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季秋
摘要:在我國的社會經濟與科技教育飛速發展的情況之下,高校教師應以鄉村振興背景為前提,對目標達成、資源共享、就業導向、文化培育等層面進行研究。掌握學生各階段的發展情況,結合鄉村振興下的行業要求和崗位需求,對實際的高校人才教育模式進行全面的創新和改進。深入的對實踐教學的總結和反思,了解學生的就業需求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目標,加強優秀的實踐教學經驗和案例的借鑒,全面完善實踐教學架構,利用科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深入、持續、有效的培養。這樣才能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高校教學效率和質量顯著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關鍵詞: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研究與實踐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教師應堅持黨和政府的重要領導,制定科學的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加強有效指導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能力。以確保中職學生能夠在畢業之后實現成功就業和長遠就業。在這過程中,高校教師還必須要不斷的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學習,了解與鄉村振興背景有關的內容,結合當下的專業發展需求和市場需求,構建全新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反饋情況來進行有效改進。考慮學生的層次、能力、專業等多方面發展需求,結合中職情況來加強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研究。立足于鄉村振興背景與全新的市場環境,構建與社會和行業相契合,且能突出學生主體的全新的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教學體系。這樣才能通過優秀人才的持續供給和輸送,確保鄉村在新時代實現持續發展與文明傳承。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較低
在教學過程當中,部分教師仍然無法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刻板化和單一化的現象。有的教師通常會根據自身經驗和教學大綱,設計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教學方案。但卻沒有結合鄉村振興的要求進行改進和調整。部分教師本身具備較強的專業教學經驗,但其實踐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相對較低。由于缺乏實際到鄉村振興相關崗位和企業實現的經驗,無法很好的掌握專業相關的具體流程和工作要求,難以及時根據學生情況提供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指導。有的教師完成學生實踐培養目標需要花費較多的精力,無法騰出更多時間來實現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在教師未能系統掌握現代化教學模式和技術的情況下,鄉村振興和專業教學將會出現形式化和分離化的現象。另外,部分高校未能及時進行優秀教師人才的補充,現有教師的質量和數量難,以滿足日益提高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需求。這也會對高校教育的持續、穩定的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
(二)現有教學方法單一
當下,大部分高校仍然受著傳統教學理念和思想的影響,專業課程教學通常是以相關的理論知識為主,教師占據著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甚至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花費更多時間進行實踐理論和實踐技能的講解,但卻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練習,也沒有和其進行深入的互動和交流。這就導致實際的課堂教學十分的乏味、無趣而枯燥,難以全面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實踐欲望。有的教師雖然加強了信息技術的引入,但都是利用先進設備來呈現固有的知識點,沒有結合實踐能力培養特點來進行方式和方法的轉化,學生往往會處于被動學習和機械學習的狀態。其熱情和積極性將會受到極大程度的挫傷,專業實踐教學也存在著低效化和滯后化的問題。
(三)缺乏有效實踐教學
高校實踐教學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但在以往的課堂教學時,部分教師極少根據教學進度和主題進行相關的實踐環節的設置。即便組織了專業實踐活動,但其實踐形式和指導方式相對單一,難以滿足學生層次化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且部分教師沒有充分的將鄉村振興和實踐教學進行融合滲透,各實踐環節缺乏專業體現。在彼此出現相分離和相脫節情況的前提下,即便教師在實踐活動設計的規劃耗費較多精力,但其教學效果卻不理想,且部分學生在畢業之后也難以更快的適應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崗位工作。雖然有的學校根據綜合趨勢加強了校企合作,但卻缺乏和優秀企業之間的溝通,無法及時實現彼此信息的交互。在此前提下,所設計出的實踐能力培養方案存在較多的問題。不僅難以使學生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和成長,還會使校企合作面臨被迫停止和失敗的危險。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的有效措施
