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潔
摘要:利用“互聯網+”提供的新技術平臺,可以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實現全方位立體的教學。在“互聯網+”提供技術的前提下,聲樂教育也出現了很多全新的教學模式。慕課作為其中一種,應用十分廣泛的教學方式,在國內外被廣泛的應用。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學習途徑,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為學生的深入學習提供便利的條件。對此,本文將通過探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慕課聲樂教學的結合應用方式,以期為聲樂改革提供更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互聯網+”;慕課;聲樂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的迅速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也打破了教學生態環境的平衡,“互聯網+”的普及,對于聲樂的教學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我國的教學環境也在隨之改變,教師的教學方面也要積極進行改革,否則將會被時代所淘汰。聲樂教學作為高等學校音樂教學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優秀優音樂人才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來隨著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增加,對聲樂人才的質量培養也在不斷的提高,除了正常課堂的應用時間外,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聲樂教學,“互聯網+聲樂”教學的模式,可以很好的改變聲樂教學的質量,提高其廣度,為此本文將針對相關內容展開詳細討論。
一、“互聯網+”時代慕課加聲樂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也在不斷進步,“互聯網+”信息覆蓋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為人們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新的教學模式開始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1]。慕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2008年在美國誕生,并于4年后傳入中國,慕課技術是指,將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優秀資源應用于網絡,運用在線教育的模式。在“互聯網+”平臺上,學生可以和教師進行互動和討論,并在課程結束后有對應的評價系統。慕課這種授課模式風靡了全球,我國很多優秀的教師和學校,也紛紛采取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根據當前的數據顯示,慕課已經在整個教育領域廣泛應用,包括本文所要探討的聲樂課程慕課的應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度,也提升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教學范圍。學生在“互聯網+”獲得各種聲樂知識,并對不一樣的聲樂作品進行評價,拓寬了學生的知識眼界,也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水平,這對高校聲樂教育改革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慕課聲樂教學的理念特點
在傳統的聲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要在聲樂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聲樂知識學習,應用慕課教學模式后,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聽取教師講解聲樂技巧,實現了與名校學生分享教學資源的機會,這樣學生打破了傳統聲樂課堂的教學限制,也實現了和專業教師的對接。慕課不但能夠喚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讓教師從中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和教學水平,學生在完成慕課知識學習,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相關的討論,與其他聲樂愛好者進行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聲樂技能和綜合素養。
(二)慕課聲樂課程所具有的教學優勢
第一,它可以提供更多的聲樂學習機會,降低學習聲樂的門檻。聲樂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音樂形式,它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雖然喜歡聲樂的受眾群體十分龐大,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并不是每一位聲樂學習者都能夠有機會和時間去進行聲樂學習的,因此“互聯網+聲樂”的教學模式可以拓展學習聲樂的途徑,讓非專業的聲樂愛好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有學習聲樂的機會,通過慕課的授課模式,讓無法支付昂貴費用的愛好者有了學習的可能,減少了時間地點的限制,讓學習方式更加便捷,降低了學習聲樂的門檻[2]。
第二,慕課聲樂課程的出現可以促進聲樂教學,達到教學資源的平衡。“互聯網+”模式的推廣,為學習和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出現,讓更多聲樂愛好者可以通過移動平臺學習聲樂知識,甚至很多優秀的歌唱家以及教育家也會錄制錄課視頻,實現了優質的課程教學共享。在這樣高配置的教學資源下,讓一些基層或者教育水平不善發達的聲樂專業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聲樂學習,讓他們接受了更高層次的聲樂教育,降低了學習成本,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均衡發展。
第三,慕課聲樂課程可以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隨著“互聯網+聲樂”模式的開展,對于傳統階段的聲樂專業學生來說,他們有了更多的學習空間,慕課的運用,它打破了傳統模式的束縛,讓課堂知識更加豐富多彩,提升了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度,同時也改變了傳統學生在課堂中的被動地位,讓學生主動去接受更加多的樂理知識,并掌握自己合適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3]。
第四,慕課聲樂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在“互聯網+聲樂”的教學模式推廣下,學生可以通過慕課了解一些教師以及歌唱家對于聲樂的認識和講解,可以了解課堂以外的聲樂知識,并能夠對優秀聲樂家的演唱技巧進行借鑒,從而提高學生對聲樂知識的見解,并發現自身問題,積極進行改正。通過聲樂教師的詳細講解,能夠突破自己的演唱瓶頸,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更多的聲樂曲目,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樹立正確的演唱觀念。
二、“互聯網+”加時代背景下慕課聲樂教學存在的局限性
(一)學生缺乏自我約束力
