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賽 李恒鑫 權佳傲雪
摘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課改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的更高、更新要求,如何有效促進高中語文教與學,內化吸收語文教學知識,是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結合高中語文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深入探討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策略,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策略
高中語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情懷,這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高中語文教師應側重于培養學生協商、交互、自主探究能力,使其具有適應時代發展,終身學習的優良品質。教師一改過去的傳統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合理設計各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真實的語文學習環境以及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提升語文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只有這樣才能轉變高中語文的傳統教學理念,擺脫高中語文應試觀念的束縛,著重強調高中語文教學的學生主體性,突出教師引導作用,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加快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步伐。
1.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策略
1.1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必須及時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把學生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中心,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教師從過去課堂的領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并結合實際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因地制宜的引入核心素質教育。高中教師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引路人,需明確自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定位,面對高中生課業繁重、學習壓力巨大等問題,必須結合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制定合理的語文教學策略,削減對學生語文學習不利的影響,根據語文課程教學內容適時引入核心素養的理念,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2]。例如,教師在教授魯迅先生《拿來主義》這篇文章時,教師應首先轉變教學理念,創設課堂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辯證看待拿來主義,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應該如何正確理解拿來主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理解魯迅先生挑戰強權、抨擊時政的思想。
1.2注重教學體系,滿足學生個性需求
高中語文課本大多節選不同時期作者膾炙人口的部分作品,許多優秀佳作沒有出現在語文教材中,面對浩瀚如海的中華文化,高中語文教材所能收納的文章非常有限,高中語文課本也就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尤其是學生在學習國文詩詞后,前后沒有任何銜接關系,便開始學習外國經典小說,導致學生很難形成系統的文化認知體系,無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也得不到滿足。教師應突破高中語文教材內容的限制,適時引入與課文相關緊密相關的課外歷史人物、文學作品,增強學生的文學時代感,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3-4]。例如,教師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應先介紹作者蘇軾所處歷史背景以及三國鼎立故事,這首詩借描寫三國時期吳國周瑜英雄氣概,懷古傷己,感慨自己壯心殆盡的思想情懷。教師也可以拓展到三國時期其他英雄人物和著名歷史事件等,或引導學生借助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達到高中語文課程體系改革新要求。
1.3優化教學模式,鼓勵自主探究學習
高中語文教學模式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新理念下合作模式應運而生,高中語文教學合作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語文學習,使學生形成語文知識積累過程[5]。這種合作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推進學生語文知識的建構,有助于提高學生交流溝通、協作、表達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具體語文教學內容及目標,創設活動任務、提出問題,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合作關系。例如,教師講解《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這篇課文時,學生很容易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但較難理解現代社會的深層次工匠精神,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找出工匠精神的幾個具體表現,組織學生對工匠精神展開討論,例如:在自動化技術普及的現代社會還需要工匠精神嗎?為什么?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通深入文章進行自主探究,使其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工匠精神。
1.4深挖語文教材,激發學生潛在能力
由于高中語文教材所選文章都有很強的代表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無論是寫作時間跨度,還是文風特點都各不相同,不僅有小說、詩歌、散文,還有新聞報道、劇本、社會調查等,這就要求教師應深挖語文教材,找到培養核心素養切入點,側重語文核心素養的不同層面,挖深、挖透每一篇課文,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6-7]。在文言文教學方面,應側重學生語言建構能力,在古代詩歌教學方面,應側重情感體悟能力,在外國小說教學方面,應側重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短歌行》這首詩時,首先介紹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其次引導學生體會曹操當時的心理境遇,最后深刻理解曹操心系天下的政治抱負。
結語
核心素養作為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點,是新時期學生應具備的重要品質,教師應充分利用好內化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重啟高中語文教學的語言功能,為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促進學生個性化語言發展。在高中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譚麗婭. 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164.
[2]吳麗君,郝佳方,李生鵬,陳冰. 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探究[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04):98-101.
[3]卓建勇.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討[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6):213-214.
[4]馬瑞芬. 深化改革,高效輕負——談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 智庫時代,2017,(12):200+203.
[5]吳建明.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改革[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8):36-38.
[6]胡新華,袁夢. 高中語文新舊課程標準對比分析[J]. 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8,28(05):51-54.
[7]鄒奮利.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現代文閱讀教學探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