(一)構建優秀教師隊伍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開展高校實踐教學,教師必須要以創新、前瞻的眼光來進行綜合分析,掌握學生能力培養的方向和目標,利用“互聯網+”模式,持續有效的進行高校實踐教學與鄉村振興的宣傳。引導教師深入學習相關的理論和技術,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和思維體系,并能科學形成符合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創新化教學理念和鄉村振興式教學思想。另外,高校還必須要緊跟社會和鄉村振興政策的步伐,了解專業特性和學生現狀后,加強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綜合素質、實踐教學能力的優秀人才招聘。對其進行多元化和系統化的培訓與考核,以提升其教學能力和實踐指導能力。還需聘請在行業或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專家,定期的開展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學生實踐能力提升主題講座。利用基于互聯網絡的遠程通信功能,實現跨領域、時間、空間的多人化交流。動員全校招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圍繞具體問題來進行深入研究和研討,并借助感應渠道實現經驗分享和新的交流。在使教師累積更多有效的實踐能力培養經驗的同時,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職業發展。
高校應從多元化、穩定化、長效化的發展維度入手,科學構建完善的高校教師培養機制。以全面滲透鄉村振興為前提,在專業教學當中增加實踐教學技能培養內容的比例。科學構建具有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教學的培訓系統,并通過先進信息技術的方式來模擬相應的實踐問題和場景,引導教師有效進行練習。以確保能實現從行為、思想、認知的不同方向對教師進行培養的目的。學校還可以定期的派遣教師到其他高校,或是鄉村振興相關產業進行實習,了解各項流程和業務能力要求,通過與優秀技術人員交流的方式來掌握更多的實踐技巧和方法。以確保教師能在專業實踐教學中更好的學生進行多元化、個性化、綜合化的有效指導。還可將教師實踐和教學雨級薪資發放掛鉤,完善基于實踐教學的獎勵制度,通過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調動教師的主體,能動性,激發及潛能。使其的更好地進行實踐教學研究和自我提升的同時,確保能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教學,構建優秀的高素質、高能力、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二)有效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須充分的了解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等諸多因素,以全面的鄉村的文化、生態、生活、生產等多功能發展為前提,遵循城鎮與農村共存共生、互進互促的原則,立足于發展問題和矛盾,充分結合我國國情,堅持市場行業導向,對實際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進行創新設計。利用具有時代性和和專業性的方法開展它的教學,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實踐。教師還應對鄉村建設規劃和城鄉協同發展進有效期和解讀,有效規避學生培養過程當中的重實踐輕社會、重城市輕農村、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從鄉村振興背景出發,對學生未就業之后課堂面臨的工作對象進行分析與預測,了解相關工作崗位的要求,結合鄉村振興目標和社會主義發展目標,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與重構,全面增加本土特色和鄉村特色。除了要挖掘教材當中具有特色性、多元性,且能突出鄉村振興的內容元素外,還需要整合本地的地域資源、鄉村資源。從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入手,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網絡上海量的專業教學信息和內容進行篩選,將其融入到實際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當中。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巧妙開展案例式課堂教學。借助統計學、大數據、數字模型等先進技術,對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和研究,構建具有場景化和交互性的全新實踐環境。引導學生立足于專業體系和知識體系,以問題為切入點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分析和探究實踐。或是構建具有這種專業性和實踐性的課堂教學情境,巧妙進行多樣化元素的融入和滲透,營造良好的視聽覺體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視線。并融入與崗位相關的工作、實習、就業等場景內容,提升實踐教學的交互性和臨場性,在引導學生利用其喜歡的方式來進行實踐和探究。此外,還可以加強基于鄉村振興背景的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積極的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慕課教學法、網絡課堂教學法等多樣化模式,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實踐能力培養目標進行選擇和組合。以期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綜合實踐需求。
(三)全面加強教學實踐
在全新形勢下,高校立足于鄉村振興背景,掌握實踐教學近況,全面加強智能化和先進化的實踐教學基礎設施的建設。可大力的加強專項資金的設置,購入先進的教學設備和設施,引入與之相匹配的專業實踐教學系統和軟件。大力加強實踐實訓室和實踐實驗室,以及校內綜合性實踐基地的建設。遵循循序漸進、因地制宜,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將鄉村振興和實踐教學深度的融合與滲透,科學為學生設計具有層次性和遞進性的實踐任務。
