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關鍵詞:家庭教育;愛;閱讀;習慣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
中國家長應當首先補上家庭教育這一刻。教育改革首先應當從改變家長入手。讓家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真正懂得如何引導孩子成長成才。----《人民日報》
孩子的成人成才離不開三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習總書記的講話給了家庭教育準確的定位,人民日報的社評指出了家庭教育的現狀。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著顯著的不同:學校教育是群體教育,家庭教育是個別化的教育;學校教是階段性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終身性的教育;學校教育是社會關系,家庭教育具有天然的血緣關系。所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更加深遠,不可替代。
家庭教育有三個關鍵:愛、閱讀和習慣。
一、關于愛的教育
愛本身是一種偉大的教育動力,父母對孩子的愛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寶貴的精神營養,它能使孩子得到一種積極﹑溫暖的情緒體驗,從而促進身心發展。一個失去了父母之愛或處在不幸家庭中的孩子,在精神上感受到的痛苦和不幸常常是終生難忘的,孩子在憂郁和尋求安慰中消耗掉的精力也是難以補償的,這最容易造成兒童性格的殘缺,甚至導致兒童走上歧途。但是有些家長總是把最好的給孩子,這是錯愛,愛應該是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父母相親相愛,營造溫暖甜蜜的家庭,把最好的愛給另一半,讓孩子有安全感,這比物質的豐盈對孩子更好。深深影響孩子成年后的愛情觀、婚姻觀。
愛兄弟姐妹,愛鄰里親朋,讓孩子學會與他人相處,去收獲友誼與快樂。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
家長的示弱智慧,父母扮演好在家中的角色,家長的弱,是促進孩子能力漸增漸強的助推力,正如樹木的成長需要陽光雨露,孩子的成長也需要平臺和機會,不要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只是培養會做題考試的機器。
二、關于閱讀培養
著名兒童文學家畢淑敏曾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父母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讓孩子終身受益,得閱讀者得天下。閱讀不僅僅是為了考出好成績,更是從閱讀中體會人生。作家尹建莉曾說:“一個孩子從閱讀中獲得的不僅是心靈的滋養,也是心理上的力量。”閱讀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只有知識、智慧和才情是自己永遠不會貶值的寶藏。陪孩子閱讀,從積累中薄發,在書韻中升華。近說孩子高考,大量的閱讀積累是強者的較量。陪伴孩子分享書中的觀點、學習前人的經驗,借鑒他人的智慧,讀別人的故事,演繹自己的人生。生活天天都是現場直播,看別人怎么活,自己該如何讓生活的小花開的驚艷。
讓孩子愛上閱讀,父母要做到這幾點:
創造閱讀環境
在家為孩子創造閱讀環境很重要,可以為孩子置辦一個小書柜,選擇他所在的年齡段必須閱讀的和他感興趣的書籍。合理利用家里的其他地方,比如書桌,沙發甚至洗手間的都可以放置書本或雜志。讓閱讀無處不在,讓孩子能隨時隨地閱讀。
與孩子一起閱讀
陪孩子讀書,不僅能增進親子關系,還能讓孩子對閱讀產生更大的興趣。讀完書,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大人聽,孩子講故事不僅鍛煉了他們的思維,還是對讀書成果的一種肯定。
父母以身作則
用低頭看手機的時間來翻一本書,減少在家里使用手機的時間,改掉外出隨時隨地看手機的習慣,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
三、關于習慣養成
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好習慣對于孩子來說尤為重要,不僅關系到學習成績,還影響到今后的工作與生活。巴金先生也說:“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培養好習慣開始。"孩子成績的好壞,不僅與智力有關,更受到平時習慣的影響。好習慣,才是支撐一個孩子走得更遠的根本。
父母以身作則,改掉看手機的習慣。不要讓時間在刷抖音視頻中不經意溜走,最好的榜樣與陪伴就是孩子學習時,什么都不用干,充分信任孩子,心無旁騖的看一本書。
讓孩子參與做家務的習慣:在做家務中體會父母的辛勞,先學會心疼父母,承擔家庭責任,不愛父母更不會愛別人,做家務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孩子能干的事,父母別管,學會靜靜欣賞孩子的成熟與成長。“你最悲慘的不是累著自己,而是慣出一顆逆子的心。”最好的愛是放手,讓孩子在參與中成長,樹立責任感,而后愛別人,愛人民,心懷天下。
做好規劃,并堅持付諸行動,踐行讓規劃更有意義。自律者出眾,懶散者出局。寒假沒有約束的自我放縱,容易讓我們墮落。人的天生天性就是好逸惡勞,正確的時間,做有效的努力,高中階段是自我學習成長的關鍵期,如果錯過最佳學習時間的遺憾,就要用一生償還。
珍惜金錢的習慣。控制學生的零花錢,過多的零花錢是學生早戀的物質基礎,父母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可能將孩子推向深淵。太容易滿足的美好生活,會令孩子失去斗志,不想吃學習的苦,產生厭學的惡果。2021年只有一半的學生上高中,大學教育趨向精英化,想過上高品質的生活,只有學習這一條公平的捷徑可走。
尊重老師的習慣。尊重老師,才能尊重老師的課堂,才能與老師更好的交流學習。孩子尊重老師,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如果父母不配合老師的工作,總在孩子跟前說老師壞話,孩子也會開始反感老師。父母理解支持老師就是支持孩子,教導孩子尊重老師,孩子才能端正學習態度,專心學習。
自覺學習的習慣。老師和父母不可能時時督促孩子學習,學習主要靠自覺。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首先要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把學習當成一種責任和使命去完成。再者,幫助孩子制定計劃,讓孩子根據計劃執行學習任務,學得更有條理。
珍惜時間的習慣。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要讓孩子從小養成管理時間珍惜時間的習慣。改掉拖延懶散的習慣,做事有條理,學習有計劃。
學會合理利用零碎時間,只比你努力一點的人,其實已經甩你很遠,自律者自強,時間都是自己擠出來的,望學生懂得珍惜時間。
習總書記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么樣的家庭,有什么樣的家長,就培養出什么樣的人。很多父母常常在夸別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很多時候是自己沒有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有人說,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的縮影,也是父母的鏡子,你可以通過孩子的觀察一個家庭教的教育水平和質量,觀察父母的教育能力和用心程度。
很多父母常常在夸別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很多時候,往往是自己沒有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三個關鍵:愛、閱讀和習慣,希望父母都能真正執行起來。教育孩子是一場漫長的修行,我們一路同行。
作者簡介:王 芬,女,1974年7月出生于陜西白河,陜西省白河高級中學化學高級教師,教科室主任兼高三年級主任,高三實驗班班主任兼代高三兩個班的化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