍山,距離“黃羊灣巖畫”保護區、明長城、烽火臺(直隸墩)直線距離不到500米,擁有保存較完好的古村民居建筑82處,百年以上棗樹2000余棵,其中200年以上樹齡的棗樹1400余棵。項目建設將文化傳承、藝文體驗融入景區,設置古落藝宿、棗林藝境等功能區,實現文旅融合發展。
(二)堅持規劃引領,推動項目進展
黃羊古落文化旅游項目總投資約3.7億元,按照“保留修繕原始古村民居、新建古村外圍功能區”的思路,以“挖掘在地文化、保留老村肌理、植入藝文元素、重在深度體驗”為原則,全力打造具有“歷史厚度”、“個性態度”、“藝術氣度”的新派藝文古村落。截至2020年,項目實施輻射帶動了附近農戶200余人長期就近就地務工,創造了豐富的崗位,帶動了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為當地農村脫貧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優化產業體系,助推融合發展
黃羊古落文化旅游項目觀光園、民宿、功能區的建設有效整合了集體土地、空閑民房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為鄉村產業振興奠定堅實基礎。項目的建設,給周邊市民提供了休閑觀光之地,帶動市民消費升級,使產業結構調整邁出重要一步。周邊村落借勢積極整合優質農產品資源,培育了富硒大米、富硒菊花等一系列生態農業旅游商品。同時,景區積極承辦鄉村旅游暨枸杞飲食文化節等各項文化旅游活動,致力于建設融合非遺文化、鄉土風情、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科普教育和農事體驗于一體的旅游產業體系,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
四、鄉村旅游開發的原則
(一)政府引導、扶持原則
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指導鄉村區域居民合理發展旅游業。相關政府部門要多關注不能進行鄉村旅游開發區域的居民們,防止帶來不利影響;同時要多激勵能夠進行鄉村旅游開發區域的居民們,指導他們進行合理開發,同時也要積極關注他們的開發過程。政府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鄉村旅游發展進行指導:首先,政府需要在鄉村區域內居民培訓方面提供經濟支持,培訓能夠幫助居民了解相應的知識,掌握相應的技巧,從而有利于居民經營鄉村旅游。其次,若部分居民在投資旅游設施建設的過程中缺少資金,相關政府部分應當給予一定的信貸支持,相對而言,低利率或低息抵押貸款更為合適。然后,部分鄉村旅游進行者可能是第一次接觸并且處于摸索階段,政府需要在稅收方面給予一定的折扣。最后,政府需要從各方面出發提高鄉村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道路、橋梁和水電等,從而提高旅游開發的環境。
(二)區域內居民廣泛參與的原則
區域內的居民需要積極投身到開發鄉村旅游的隊伍中,這在一方面可以提高當地的經濟效益,在另一方面還能夠增加對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并且還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投身到開發鄉村旅游只要有兩種方式,首先是直接參與,也就是直接服務游客例如接待和餐飲等;其次是間接參與,也就是投身到和旅游相關的一些產業活動中,例如對食品進行加工,生產紀念幣等等。
(三)利益分配公平原則
并不是所有的鄉村居民都投身到鄉村旅游的資源開發當中,對于他們而言還要接受社會成本的上升和各種旅客的打擾是十分不公平的。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要考慮到所有鄉村區域內的居民,讓大多數人收益,特別是要幫助貧困人口,這才是公平,才能夠鼓勵當地居民自發性的保護旅游資源和自然生態。因此利益分配公平原則在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必須要堅持的。
五、中寧縣黃羊古落文化旅游的現狀
(一)中寧縣黃羊古落文化旅游的基本情況
黃羊古落是歷史先民創造的第一批文化成果。黃羊古落的開發與保護不僅是當地村民的實際需要,也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中之重。村落是農耕社會最基本的文化單位,而黃羊傳統村落則具有獨特的地理和風俗特征。黃羊古落位于威寧與中衛區交界處,毗鄰寧夏、內蒙古。它是中寧中原農耕與西北游牧文化的融合。黃羊地處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村落周圍有著較為平坦的土地,擁有較為良好的開墾種植條件,為黃羊古落的文化積淀與文明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中寧縣黃羊古落文化旅游調查
黃羊古村落積極探索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先后建成了黃羊古村落旅游接待中心、黃羊古村落旅游接待中心等項目,主題家庭住宿和研究基地。此外,還建設了“水稻和漁業空間”等兩個農村綜合體示范項目。采用“稻鴨魚蟹”立體種植養殖模式。種植彩米700余畝,魚類800余條,鴨鵝1000余只。布置收獲風車、走廊等特色景觀,促進產業整合升級,鄉鎮特色農產品附加值顯著提升,文化旅游產業鏈更加緊密。
(三)中寧縣黃羊古落文化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目前中寧縣黃羊古落旅游發展的最大瓶頸是旅游產品質量不高,旅游類型少。事實上,旅游產品作為旅游者體驗的重要載體,在未來農村旅游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目前,單一的旅游產品不能滿足旅游者的差異化需求。一方面,區域民俗文化必須融入旅游產品的開發,充分體現當地鄉村文化氛圍的獨特魅力。在此基礎上,加強旅游產品的內涵開發,特別是高附加值旅游產品的開發,以增加游客的數量、關注度和回報率。另一方面,中寧縣黃羊古落的鄉村旅游以及休閑農業發展起步較晚,人們對這些旅游方式的認識仍然浮出水面,這使得旅游資源的開發不夠深入,鄉村旅游的價值、資源特別是人文景觀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
六、中寧縣黃羊古落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
