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邦
摘要:我國現階段素質教育要求小學數學課堂要進一步提質增效,其中小組合作教學方法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教師將學生分組,不僅為學生構建了更加輕松的學習情境,更為同學們創設了互相交流溝通、取長補短的渠道。在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要注意以學生為主體,運用科學原則進行學生分組,采用豐富的小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基于此,本文分析并總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策略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策略;應用
引言:
小學學習階段是學生未來生活和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重要階段,基于新時代素質教育要求的不斷提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課堂中的小組合作不僅能夠讓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共同提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社交能力,增強學生自信心,為未來的生活學習打好基礎。
一、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小組合作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要改進傳統的教學理念,樹立生本意識,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教學活動[1]。在新時代,小學生不論是在校園中還是在家庭里都擁有比以往更多的學習資源,這也促進了學生在學習上自主意識的形成,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到學生本身在課堂上的重要性,在課堂上進行適當的角色轉變。小組合作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的典型教學方式,小組合作更加強調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學生們在小組探討問題的過程中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取長補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發揮自身學習潛力。以二年級下冊年月日的認識為例,學生們初次接觸系統性的時間定義,往往會在與實際生活聯系的過程中出現偏差,教師要避免在學生不能直接將年月日相關理論和算法應用與生活相聯系時安排學生直接死記硬背,可以嘗試學生小組共同進行日歷的制作,從生活角度出發,在小組合作制作日歷的過程中帶領學生體會日歷中對于年月日的定義和寫法,通過總結其中存在的相似點和差異點,引導學生自主體會時間規律,認識時間。
二、科學合理地進行學生分組
高效的小組合作教學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學生分組基礎上。小學數學教師可以依據學生性格、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從學生性格角度出發,在分組時教師要注意同一小組中既有性格外向的同學也有性格內向的同學,讓積極的學生帶動整體學習氣氛;從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出發,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群體的興趣愛好劃分出多個興趣小組,以促進班級學生在特定學習領域能力進一步提升;從學習能力的角度出發,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互幫互助,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小學數學課堂分組需要是靈活的,以五年級上冊“簡易方程和多邊形面積”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展簡易方程教學活動時可以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和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面對部分學生理解慢、知識接受程度較低的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運用學生角度的思路為同學進行解釋,從而使班級學生都能夠靈活地進行簡易方程的解答。而對于多邊形面積的計算而言,這就要求學生要具備較高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需要具備將多變形劃分為簡易形狀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對成型的理論公式進行記憶和背誦,這兩個章節小組劃分依據是不同的,教師要注意避免小組成員固定,根據具體的課堂內容進行學生分組。
三、增強小組合作互動性
在小學課堂上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學生構建相互交流溝通的橋梁,讓同學們能夠在小組相對輕松的氛圍里暢所欲言,發現大部分的問題并在課堂上與同學、教師一起解決困惑,缺乏合作互動的小組分配是沒有活力的,在教學效果上也會呈現出低效率的狀態[2]。小學數學教師增強學生小組互動性的方式包括主題討論式、小組監督式、問題解答式,教師可以給學生們一個相關的數學理論讓學生們在小組內討論其來源和原理,也可以給學生設一個數學情境或一個數學問題,讓學生與小組成員共同解答,還可以安排學生之間相互監督一些數學定理的記憶和背誦。教師還要加強自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要將自身融入進學生群體之中,了解班級學生共同的學習難點,并予以解決。以五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為例,學生們往往不能直接在教材上例舉的圖形運動中直觀地體會到圖形位置或角度的轉變,數學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表演組和觀察組,表演組的同學需要扮演對應的圖形如線段、圓等、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位置移動和轉圈來讓觀察組的學生體會到圖像移動的相同原理,學生小組要互相交替表演和觀察,以確保班級學生都能夠在互動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
四、拓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小學數學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要多元化。小組合作教學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小組和合作,教師依據一定的原則將學生進行的分組之后還要保障小組成員之間能夠通過不同的合作模式來對不同的數學知識進行討論和學習,雖然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了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空間,但如果小組合作模式過于單一也會在長時間內造成學生缺乏小組合作學習興趣。數學課堂的小組合作模式有小組討論模式、情境演繹式、小組實驗式等,小組討論模式即傳統的教師出題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情景演繹模式是基于一些應用類題目或難以理解的復雜題目,教師通過將數學要素生活化、學生進行演繹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的模式;小組實驗模式是學生小組運用一定的學習材料進行手動的實驗,以理解題目中要素含義的模式。以一年級下冊10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為例,小學生們從個位數的加減法跳躍到二位數之間的加減法面對著較大的學習難度,數字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是抽象意義的數量表達,教師可以運用小火柴等教學材料。將學生進行分組,給予小組學生不同的數字加減題目,引導學生通過移動火柴來理解較小二位數之間的加減法運算原理,依次不斷類推,讓學生們共同進行數學實驗,互相幫助,理解數學知識內涵。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需要采取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科學合理地進行學生分組、增強小組合作互動性、拓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等方法來提高小組合作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質量和效率,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小組合作模式,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瞿李云.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策略的應用[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2):64-65.
[2]張丹丹.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分析[J].教學研究, 2022(03):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