學校還需加強對鄉村振興環境和情況的了解,明確其對學生發展和教學開展的實質性影響,從提升實踐教學效能,完善高校教育教學體系入手,搭建集科技化、實踐化、信息化、多元化為一體的“鄉村振興+實踐人才培養”平臺。定期的向學生推送一些與鄉村產業有關的發展潛力、傳統文化、資源稟賦、生活方式、產業結構,以及優秀的行業信息和企業工作資訊等內容,引導學生結合就業傾向和發展需求進行獲取。通過綜合分析來掌握自身實踐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行專業性和針對性的實踐練習。以確保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競爭素養。
此外,教師還需要加強實踐教學的創新與革新,深入的開展基于鄉村振興的校企合作。以網絡渠道媒介來和企業相關人員進行深層次的溝通,掌握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和學校的實踐教學情況,通過共同協作制定優秀的實踐型人才培養方案。借助優秀企業的實踐基礎和實踐經驗,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和崗位性的指導。通過簽訂人才培養訂單,確保優秀人員的持續輸出。還需加強對學生實踐實訓的動態關注,掌握其存在的具體問題,為其提供相應的專業指導和實踐指導。或是在考慮其綜合發展職業發展的情況之下,有效開展相關的職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轉化率和實踐效率。并有效推動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學校和企業的協同進步、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需明確當下的整體教育發展趨勢的方向,掌握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難點和重點,科學制定全新的高校教育教學方案。有效加速鄉村振興的滲透,從不同維度來提升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與素養。學校應立足于鄉村振興要求和學校專業教學需求,有效的加強優秀教師人才的輸入,利用各種渠道方法強化教師培養,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和綜合實踐教學能力。以鄉村振興和實踐教學思想為指導,以凸顯中職特性和學生主體為前提,對實際的專業教學進行重構。有效地引入現代化教學方法,并將其和實際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深度整合。借助媒體設備和信息技術構建相關的實踐教學環境和場景,引導學生直觀、深入、立體地進行學習。并科學設置集專業實踐教學和鄉村振興為一體的全新綜合實踐活動,加強創新元素和創意內容的融入,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和鍛煉。這樣不僅能打破以往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困境,同時也能為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學校、學生、專業的協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葛賓,顧雅青. 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J]. 現代交際,2021(16):4-6.
[2]于夢洋,陳靜. 應用型高校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研究[J]. 現代教育科學,2021(3):98-103.
[3]張玉波. 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2):76-80.
[4]劉霞,張建剛,蘇雅麗,等. 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實踐與研究[J]. 科技風,2020(18):158.
[5]周婷.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校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創新研究[J]. 西部旅游,2021(14):197-198.
[6]喻雪晴,張云,李寶勇,等. 涉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面向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1(43):82-85.
[7]袁小平,王倉. 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耦合機制研究[J]. 創新,2021,15(4):52-59.
[8]魯嬋,李偉,張旺,等.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 西部素質教育,2020,6(13):117-118.
[9]杜欣蔓. 鄉村振興背景下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中外交流,2021,28(5):47.
[10]朱東國,張敦. 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鄉村旅游"雙創"人才培養模式重構[J].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0,22(5):97-101,105.
[11]芮雪婷,毋張明,張智程. 鄉村文化振興背景下藝術實踐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意義[J]. 內江科技,2021,42(6):96-97.
基金項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項目(SK2020A0765);滁州城市職業學院校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2020kcsztd02);滁州城市職業學院校級課程思政優秀教學團隊(2021szjxt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