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旭
摘要:閱讀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教學成效得好壞主要取決于閱讀的深度。深度閱讀教學的開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與文本在特定時間和空間內進行有效對話,以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和情感的認知。需要注意的是,深度閱讀并不是要求學生毫無限制地深挖文本,對文本的解讀也僅僅局限在字面意思,真正的深度閱讀是在教師正確引領的基礎上開展的,促使學生能夠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對文本價值和內涵上進行深度認知。拿高中階段的經典詩文來說,其在理解上本就存在一定難度,因此要想開展深度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帶領學生細讀文本,對文本內容形成初步認知,然后借助情景式教學,促進學生理解,最后在精讀研學的基礎上,深化學生對文本的認知,為學生的良好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高中;經典詩文;深度閱讀教學
引言
閱讀是強化學生語感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閱讀經典詩文,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更多的表現手法,還能夠為寫作積累更多素材。學生通過深度閱讀我國的經典詩文,能夠深刻感知我國的傳統文化內涵,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和修養,為整體語文素養的提升夯實基礎。
一、深度閱讀的意義和內涵
深度閱讀從其字面意思進行理解,就是要讓學生以文本的表層含義為切入點,與文本展開多維度對話,并通過精品細讀、拓展閱讀以及深度對話等形式,提升閱讀的廣度,以此來感受文本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價值,并在提升閱讀深度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素養。由此可見,對于學生來說,深度閱讀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教師在閱讀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帶領學生進行深度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正確感知文本內涵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益和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注意的是,僅僅意識到深度閱讀的意義是遠遠不夠的,這并不意味著深度閱讀已經成為現實。當我們站在學術視角來理解其具體內涵的時候,我們不能忽視學生才是深度閱讀的主體,因此在開展深度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主體,并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逐步深化學生閱讀層次。[1]笛卡爾曾經說過“我思故我在”,因此,深度閱讀價值應該是借助閱讀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并帶領學生在思考的同時切身感知其價值取向,進而帶動學生正確三觀意識的形成。
二、高中經典詩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
(一)細讀文本,感知文本整體架構
高中階段的經典詩文閱讀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僅僅憑借學生的初步閱讀,很難對文本形成正確的整體感知。因此要求教師帶領學生細讀文本。細讀從其字面意思不難理解,就是仔細閱讀,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閱讀內容。我國的文學作品中通常包含豐富的寫作方式和表現手法,無論是文本的一詞一句,還是文本整體都能夠彰顯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對經典詩文進行細讀,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細節,進而幫助學生更好感知語言的魅力,強化學生對文本表現情感的認知。
拿詩歌《離騷》來說,詩歌的篇幅相對較長,生僻字較多,文章使用的表現手法較多,學生在自主閱讀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因此不能有效感知文本所體現的思想情感和價值內涵。在對這首詩歌開展教學的時候,教師首先應該帶領學生進行細讀,讓學生能夠從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同時教師還應該在帶領學生細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重點字詞,為學生理解詩歌內涵奠定基礎。
(二)巧設情境,正確把握文本主旨
為了強化學生對經典詩文內容的理解,同時吸引學生參與詩文教學的興趣,教師在開展經典詩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積極轉變以往的教學形式,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有效吸引學生眼球,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對于經典詩文來說,形象生動地描寫,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主旨,但是完整的重現故事情節卻能夠帶領學生深入感知文本價值和內涵。[2]但是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構建教學情境或者是還原故事情境時,要注意尊重學生主體,更應該注意情境設置的有效性。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師開展經典詩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現有教學設備和資源,為學生營造合理的閱讀情境,使學生更好理解閱讀內容,為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夯實基礎。
例如,在學習文章《竇娥冤》時,如果教師僅僅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理解文章內涵和表達主旨,可能學生不能很好感知當時社會的黑暗,感受當時統治者與勞苦大眾之間的突出矛盾。因此,教師在進行這一部分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閱讀內容相一致的視頻,將學生帶入到真實還原的情境中,充分激發學生情感,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達成共識,進而強化學生對文章內涵的認知。
(三)精選研讀,提升文本閱讀深度
在閱讀領域,研讀可以說是高層次的閱讀,通過對文本重點字、詞、句的解析,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閱讀文本,帶領學生以鑒賞的角度去了解文本,豐富學生審美,提升學生品味。而學生審美和鑒賞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深度閱讀教學開展的最終目的。高中階段的經典詩文中,不僅包含豐富的語言和文化內涵,還反映著作者的情感和價值取向。因此教師在開展經典詩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在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對文本展開多維度分析,通過對重要字詞以及句子的深入剖析,幫助學生正確感知文章所表達的內涵,并與作者展開精神對話,結合自身已有經驗,對文本進行審美閱讀和品鑒。對文本的研讀能夠讓學生站在情感和理性的視角,感知文本從語言、結構、內容以及情感等方面展現出來的藝術美感,進而有效增強學生審美,提升閱讀教學開展深度。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經典詩文占據很大一部分,這一部分內容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還包含著眾多的表現手法和技巧。對經典詩文展開深度閱讀,不僅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基礎語文素養,還能夠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為學生的良好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鑒于此,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合理開展深度閱讀教學,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林正根.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教師,2020(12):38-39.
[2]高艷紅.問題支架在深度閱讀教學中的設計與運用——以《合歡樹》教學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1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