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萌
摘 要: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廣播播音員語言創作面臨新的挑戰。新聞廣播播音員要轉換傳統的新聞廣播語言創作理念,要認識到提升語言表現力、形成個性化播音風格的重要性,在保持新聞廣播語言的規范性、嚴謹性和邏輯性的同時,也要關注語言表達當中的情感意蘊,以自然流露的語言情感,個性獨特的語言風格,傳播能夠展現時代風貌的新聞內容。
關鍵詞:新媒體;播音主持;新聞廣播;語言風格
一、新媒體新聞廣播現狀
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大眾媒體的傳播方式和格局,廣播節目在經歷了輝煌和沉寂之后,也開始全面進入媒體融合階段。在新媒體廣播快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新媒體廣播節目層出不窮,受眾已經不再像大眾媒體發展的初期那樣,只能被動選擇有限的內容進行接收,網絡的普及使受眾有了更多的選擇。而在節目數量增加的背后,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大量的信息當中必然會出現類似的內容,受眾逐漸從注重數量,到追求質量。因此,在新媒體廣播平臺,能夠脫穎而出的往往是風格鮮明、特點突出的內容。而在廣播當中,播音員作為重要的創作者,對傳播效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播音員在播音時要重視語言的創新,形成個性化的主持風格。特色鮮明的語言風格是展現播音員主持魅力的重要方式。例如我國播音員沈力的端莊、大方與文雅,趙忠祥的嚴肅、幽默、詼諧等風格,都是其中的典范。在新媒體時代,這種個性化特征的表現更加重要。因為新媒體本身就具有個性化、定制化的特征,其中的節目類型相較傳統媒體,盡管從宏觀角度看并沒有太大差別,但從具體的節目來看,類型之下又有細分。比如新聞廣播分為深度報道類、簡報類、專業領域類等。這決定了在新媒體環境下,當代播音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播音主持語言功底,還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語言表達內容,以真實、親切作為基礎,形成自身獨特的語言風格,通過語言的藝術化表達塑造個人形象,從而滿足受眾需求,營造健康積極的輿論環境。
對于傳統新聞廣播當中播音主持語言風格而言,受眾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其或者嚴肅嚴謹,或者真誠有力,或者詼諧幽默,或者平和親切。而在新媒體新聞廣播當中,由于媒介本身的特點與傳統媒體有所區別,受眾自然對播音主持的風格有了新的要求,以喜馬拉雅網絡電臺為例,其中新聞廣播節目的數量眾多,如果保持傳統的新聞播音風格,可能無法迅速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節目主持人要拿捏好不同的主持風格,形成獨特的表達方式與播音特色,這樣才能符合受眾和新媒體廣播平臺的要求。因此,新媒體新聞廣播應當以其自身特點為基礎,重塑符合時代環境的播音風格,更好地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提高新聞廣播的傳播效果。
二、新媒體新聞廣播播音特點
(一)播音主持互動性強
新媒體平臺在為受眾提供更多信息的同時,也為受眾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交流渠道,受眾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實現與主播之間的交流互動。新媒體新聞播報也越來越多地使用這種方式,為受眾提供互動的平臺,以加強信息編輯方與接收方的聯系。這一方面豐富了節目的內容和形式,吸引更多觀眾參與其中;另一方面也對播音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內容的傳播幾乎都是單向的,即受眾從電視或廣播節目中獲取信息,而在新媒體平臺中,新聞播音員不僅要播出新聞內容,也需要與受眾進行互動。這種互動有時是具有延遲性的,受眾可以通過留言的方式尋求后續報道,通過私信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見;有時則是即時的,尤其是在自媒體平臺,自媒體播音員在對熱點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時,有時為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會采取現場直播的形式,受眾可以通過平臺進行留言詢問,而播音員需要及時進行反饋。這種情況與傳統的現場直播截然不同,盡管傳統意義上的現場直播也有現場記者與播音員之間的問答形式,但在新媒體當中,此時的播音員兼顧記者與主持人的身份,同時,其面對的可能不是專業人士,而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受眾。播音員既要盡可能回答所有受眾的提問,又要重點清晰、思路明確地進行新聞播報。這不僅需要播音員具備基礎的播音學相關理論知識,還需要其廣泛接受新聞播音的新理念,增強自身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綜合素質。
(二)新媒體新聞播音特點鮮明
