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城
關鍵詞:數字經濟;工程管理;專業能力
引言
工程管理專業具有創新實踐能力要求高、學科綜合性強的特點。自20世紀80年代設立工程管理專業以來,該專業由于用人需求強烈,其就業率高,較為熱門。全國約有400所高等院校開設工程管理專業,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新時期,我國經濟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工業、人工智能技術等新產業、新經濟的興起,迫切需要大量新型工科人才。國家提出了建設“新工科”,要求加強產學研融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促進高等教育新發展。新工科建設為提髙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創新實踐能力與質量提供了可行的路徑。
1產業數字化成果顯著
2002—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由10%提升至38.6%。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達80.9%,占GDP比重為31.2%,為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在宏觀方面,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形成的新業態、新模式,其產業鏈上下游全要素實現了數字化轉型升級和價值再造的過程,并正在以從未有過的加速度向前發展;在微觀方面,數字化催生傳統企業內部各生產元素、流程、環節發生著“裂變”,以此獲得了企業高質高效發展的新動能。當下,“數字+交通”“數字+醫療”“數字+零售業”“數字+教育”等數字化賦能的新業態新模式不僅使產業、行業以及企業本身快速地實現了智能的發展,并將高質高效的發展成果最終落腳到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巨大改變上。
2實踐基地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平臺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而開展實踐教學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實踐教學基地,學生通過在實踐教學基地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工程管理專業是典型的復合型專業,涉及到經濟學、管理學、工程技術、信息技術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將這些知識如何應用到實踐中去,除了理論教學之外,實踐教學至關重要。比如我校跟房地產公司建立聯系,成立了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那么可以組織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到房地產公司做實踐教學,這樣可以很清楚的學習到房地產開發的流程、房地產營銷策劃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房地產公司物業管理等,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同時,實踐教學的模式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在實踐過程中思考,促進學生各種技能的提升。
3評價體系內容
平衡計分卡方法(BSC)是由哈佛大學RobertKaplan與復興全球戰略集團DavidNorton共同提出,該方法實現了全面、客觀的戰略評價。該方法認為僅用財務指標來要求企業,會誘發“短視”行為,即組織為增加短期的收入和利潤,會忽視品牌信用、長遠發展,導致無視培訓和技能訓練需求。該方法從顧客、內部運營與控制、財務、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對戰略目標分解,平衡了財務與非財務、經營性與非經營性、行動導向與監督性措施間的關系,實現了組織整體最優,使之保持與環境的動態協調與平衡。該方法既適用于企業等營利性組織,也適用于髙校等非盈利性組織,目前在國內高校教學評價、實驗室績效評價等領CrtJANGXlKONGTBjraEHUA域應用廣泛。結合專家咨詢建議,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本研究選取平衡計分卡法構建評價體系的內容。將高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分為顧客(學生)、財務、內部運營與控制、學習與成長(教師)四個維度的指標集,顧客(學生)指標集包括就業質量、考證情況等;財務指標集包括硬件投入、經費配備等;內部運營與控制指標集包括授課內容、實踐內容、領導機制等;學習與成長(教師)指標集包括知識結構、科研創新能力等。
4高校依據數字化新需求完善和優化教學體系
高校現有的工程管理專業的本科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會計學、應用統計學、運籌學、經濟學原理、項目管理、建筑工程材料、建筑識圖與房屋建筑學、工程力學與結構、建設法規、計算機等。從這些課程的設置我們不難看出,工程管理本科畢業生掌握了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熟悉了工程項目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同時也具有了一定的運用計算機的相關能力。如何在原有學科基礎上構建數字經濟背景下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契合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迫切發展,成為擺在工程管理教育教學面前的重要課題。“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這一新經濟指標,站在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完成好這一課題,才能完成好高校肩負的培養滿足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戰略使命。目前許多高校已經根據建筑業數字經濟轉型的新需求著手優化教學大綱,完善和優化工程管理的數字化知識架構,使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能夠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方面進行全面了解和一定的知識儲備,同時對于“工程科學技術”和“管理科學”的兩大能力模塊隨著“數字經濟背景”現實需求進行“增減”。
結束語
“十四五”規劃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為建筑業轉型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與路徑指引。要盡快實現這一目標,綜上所述,要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培養陣地作用,打造培養建筑新型復合人才的教育體系,才能為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特別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新的數字技術不斷應用到工程領域,新的變化對工程管理人才的能力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過程中也需要不斷的更新和調整,需要不斷的去完善和探索。
參考文獻
[1]譚霞.關于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思路探討[J].門窗,2019
[2]劉玉.工程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9
[3]周慧.工程管理專業會計學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會計師,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