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法律設計、修辭藝術、數字技術、以人為本、協同設計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設計在公共系統中更好地參與、服務于人們的生活。設計思維發生轉變,設計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具體真切的事物創造活動,轉向一種對于人文素養、服務設計的研究。法律設計順應著這一設計思潮的轉變而崛起,成為當前設計研究的重要突破點之一。不可否認,可用性、參與性、能力和以人為本、服務型問題仍可歸納為設計問題的范疇。設計師通過運用設計理論和實踐技巧等方法的操作運行,使整個法律系統更加完善、透明化、信息獲取性更強。通過多層面的設計問題分析,將法律系統線索編織起來。對于法律設計的重視也成為了新型設計的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1.法律設計發展背景
法律設計的興起是法律和設計團體之間架構起橋梁的顯著一步。在另一層面,對于法律的關注促進了更嚴格制度的形成,間接推動開發適當的衡量標準,并收集可以支持法律設計的論點證據和具有代表性的實踐案例。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多種治理方式。作為材料,可以進行法律和政策設計。作為行為,設計又可以引入法律和與其相關的關于公平公正的新概念與新知識。設計對于法律設計的發展發揮最大的貢獻。
2.法律設計的創建
2.1修辭藝術連接法律與設計
設計與法律之間關系看似不具有關聯性,但是,深入研究會發現,法律與設計,兩個系統之間有著共同的起源,及修辭藝術。在當前,修辭融合人們對于法律和設計的理解,成為大眾進行審議活動的重要手段。修辭作為一項參與性藝術,使人們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爭端,達成意識的共識。這種共識性的法律語言既具有法律的事實性也具有設計的靈活性,增加法律的公信力,能夠更好的推行法律系統。
2.2數字技術應用推進法律設計的進程
在數字技術發展下,法律與設計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整合數字技術,通過設計的手段,技術更加人性化,以適應法律與人們之間逐漸拉近的界限,這一改變在法律系統中越來越重要。數字技術改變了信息交換與傳播的媒介,設計為法律系統打造一系列的運轉工具和手段,立法者為整個法律系統提供必要的知識材料。技術成為法律信息分配的重要手段,這種方法所產生的產品成功促進了法律信息的傳播。并且通過計算機的加法運算,可以對任何現實案例進行情景模擬,以完善法律在各種情景中的應用,完善法律系統中的設計空間。同時也應該增加信息的透明度,為用戶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指導。但是,如果法律設計的層次僅停留在界面宣傳設計上,不能夠解決法律系統中所普遍存在的基本問題,法律設計就不會發揮出技術的真正作用,法律設計也將會止步不前。
2.3以人為本的法律設計
法律一直以來都是以人為本的事業活動,法律的最終目的也就是調節人類矛盾和影響人們行為的存在。設計與法律一樣,都關系著人們對于生活系統的體驗。法律構成了人們共同生活和工作之間的組織架構。設計也一樣。法律發布法律系統運轉所需的程序,設計通過技術手段和媒介工具進行信息分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現新的法律目的。以人為本克服的就是傳統法律上的偏見性和不具體性。法律是一種使用系統,而不是簡單的規則系統,這也就意味著,對于法律的設計不能夠停留在形而上的書本內容,而應該將具體的現實語境納入其中。法律設計應該著眼于實踐中的法律。
2.4法律的協同設計
為了更好地實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協同式,參與式的法律設計顯得至關重要。協同設計的產生源于法律系統中存在的不足與偏見,是將法律研究與設計活動相結合而創建的明確流程。協同設計不需要預先設計流程,不預設流程結論,并且允許更多了解該領域的人參與。隨著人們對于法律需求的不斷增強,這對當前的律師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法律的協同設計就可以促進律師對于大規模訴求環境下作出良性反應,這種方法間接減輕了律師行業的負擔,能夠更好地實現法律服務,提高了系統活動中利益相關者的社區參與能力。
3.總結
當前,很多的法律機構都在迅速的接受法律設計。更多有才華的設計師能夠很快有機會與法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接觸。而那些思想革新的律師和設計師也能夠將法律系統進行創新設計尋找機會。當然,法律設計的革新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如果不能夠將偏見與不平等的觀念作為任何法律設計的關鍵要素進行解決處理,就會有可能將當前的偏見納入其中甚至更糟,這就不利于法律系統的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理念是人們所推從的,法律設計雖然不是能夠解決當前社會所有問題的措施,但是法律設計能夠極大地激發人們對于法律的理解、獲取和激活方式的潛力。專門為解決法律設計中系統存在的偏見而構建的設計流程顯得至關重要。既可以實現設計對于正義的承諾,也能夠真正滿足對于這一新興的法律設計運動的必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馬波.法律教學課程選擇及實踐環節設計[J].法制博覽,2021(12):187-188.
[2]M. Wszo?ek,D. P?uchowska. To Teach Legal Design — Change Design By Desig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and Cultural Studies,2021,4(1).
[3]石達,蘆天亮,杜彥輝.法律助手APP的設計與實現[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1(01):62-63.
[4]程翔.普法教育視角下法律展館的設計與規劃[J].建筑結構,2020,50(15):148.
[5]Margaret Hagan. Legal Design as a Thing: A Theory of Change and a Set of Methods to Craft a Human-Centered Legal System[J]. Design Issues,2020,36(3).
[6]Gordon Ross. Airlines, Mayonnaise, and Justice: Reflection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egal Design and Technology[J]. Design Issues,2020,36(3).
[7]Dan Jackson,Miso Kim,Jules Rochielle Sievert. The Rapid Embrace of Legal Design and the Use of Co-Design to Avoid Enshrining Systemic Bias[J]. Design Issues,2020,36(3).
[8]Margaret Hagan,F. A Design Space for Legal and Systems Capability: Interfaces for Self-Help in Complex Systems[J]. Design Issues,2020,36(3).
[9]蘇武. 大數據環境下法律服務輔助系統的設計與開發[D].廣東工業大學,2020.
[10]顧偉超.探析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設計與應用[J].農家參謀,2020(07):185.
[11]秦澤秀.“互聯網+”背景下法律普及APP設計[J].科技資訊,2019,17(24):243-244.
作者簡介:岳彩曉(1999——),男,四川美術學院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設計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