與傳統新聞更加關注客觀性不同,新媒體新聞內容由于更加強調時效性,往往依據播音員自身的定位或興趣而定。因此從內容方面而言,新媒體新聞選擇的內容范圍更加廣泛,涉及時事政治、熱點新聞、本地民生、體育娛樂等領域,其中也不乏專業性的新聞內容。在眾多新聞自媒體中,有專門報道科技類新聞的自媒體,也有專門報道藝術領域新聞的自媒體。新媒體播音員需要根據不同的內容對稿件進行藝術創作,從而保證廣播內容的生動和完整,同時保證新聞播報的品質。從時效方面來看,新媒體新聞往往是時事熱點,或者是剛剛發生的事件。由于播音員面對的很多都是新鮮的內容,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播音員準備稿件的時間比較短。因此播音員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充分結合新聞內容進行分析,把握稿件內容,從而準確流暢地進行新聞播報。
新媒體自身在傳播方式上的分眾化和個性化,也決定了新媒體新聞廣播播音員需要從受眾的角度考量,將嚴肅的新聞廣播以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廣播,滿足不同年齡、背景、興趣愛好受眾的信息需求。自媒體的興起豐富了新聞廣播的形式,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加入播音員的行列,不同專業、特長的播音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形成了具有鮮明特點的主持風格,并不斷促進新媒體新聞廣播的發展。并且隨著新媒體主播能力和素質的整體提高,新穎的播音理念和個性化的主持風格也逐漸被受眾認可。需要注意的是,個性化的播音風格應當建立在扎實的理論基礎、精湛的表達技巧、日積月累的實踐經驗基礎之上,是播音員逐步形成的獨特的風格特征,其要以播音員專業水平為基礎,符合新媒體新聞廣播的自身發展規律與特征。新媒體新聞播音員既要保持原有的播音傳統,又要從傳統新聞播音理念當中跳脫出來,探尋一條既保持新聞內容客觀性,又符合受眾審美要求的新聞播報道路。
(三)注重語言表現力
廣播作為傳統媒體之一,其主要信息傳播方式是通過播音員的語言表現力,將文字信息轉化為具有魅力、感染力的有聲語言,在將信息傳遞給受眾的同時,也為受眾帶來極佳的聽覺體驗。新媒體廣播也同樣如此,尤其是對于新聞內容的播報,雖然廣播內容本身并不像小說、電影那樣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大量優美的詞語或畫面,但播音員在播音時仍然可以通過語言表現力進行藝術創作,這也是新聞廣播創作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具體來說,新聞廣播在表現力方面主要體現在規范性、莊重性、鼓舞性三個方面。播音員通過運用語言表現力,影響新聞內容的傳播效果。播音員要以普通話的發音方式,通過語氣、語調、語速的調整,將新聞內容當中蘊含的精神、品質、情感表現出來,從而引發受眾的共鳴,達到傳播的效果。在新媒體新聞廣播中,播音員的語言表現力需要進一步提升。在面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受眾和更加廣泛的主題內容的時候,新媒體新聞播音員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表現力,吸引受眾的注意,既要滿足受眾對于信息的需求,又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這就需要播音員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在新媒體新聞語言表現力方面,播音員要加強語言情感的表達。新媒體時代的受眾需要的不僅是嚴謹、深刻的新聞內容,更是有態度、有溫度的聽覺體驗。因此,語言表達中的真情實感和莊重性、嚴謹性同樣重要。播音員既要確保語言表達的準確流暢,也要善于在新聞報道中融入感性的表達,賦予新聞情感溫度,使受眾產生情感共鳴,增強新聞廣播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三、新媒體新聞廣播語言重塑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日新月異,借助移動設備獲取新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普遍現象。越來越多的受眾開始習慣于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時政、娛樂、體育、藝術等信息,尤其是對于成長于2000年以后的年輕人而言,新媒體當中視聽結合的新聞內容幾乎已經取代傳統媒體當中準點播報的新聞聯播,成為其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方式。這對新聞節目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也對新聞播音員的主持風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我國新聞播音主持早期一直以來都是遵循著當時播音員建立的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播音風格,即充滿時代感、莊重感,并以規范且親切的語言為標準。這不僅符合受眾對播音藝術審美的要求,還展現了當時的時代風貌。進入新媒體時代以來,新聞播音的內容和平臺已經不再局限于中央或地方各級電臺、電視臺,越來越多的自媒體開始進行新聞播報,各級電臺、電視臺也在受眾市場的需求下,調整新聞播音的形式和內容。盡管早期的嘗試出現了一些過度娛樂化的情況,但隨著不斷地調整和創新,新媒體新聞播音已經形成獨特的語言藝術,通過語言、聲音的創新,新媒體新聞節目播音員在注重語句之間的邏輯性、層次性的基礎上,不僅能做到表述的內容重點清晰,而且能夠合情合理地運用熱點詞語,結合熱點事件,展現鮮活靈動的時代特色,不斷增強新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新媒體新聞廣播播音員應當增強自身的專業素質,努力提高綜合能力,加強語言組織和應變能力,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在播音過程當中合理運用播音技巧,例如重音、停頓等,準確表達新聞內容;在此基礎之上,準確把握受眾心理,結合播音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內容為王的新聞理念,滿足大眾心理需求,弘揚社會正能量,宣傳主流價值觀,用流暢的語言表達清晰的邏輯思維,豐富播音主持語言體系。
