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要:初中化學知識的邏輯性與實踐性較強,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思維發展受限,導致學習效果不盡理想。教師要想實現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教學方案、內容、方法等應更貼近學情和教學目標。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等手段拓展課堂容量,讓學生在開放性的氛圍中學到更多、更全、更加實用的學科知識技能。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
近幾年在課程的教學上進行了相對的改革,新課改是教育領域的一個重大改革,受到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初中階段的教學改革也深受影響。對于初中教師來說,需要改進傳統教學中的不足,還需要將自己的教學方式創新,以學生為主體,觀察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教學方法轉變為積極創新的形式,迎合教學改革的需求,保證學生能夠接受高效的教學,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運用多媒體輔助化學課堂
在以往的初中化學課程教學活動中,化學教師普遍將自身當作課堂教學的核心,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化學知識的狀態,進而致使化學課程的教學活動比較乏味。而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的教學感受。多媒體技術包含圖像、視頻以及音頻等,具備較強的樂趣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專注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知識內容。盡管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基礎的認知能力,然而其對理論事物的認知依舊存在不足。而化學學科又具備理論性、抽象性等特點,從而加大了教學難度。大部分初中生無法明確問題核心,假如采取單一性的傳統教學模式,那么將會導致學生對化學產生抵觸心理。對此,可以運用多媒體使教學形式更加生動,改變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的被動學習狀態,將抽象性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象性的視覺圖像,進一步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
二、加大實驗教學力度,促進知識理解
教師加大實驗教學力度,讓學生親自參與化學實驗探究,能使學生以最直接的方式發現物質變化。例如,教師在教學“性質活潑的氧氣”時,讓學生通過自我探究的方法設計實驗、觀察實驗以及最終得出實驗規律。第一個實驗是氧氣的化學性質,如何檢驗集氣瓶中的是氧氣呢?學生拿來一瓶上面蓋有玻璃片的集滿氧氣的集氣瓶,然后將未燃燒的但是有火星的木條放入集氣瓶中,學生發現這樣木條重新復燃了,而且火焰非常大。于是學生得出結論,帶火星的木條在氧氣瓶中能夠復燃,說明氧氣支持燃燒。接下來則主要是檢驗木炭和硫鐵在氧氣瓶中的燃燒情況。學生將木炭在空氣中點燃的時候是紅色的光芒,但是放在氧氣中的時候就變成了白色的光芒,當學生燃燒少量的硫鐵發現在空氣中是淡藍色的火焰,但是在氧氣中是藍紫色的火焰。之后為了驗證木炭在氧氣中燃燒能夠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學生進一步展開探究實驗,自己準備實驗裝置然后做實驗,發現裝石灰水的瓶子確實變渾濁了。學生對這些實驗現象感到非常好奇,整節課的學習興趣盎然。
三、采用多種生活化教學素材
教學期間,教師應盡量減少對化學實驗器材的依賴,多運用生活化實驗道具,使學生觀察到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并引發主動思考及探索。對此,教師應結合課本內容,積極收集生活化教學素材,合理設計生活化實驗流程,不斷創新實驗方法和生活化道具,以此為學生提供多種生活化實驗途徑,提升其化學學習樂趣,培養其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可利用生活化教學素材向學生講解化學內容,展示相應的生活化實驗,并鼓勵學生提出自身想法和建議,引導其正確設計、開展生活化實驗,以提升其實驗動手能力和研究能力,促進其化學水平的提升。例如,在進行淀粉有關性質的教學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土豆、面粉、碘酒等實驗素材,讓學生在不同試劑中開展實驗,鼓勵其思考出現不同現象的原因,以加深學生對淀粉特性的認識,培養其動手能力和實驗精神,拓展其思維。
四、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在化學課堂中,教師不可以純粹以應試的目的向學生講解知識,而是讓學生懂得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因為處在初中時期的學生,基本上都處于青春叛逆期,比較活躍,在課堂上很難注意力集中,所以教師就需要根據中學生的性格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引導學生積極融入課堂學習。初中化學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基于對學生性格特點的理解,組織他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例如,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圍繞“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法”的相關內容展開學習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遵循以優帶差的實施原則,圍繞全體學生開展交叉式的小組劃分,同時針對二氧化碳的性質、制作實驗等學科知識內容,科學設計“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以及制作實驗步驟”的合作學習任務;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小組內自由探討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教材、查看資料以及闡述觀點等一系列活動;最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展示組內合作學習的成果,同時合理指導學生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經過以上的學習活動,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掌握“二氧化碳無色無味、呈氣體狀態、密度大于空氣密度”等知識內容。
結束語
初中化學教學改革,需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應貼近學情,正軌化展開理論與活動課的教學。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傳授各種解決學習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轉變學習策略,從而實現學習質量穩定提升,養成自主學習良好習慣的同時,為后續更復雜的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施華.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的教學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32):71—72.
[2]王金平.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53—54.
[3]劉蘭英.探析新課標下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方略[J].新課程(下),2018(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