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林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都必須做出改變,教師要走出固有的思維局限和舒適圈,通過創新和改革教學形式,為學生構建現代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要思考如何創設趣味且高效的數學課堂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清晰的數學邏輯思維。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科觀念,讓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內涵和本質有所了解。本文圍繞小學數學三年級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做出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元素;教學方法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要求下,為了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為學生構建新型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作為學生的重要引導者,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每一次的教學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優化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生活即教育”一直都是我國奉行的教育觀念和教學形式,并且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被廣泛應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生活中很多問題都能夠使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數學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中,教師普遍都能認識到生活與數學結合教學的重要性,但是有時卻因為缺少有效的方式而無法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這是教師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要想全面提高課堂有效性,老師一定要進行相對比較全面的剖析,這樣可以對課堂教育加以優化和革新,指導學生參與課堂知識學習,增強課堂教育的實效性。所以講,科學合理的開設生活化課堂可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使得學校能夠比較有效進行課堂重點知識掌握,增強學生復習的積極性。所以講,科學合理的開設生活化課堂可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使得學生能夠比較有效進行課堂重點知識掌握,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生活化課堂教學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有效地對數學課堂內容創新和優化,從而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推動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而老師們在利用學生日常生活情景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學生一直對數學學習保持激情。此外,數學生活化課堂還能夠訓練學生的實際創新能力,使得他們在實踐與數學知識教學有關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地參加實際教學活動,從而主動地探索課堂的重點知識[1]。再加上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生活中也需要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使得小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課本所學知識,訓練小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增強生活化教育的有效性。總的來說,對于能否充分實現生活化課程的有效性,老師需要事先進行相對比較完整的研究,合理的對課堂教育加以優化,指導孩子的課堂學習,給他們的未來學業和生活帶來更大支持。
三、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的有效方法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小學生正處于發展初期,對于一些事物的判斷缺少正確而全面的認知,因此教師要做好引導教育工作,讓環境和氛圍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營造良好積極的教學環境對于學生來說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由此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2]。對于生活化教學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或者融入生活中的素材來創設生活化情境,將學生代入到一個熟悉的場景中,降低學生的陌生感,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小龍帶著102元去買牛肉,牛肉一共花費52元,問小龍還剩多少錢,若學生不會計算超過100的數,則教師可以通過情境進行簡便算法的教學,讓學生實現計算100-50=50、2-2=0,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著充足的了解,提高數學知識教學的有效性,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更多幫助,從生活化角度開展數學教學,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數學表述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教師需要在講解和闡述時盡量融入一些生活化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數學概念、定義等,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并且靈活應用這些數學知識點,以此來更加高效的解決數學問題[3]。數學學科中大多數的表述都是以數字、符號為主,但是都能夠用語言來進行詳細的闡述,總體來說屬于語言范圍,因此教師要盡量將這些數學語言轉化為語言的方式描述出來,將其形象生動的講解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送水”問題融入到課堂,并給予學生相關數據信息,如“每桶水的重點為15kg,整個學校一共有6個班級,同時有2個教師辦公區,每間教室松2桶水,那么送水工作人員每天需要送多少桶水?”學生在分析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扔學生計算6+2=8,8×2=16桶,為拓展課程教學,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計算用水量,加深學生對大數乘法的計算,從而正確解答16×15=240kg。待到本節課計算完成后,教師還可以滲透水資源來之不易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節水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視角去觀察生活
要想真正保證數學與生活化的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樹立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能夠正確看待數學這一門學科,培養其良好的學科素養。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和管理中引導學生用數學視角去觀察生活,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與此同時,在生活中很多細節之處都能夠體現出數學知識的應用,學生需要留心觀察、深入思考,在這過程中積累數學知識,提高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4]。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銳角與鈍角》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生活中搜尋一些銳角和鈍角的事物,并且將其拍照打印出來,在課堂上與同學們進行分享交流,在預習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銳角與鈍角”數學知識的理解,讓其能夠更加高效順利的學習。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趨勢下,教師必須要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價值,通過不斷的研究、采取科學的措施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輕松地教學氛圍,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廣林.芻議小學數學三年級的解決問題教學[J].才智,2019(24):109.
[2]張永紅.小學三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11):151.
[3]王善云.引領學生成功跨越小學數學“分水嶺”——淺談三年級數學教學[J].安徽教育科研,2020(22):68-69.
[4]宋丙春.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措施[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3):63.C48B0E84-2DC1-4D1C-8AA9-6FBABCF73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