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要:責任即是分內的事,擔當則是指能夠承擔的事。于青少年來說,培養責任意識,加強核心素養對其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本文旨在闡述農村初中生培養責任擔當意識的重要性以及學校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核心素養;責任擔當
引言:責任擔當核心素養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依據。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三觀、未來發展以及成就。因此,培養農村初中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是國家必須要重視的事情。
一、農村初中生提高責任擔當意識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農村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培養農村初中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培養學生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也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明確自己身為農村初中生對自己的責任、對家人的責任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
(二)有利于農村初中生自身的成長和未來發展
我國教育普遍認為企業在選人的時候看重員工的專業能力以及責任和擔當意識等核心素養。據研究表明,企業管理人員在選用人才的時候最注重的就是應聘者的責任與擔當意識。例如,學生在校期間是否愿意為他人服務,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從這個方面來看,農村初中生是否具有責任擔當意識對于他們的個人成長和未來發展都極為重要。
(三)有利于社會文明進步與發展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人才數量的增多。初中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是祖國成長地更加強壯的堅實基礎,而農村初中生數量相對較多。當代農村初中生成長在新時代,其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增強農村初中生的責任意識,不僅對自身成長有幫助,還會影響到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
二、農村初中生責任擔當意識缺失的影響因素
目前,我國農村初中生責任擔當意識嚴重缺失。這毫無疑問是會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以及社會文明的進步的。農村初中生責任擔當意識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方面原因
目前的農村初中生基本上都是“00后”,受生育觀的影響,現在的農村初中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他們沒有和年齡相近的同伴一起生活、交往的經歷,缺乏群居生活的經歷。并且,家里的長輩都對孩子格外的關照,不愿意孩子去做一些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時時刻刻將孩子保護得很好。這樣的培養模式更加不利于孩子責任與擔當意識的培養。
(二)社會方面原因
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享受物質上的充足,而不去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而造成社會風氣不好,農村初中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價值觀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農村初中生也不注重自己精神世界的建設,不重視責任與擔當意識的培養。
(三)學校方面原因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注重農村初中生的成績,而不是很注重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積極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改變學生的意識。
(四)個人方面原因
從外表來看,農村初中生已經是個大人模樣了,但是從內心來看,農村初中生的心理發展不成熟,仍具有很強的逆反心理,不是很能接收外來觀點,只堅持自己認為對的觀點,核心素養不強,不能積極轉變自己的思想,進而導致學生在該承擔責任的時候不敢承擔,或者出現了承擔責任,但卻不贊同這樣的行為的想法,不利于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
三、如何提高農村初中生的責任與擔當
農村初中生的責任與擔當意識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和學校都要注意對學生責任與擔當意識的培養。
(一)從根源著手,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目前,世界文化融合,各個國家文化不斷沖擊,對學生的三觀有很大的沖擊。社會教育對學生也有很大的影響,只有社會注重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不斷加強社會公民的責任承擔意識。只有這樣,整個社會才能擁有良好的社會風氣。社會要對優秀人物進行表彰,宣揚優秀人物的先進事跡,在先進的模范的帶領下,才能對培養和提高青年農村初中生群體的社會責任意識起到巨大的示范及引領作用,進而使得學生這一群體的責任擔當意識逐漸得到培養和提高。
(二)創新教學方法,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效
學生不重視責任與擔當意識的培養跟學校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學校應重視教師有關責任擔當意識教學方面的培訓。首先,教師本身應該具有很強的責任意識,堅定的道德立場;其次,教師不能堅持固有的教學方法,要結合時代潮流,將責任意識融合在日常生活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思想發生轉變,建立起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最后,教師要以身作則,向同學們示范身為祖國的青年,應該如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種創新教學的方式,不僅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責任意識,也可以讓學生敢于承擔責任。
(三)政府、社會、學校教育合力加強學生責任擔當意識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政府、社會和學校三方的支持與培養。這三者合作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農村初中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切實落實學生的責任與擔當,幫助學生理解責任與擔當的內涵;社會要糾正不良風氣,阻止不良風氣的盛行,注重營造敢于負責勇于擔當的社會風氣,增強人們的社會責任感;政府則要對有責任有擔當的典型代表進行夸獎,宣揚優秀事跡,同時,完善有關的政策制度,促進全社會人民責任擔當意識的進步。
結語:在當代的教育中,教育者十分注重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育,加強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由于現在的農村初中生中大多數都屬于獨生子女家庭,受生活水平以及父母觀念的影響,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強而自理能力較差,因而自身的責任與擔當意識仍存在較大的培育空間。教育者有義務、有責任對學生的這一成長問題提出系統的教育策略與措施,改善學生不負責任的生活態度與學習態度,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吳珊華.撒播責任種子收獲擔當青年——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培育學生責任意識之我見[J].讀寫算,2020(27):30+32.
[2]張麗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生責任擔當核心素養培育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9.
[3]姜楠.新時代青年擔當意識及其培育研究[D].遼寧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