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鑫
冬夜的新華村,滿天星斗,小小的摩托車在山路上攀升前行。20分鐘后,我們到達了位于山頂的第七村民小組,進行日常的走訪排查、動態監測。2021年9月,我作為萬千奔赴祖國基層的選調生的一員,來到了云南省民政廳定點幫扶的臨滄市滄源縣巖帥鎮新華村,加入了鄉村振興的隊伍,開啟了持續至今的駐村生活。
新華村坐落在巖帥鎮的西南方,隔著溪流對望普洱市瀾滄縣雪林鄉,全村為“直過民族”佤族的聚集地。近20年來,云南省民政廳共下派幫扶干部72人次,掛鉤幫扶全縣9個鄉鎮,惠及19個村(居)。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2021年繼續投入幫扶資金,下派駐村工作隊員。目前,新華村駐村工作隊是一支由“85~95后”鐵娘子組成的年輕隊伍。
雖然做好了適應基層工作和生活的心理準備,但現實還是超乎了我的想象:新華村多山路,由于附近正在修建高速公路,工程車輛出入村中,導致道路損毀,加之雨季易出現山體滑坡,道路交通存在安全隱患;工作隊日常采買、參加工作會議,或者到較遠的村小組入戶走訪常常一車難求;新華村全村人口以佤族為主,村中一些上了年紀的村民目前只會使用佤語交流,語言的障礙給我們的工作增添了不便。
辦法總比困難多。不事農桑的我們便扛起鋤頭,在晨曦和月下打理“黨員示范小菜園”。我們嘗試著自己種蔬菜、養雞、養兔,解決采買困難,也在停電的日子里生火做飯。真誠聽民意、問民生、察民情成了我們溝通的“破冰指南”:我們努力推動“五社聯動”,與駐村社工一同入戶開展工作,關心關愛弱勢群體,了解他們家中的困難。協助民政協理員幫助困難戶申請辦理社會救助,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宣講政策。我們主動學習當地方言,和當地村民一起植樹栽花美化村莊,一起通過短視頻平臺傳播正能量,一起度過中秋節,一起辭舊迎新,收看總書記新年賀詞。我們和村民的距離也在悄悄拉近,從“外鄉人”變成了“家里人”。
新華村臨近中緬邊境,疫情防控一刻不能放松。由于疫情緣故,村中的許多婦女難以外出務工。在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后,我們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幫助婦女重拾本民族傳統技藝——佤族腰機織錦,讓婦女可以通過織錦在家中創收。平凡的日子中蘊藏著驚喜的腳注,看到愛心人士捐贈的60盞公益路燈連成“星河”,與天上的“銀河”交相呼應;看到村里的學生用上新課桌椅,幼兒園的小朋友午休可以睡上新的榻榻米;看到村組立起潔凈明亮的公廁,村委立起嶄新的黨建宣傳欄;看到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建起高大的新房子,讓我們前行的風帆蓄足動力。
清晨的新華村,乳白色的云海纏繞在山腰。我們步行來到第三村民小組,“左邊靠一靠,對對對,笑一笑嘛,茄子!”鏡頭中的村民們露出燦爛的笑容,家庭團聚的美好時刻被定格,我們的初心也愈發堅定。在“秋收”的號角吹響時,我們拿起了鐮刀,穿上水鞋,匯入“打谷子”“掰苞谷”的隊伍之中。參與勞作,既讓我們體會了農作的辛苦,理解了黨徽上那把鐮刀的分量,懂得了農人對土地深沉的愛意,也讓我們決心把自我青春明亮的奮斗底色,融入華彩絢爛的時代樂章,共同譜寫出記得住鄉愁、托得起詩意的鄉村振興之歌。

新華村駐村工作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