四、新媒體新聞廣播語言的數字化趨勢
語言作為播音員藝術創作的主要內容,往往被研究者反復討論。但在新媒體中,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加持,播音員已經可以利用更多的方法對信息進行更為有效的傳播,例如在情感類節目中,背景音樂會作為節目的一部分,和語言一起作用于受眾,烘托氣氛,使受眾產生共鳴,在新聞廣播中,音樂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實傳統的新聞廣播中已經開始出現起到不同作用的音樂,例如為突出新聞主題而加入的音樂、新聞消息之間插入的提示音樂等,此類音樂的出現對于播音員的語言創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或增強了節目效果,或在音樂的渲染下,為受眾帶來聽覺上的愉悅感。新媒體新聞廣播與傳統新聞廣播的不同之處在于,傳統新聞廣播無論是廣播還是電視新聞當中的音樂大多都不是由播音員進行編輯的,且幾乎處于相對固定的狀態,不太會輕易更改。而新媒體新聞廣播則給予播音員編輯的便利。播音員可以根據語言創作的需要對音樂進行調整,通過使用音樂,將主體的感受、情感傳遞給受眾,實現新聞廣播語言的進一步創造。
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廣播并非只能依靠播音員的語言,單純敘述并不容易引起受眾的興趣,不符合新媒體新聞廣播的發展趨勢。在新聞內容播出時,運用音樂迎合受眾的審美需求,營造沉浸式的新聞廣播環境不能完全實現數字化的發展,播音員還可以通過對聲音進行數字化的處理,達到更理想的傳播效果。基于聲音處理技術的應用,新媒體播音員可以對錄制好的聲音加以處理,修正錯誤讀音、調整語音語調。利用這些數字化的技術手段,播音員在進行新聞廣播的時候會更加得心應手,新媒體新聞廣播語言創作的發展必將走向更加規范化、個性化、智能化的道路。
五、結語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廣播語言風格的特征與受眾獲取信息的習慣有關。碎片化的信息獲取方式決定了播音員需要具備個性化、獨特的語言風格,以富有親切感、時代氣息的語言風格主持節目。同時播音員也不能忽視語言傳播的基本原則,在保持語言規范性、流暢性、邏輯性的基礎上,發揮語言創作的魅力。播音員要緊跟時代潮流,創新語言風格,適應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廣播的播音方式,以創新的理念進行播音主持工作,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與綜合素質,以新媒體的思維適應不同受眾的需求。同時,播音員要積極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在新聞廣播工作中靈活運用熱點,轉變語言創新思路,以新的觀念和方法踐行新聞工作者的媒體責任與擔當。
參考文獻:
[1]袁瑋.媒體融合語境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9(17):141.
[2]韓帥.淺談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培養[J].記者觀察,2019(23):144.
[3]張頌.語言和諧藝術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4]柳佳陽.新媒體視域下廣播電臺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點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16):88-89.
[5]高揚.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臺新聞類節目主持技巧的發展初探[J].傳播力研究,2018(26):124.
[6]梁超.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的特點和技巧提升[J].新聞研究導刊,2016(22):253.
[7]王佳莉.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特點和技巧提升的探索[J].西部廣播電視,2016(12):184.
[8]孫曼曼.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主持的創新策略[J].科技傳播,2015(8):187,178.
[9]賈濰璐.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業務素養提升路徑探究[J].記者觀察,2019(23):39.
[10]王款.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方法[J].傳媒論壇,2019(9):83.
作者單位:
河北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