(一)建立美麗小城鎮,推動產業融合升級
充分發掘黃羊古落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聚力打造全域旅游,構建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立足休閑特色旅游小鎮定位,在完成黃羊古落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基礎上,深度挖掘黃河文化、古村落文化、鄉土文化,撬動資金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打造精品民宿、小吃街;積極承辦各項文化旅游活動,開展有深度、有廣度、有力度的推介報道,打響黃羊古落精品鄉村旅游名片,提升影響力。加快產業轉型步伐。以市場為導向,引進龍頭企業、培育經營主體,與壯大村集體經濟相結合,因地制宜探索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制定種植生產標準,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打造富硒菊花示范種植基地、“稻漁空間”示范養殖基地,推動產業實現提質增效。
(二)農業方面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是實現農業轉型升級重要途徑,更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有力措施。因此,要積極呼應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一帶兩廊”空間發展規劃,狠抓產業轉型和項目建設兩大重點,推動鄉村產業體系提檔升級。增加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數量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持續發展富硒菊花、富硒枸杞、稻漁立體種植等模式,進一步打造如“余香夏貢”等本土品牌,提高農副產品質量水平,形成特色高附加值產品,帶動農業與旅游業的雙循環發展。
(三)生態優創方面開展黃河流域保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
鄉村自然資源作為鄉村旅游重要根本,只有對其進行妥善的保護,才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如果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就會讓鄉村旅游業在自然資源的破壞下成為制約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要深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打好“三大會戰”,抓好生態保護、環境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實施黃河流域保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礦山保護修復等工作,在對自然資源安全開發的過程當中實現對旅游資源的利用,確保不會受到二次污染破壞。
(四)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
傳統村落不但是當地的寶貴資產更是無法再生的重要旅游資源。一方面,傳統村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體現,展現著人類在歷史上是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另一方面,傳統村落也是文明傳承的象征,是中華文明發展的一個階段。所以黃羊村落的人居環境不僅僅局限于環境本身,更是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需要得到更好的保護,在農業現代化進程發展的基礎上,確保傳統村落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不會受到影響,引導良性開發,建立健全人居環境的長效管護機制,實現自然與人類的和諧共處。具體措施上,要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將農村生活垃圾進行循環利用,建立一個更加科學現代化的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對違規堆放生活垃圾的行為進行整治。其次,大力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確保生態資源利用與保護措施相結合,提高污水利用率,發展先進生態處理工藝,減少生活污水給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最后,完善黃羊古落的道路建設,解決古洛內部道路泥濘的情況,讓村民能夠更加便利的出行,讓外界游客能夠更加方便便利在黃羊古落旅游。
七、結論
對于歷史村落的文化旅游開發要建立在尊重、認同、理解其文化的基礎上,重新協調配置自然與文化資源,實現自然與人文合一,在不破壞文化內涵的前提下提高旅游價值。本文指出了文化旅游對于歷史村落發展的重要意義,以黃羊古落為例具體論述了歷史村落的鄉村經濟轉型發展途徑,提出了推動產業融合升級、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開展黃河流域保護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等措施,為當前歷史村落的旅游開發實踐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周鴻,呂匯慧.鄉村旅游的生態文化傳統與生態環境建設的互動效應——以云南石林縣彝族阿著底村為例[J].生態學雜志,2006.
[2]蔡林,王慶.農耕文化傳承與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J].湖北農業科學,2015(11):2810-2813.
[3]盧松,陸林,王莉,等.古村落旅游客流時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為例[J].地理科學,2004,24(2):25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