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曉婷
摘要:為促進學生的寫作綜合能力提升,培養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能力,隨文仿寫式的小練筆具備靈活和短小的特征,會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能力的提升,如何有效的利用課堂時間開展小練筆寫作練習,實現讓“寫”在課堂中逐步落到實處。我基于教學經驗,以“依托情感基調,抒懷式練筆”、“緊扣文本主題,模仿式練筆”、“深化認知體驗,感悟式練筆”等方式進行寫作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隨文仿寫;小練筆
前言: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課文資源,根據課文內容來給學生布置小練筆任務,學生的寫作能力會在這個練筆的過程中逐漸得到提高。在我日常的語文教學中,一般會使用到隨文練筆的方式。文章通過以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小練筆作為研究的主體,利用個人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經驗,實現讓小練筆的技巧運用到教學過程之中。
一、依托情感基調,進行抒懷式練筆
在很多文學作品之中,由于表達的實際需要,作者一般會在創作的過程中運用直抒胸臆的表達技巧,以此為讀者創建一定的想象空間。學生也能夠從感知和領悟文本著手,融匯貫通作者情感和自我情感,從而產生正確且強烈的情感體驗。教師通過運用學生的情感基調,逐步喚醒其內在的原生動力,開展隨文練筆。
例如《花之歌》中,詩人通過第一人稱,以花的視角去分析和闡釋四季更迭和花開花謝的大自然景象,從而抒發其人生的具體感悟。相對于這篇散文來講,過多的講解與描繪往往會破壞其美好的意境。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去這樣設計:1.逐步引導學生參考文意,把我文章內容,理清實際的思維脈絡。2.從花的形象開展想象,逐步去對比課文中想象的奇異性。3.開展文章的賞讀。4.引領學生模仿《花之歌》,逐步創作出一首切合大自然美的散文詩,讓學生自我理解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緊扣文本主題,進行模仿式練筆
很多的文章作者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講究含蓄創作,一般不會把自己內心的情感以及相應的價值取向直接的表露出來,會運用較為委婉的形式表現。這樣的形態結尾一般是教師培養學生寫作的寶貴資源。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訓練,讓其培養開闊和大膽的思維,對相應的片段內容進行隨文仿寫。
舉個例子,第一單元第一課的《草原》中,作者老舍先生寫到主客分別時的情景,情不自禁發出贊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透過詩句,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蒙漢兩族之間的深情厚誼。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依依惜別”這樣的中心主體開展思考,逐步讓學生對主人和客人的離別場景進行仿寫,讓文章中任務的真摯情感得以有效的發揮。
學生小練筆示例:
太陽都快要下山了,而我的嘴里還飄出奶香味,我們就要離別了,但是我們卻不愿意分開,各自手拉手,相互擁抱,緊拉著的手不愿放開。而列車此時正準備駛離,我們又相互依偎,抽泣這不愿分離這緊握的雙手,傾訴衷腸。伴隨者一聲鳴笛,列車緩緩啟動起來。列車請慢一點吧,再等一等!我們都這樣渴望著。最后,那些色彩繽紛的身影在我們的眼前漸漸離去,但彼此的心還在緊緊地相連著……這時,夕陽斜照,鮮紅鮮紅的,仿佛在透著不舍之情。這溫馨的場面不由讓人想起老舍的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樣的簡寫片段模仿,不僅僅可以促進學生內心情感得以激發,提升其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提升,讓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進行感悟式練筆,深化認知體驗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類型較為豐富,一般情感內容較多,道理深刻易懂,也是學生寫作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師需要對文章中重要的訓練資源進行靈活利用,讓每一篇文章都能夠成為學生汲取知識的材料,促進深入閱讀,加強學生的閱讀體驗,讓讀后的實際感悟成為隨文練筆的養分。
例如,在教學第二單元第6課《狼牙山五壯士》時,我一般會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積極的去參與閱讀和小練筆的實際寫作訓練,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思維,還能夠滲透相應的愛國教育,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學生小練筆示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在抗戰時期,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學義五位戰士接到了掩護群眾和部隊主力轉移的任務。為了拖住敵人,他們誘敵上山,勇敢頑強地反擊敵人。為了轉移敵人的視線,他們以生命為代價,將敵人引上絕路。面對強敵,他們抗戰到底,視死如歸。直至彈盡路絕,最后英勇跳崖。他們的壯舉驚天地、泣鬼神!充分體現了戰士們崇高的革命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彰顯了中華大地頂天立地的民族氣節!五位壯士雖然已遠離我們而去,但他們高大的形象將永垂不朽!他們堅貞不屈、毫不畏懼的英雄氣概真值得我們學習??!記得有一個星期天,我在家做數學題,做著做著,一道難題攔住了我的去路。我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于是我一氣之下放下筆,甩門而出,到外面玩去了。想起自己面對困難的態度,真有點愧疚難當??!沒有這些抗日英雄,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
從上述的小練筆能夠看出,學生的情感一般較為豐富,學生對五壯士的行為,或敬佩、或歌頌、或惋惜、或痛恨侵略者...這樣的情感交融,讓學生不僅從中得到愛國主義的啟發,同時也對革命主義精神以及相應的民族氣節有巨大的領悟。
結語:綜上所述,語文是一種人文性和工具性都兼具的學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的具體寫作實踐以及文本中的人物思想情感進行有機的結合,促進學生的內心感受激發,做到“情動而辭發”的寫作狀態,促進學生的寫作實踐能力。隨文練筆也會逐步引導學生對核心素養理念的理解,加強閱讀與寫作的交融貫通。練筆實踐的實際內容需要通過閱讀文本得到經驗,教師需要在教材的基礎上,運用適當的寫作練筆機遇,讓學生加強文筆構思以及文筆的發揮。這樣,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仿寫強化練習,更能有效培養學生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蘇艷蓉.讀寫結合——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學苑教育,2018(20):38-39.
[2]王柳,雷信均.立足核心素養、小學隨文練筆教學研究[C].2017:1088-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