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摘要:在當前的初中教育體系中,德育工作內容直接影響著學生個人思想價值觀念和個人人格的發展。但是在當前的學校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眾多班主任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進行有效整合,這種問題導致學生教育工作缺乏針對性。那么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德育工作的有效整合,不僅可以豐富班主任的德育理念,而且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德育工作的有效整合,以期提升初中班主任學生教育工作質量。
關鍵詞: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有效整合
德育在初中教育體系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工作不斷深化開展的過程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個人心理的健康發展。這就要求要求班主任運用心理學原理,以更符合學生特點、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質。積極心理學是當前心理學專業中一種較為完善、有效的心理咨詢手段,尤其是對人的個體心理、情感、美德等的激發和塑造。那么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德育工作的有效整合,對學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印象。
一、樹立學生榜樣,推動有效整合
推動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整合,班主任要在平等和諧的基礎上以身作則,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學好知識,培養健康的思想素質。當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出現不良習慣時,班主任應及時與學生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發揮榜樣教學的作用,使德育在教學過程中有序進行。
例如,當學生們因為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上的不同形成爭吵時,許多班主任會覺得這是一件小事,不值得浪費時間來處理它,同時很多班主任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形成偏袒心理,這種行為將對學生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班主任應該在調查之后,依據證據得出結論來說服學生。如果沒有線索,那么暫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把事情放在一邊。我們可以用表揚學生有點的方式來穩定優秀學生的情緒;然后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學生問題形成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從而推動德育教育與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
二、結合學生問題;培養積極態度
在初中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適當添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能夠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既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又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在這一關鍵時期,班主任首先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問題,尊重學生的要求,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次,初中生更加敏感和不成熟。在中考的壓力下,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負面情緒。如果班主任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忽略學生的這些情緒,就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在這方面,班主任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
比如,在引導和轉化問題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必須有強烈的愛心和真誠的感激。這是搞好班級管理的基礎和前提。對于問題學生的指導,班主任不能只看到他們的缺點而忽視他們的優點,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表揚不足和批評過多,這些問題在學生心中往往更加敏感。他們長期生活在落后問題中,形成了嚴重的自卑情結。如果老師的指導方法不當,學生就會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暴自棄的態度。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發現學生的優點,特別是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無論學生的進步大小,都應該受到鼓勵和贊揚。如果長期堅持下去,必然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三、應用賞識教育,尊重個性差異
所謂教育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種影響是基于愛和真誠的。因此,有一種說法,教育是愛的事業。賞識教育是一種需要用愛來把握的教育模式。如果賞識教育失去了愛的支持,就會成為無用的謊言。那么,班主任首先應該關愛和引導學生,對每個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激勵工作,在培養學生個人自信心的過程中,推動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然而,當前,很多班主任在面對一些一些問題學生時,會因為管理稍有困難而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指導,這會導致班主任逐漸失去耐心和信心,從而減少他們的愛和關注。然而,許多學生違紀的原因是他們想要得到班主任的愛和關注。在賞識教育中,班主任需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思維方式,更加關注學生的感受,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意識。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促進學生個人心理健康發展,而德育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培養學生養成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兩者之間具有一致性。那么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應用賞識教育,既能夠在分析學生心理的過程中,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同時也是提升德育工作質量的重要形式。
結語
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有效整合,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個體身心健康和美德的發展,那么班主任要重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內容的有效融合,從樹立學生榜樣、開展賞識教育、重視問題教育三個階段入手,積極推動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結合,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婷婷.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德育教學的融合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2(07):157-159.
[2]馬學萍.結合思政學科德育優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2(0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