慕課教學方法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對學生的教學的,這也表明很多學生都是在,非傳統的課程模式下進行學習。缺乏教師的監督,學生并不能很好的在自我學習時間約束自己,教學效果很難達到預期,學生如果沒有自覺的學習心理,就很容易擱置學習計劃,在進行聲樂知識學習時也容易馬虎,教師僅通過視頻難以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最后使得學習效率低下。
(二)學生缺乏有效信息溝通
在聲樂的學習課程當中,除了必要的理論知識講解外,更重要的是要進行聲樂的實踐,例如對聲樂器材的學習和考核,在網絡教學當中,教師沒有辦法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很大程度上會降低學生對聲樂器材的學習效率。網絡雖然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但是由于只是通過屏幕進行簡單的交流,學生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難以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
(三) 網絡設備會影響教學質量
在慕課平臺的授課過程當中,聲樂教學主要依靠網絡教學,在整個過程當中,學生可能會因為網速或者設備的局限性,導致學習關鍵時刻出現卡頓,只是教學過程不夠流暢,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上傳視頻時也會因為電子設備的不同,造成聲樂的教學視頻音效不同。聲樂教學中學生所聽到的節奏和旋律會發生一定的變化,誤導學生對聲樂知識的學習,上傳的網絡視頻與現實中的教師實際教學有很大的區別,聲樂教學對于聲源的要求非常高,這也會影響聲樂教學效果。
(四)聲樂教學缺乏針對性
在當前的某個聲樂教學過程中,由于“互聯網+”的教學弊端,學生只能以旁觀者的身份進行知識學習,對于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不能夠得到實時解決,同時也由于缺乏教師的實際指導,會造成學生雖然掌握了豐富的聲樂知識,但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很難掌握演唱技巧,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慕課聲樂教學,缺乏對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并且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慕課課程卻是固定的,學生聽課時很難找準適合自身的教學內容,造成了學生對做傳授的知識沒有及時的領會,影響學生聲樂學習[4]。
三、慕課聲樂教學的模式構建的具體策略
(一)設置科學的慕課教學管理機制,提高教學質量
根據當前的慕課教學現狀來看,各大高校在聲樂教學當中,最應該關注的是教學質量,聲樂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可以通過慕課聲樂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優質的人才。當前高校應結合慕課平臺的實際情況,根據當前的教學質量進行科學合理化的管理機制,提高教學質量。根據當前的教學現狀來看,應用慕課平臺的高校應當根據改革的教學要求,設置相應的管理機制,并在平臺上設立一定的考核內容,嚴格對教學質量進行把關。高校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目前的發展趨勢,制定完善的質量評價標準,確保學生在慕課聲樂課堂上能夠擁有高質量的學習效果。此外高校還要對教師進行專門培訓,提高教師在網絡教學的技能和水平,同時高校教師在對聲樂慕課課題進行挑選時,要按照學生的需求進行整合,學校還要統一匹配電子設備,確保上傳的聲樂教學視頻質量,保證聲樂教學能夠順利開展。
例如針對聲樂教學中美聲的慕課教學,高校在開展聲樂慕課錄制視時,要相結合教師的授課意愿進行選擇,有的教師可能對于美聲的理論知識講解非常熟練,有的教師這對聲樂的教學實踐更有心得,學校在進行慕課錄制之前要對教師的能力進行評估,讓教師進行內容的選擇,在各位教師選擇自己擅長領域后,學校要制定一定的規則,幫助教師完善自己的教學體系。首先要讓教師明白,網上授課和線下授課有著一定的差別,網上授課不能隨時和學生進行互動。因此要在慕課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隨時對線上的學生進行提問,并設置答疑時間幫助學生進行聲樂教學問題的解答,讓學生對聲樂學習有更深入的了解。
聲樂實踐教師在進行相關內容教學時,要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弱點進行教學。因此在實際開展教學之前可以率先對線下的學生進行觀察和調研,詢問學生對于美聲唱法的不理解之處,并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及時進行更新和解決,減少線上學生沒法直接接收聲樂教師現場指導的學習困境。
除了制定合理的教學管理機制外,還要對課程進行科學設置,要讓課程更具針對性、差異性,一方面要滿足學生的樂理知識學習,還要突出高校的聲樂教學優勢,實現慕課聲樂教學的差異化發展,要靈活調配本校擁有的聲樂教學資源,讓慕課種類更加豐富,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慕課自主學習平臺。因此高校要加大對慕課內容設計的力度,例如可以借助 Coursera平臺,在所基礎上推出自主課程,并利用該課程平臺,引導學生隨時加入聲樂的實訓課程,以聲樂培訓為指導出發點,進行課程內容設置,確保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弱點進行專項化選擇,實現學生的多樣化發展,保證學生在掌握必要的樂理前提下,提升自身的考核學習能力。
除了對教師造成要求的提升外,作為高校還要保證能夠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網絡傳輸信號,提升網絡教學的效率,作為高校要在“互聯網+聲樂”的教學背景下,加快對5G網絡的引入和建設,通過網絡傳輸速度的提升,促進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有序開展,讓聲樂教學模式能夠更加廣泛的應用,真正達到高效便利的教學目的。
(二)積極更新慕課聲樂的教學理念,提升學習熱情
雖然慕課在傳入中國后已經應用數十年,并成為了全新的教育導向,但是很多教師仍然沒有接受此種教學理念,高校教師在利用慕課這個授課平臺時,往往沒有轉換自己的教學思維,仍然按照傳統的授課模式,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這不但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影響教師的參與積極性,由于在線上不能及時得到學生的互動,教師會有一定的心理落差,也會認為此種教學模式是在挑戰傳統教學的權威,造成了授課內容單一,教學理念落后的現狀。因此作為高校教師,要積極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要通過慕課這個網絡平臺,將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進行趣味講解,通過更加新鮮生動的方式傳達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聲樂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在慕課授課的過程當中,更加關注學生的思想理論水平,將重點教學方向放在課程形式創新上[4]。例如在聲樂戲劇表演當中,高校教師在傳統的模式下會在正式授課前向學生講解有關戲劇的發展來源,對學生進行課前導入,在慕課的售后環節下,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在正式授課之前可以將川劇、黃梅戲等戲劇的發展視頻上傳到慕課,在授課過程當中,讓學生通過“互聯網+”的途徑對戲曲進行更深度的了解,并在學生觀看好結束后,對學生進行網絡提問,可以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也可以讓學生就看到的視頻進行思考,查找于中國傳統戲劇唱法相關的知識,并形成書面文字上傳打卡。在正式授課時,教師要將有關的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并在課堂上進行真實演唱,讓學生可以在網絡課堂上同樣可以聽到教師的實際教學,并根據教師在演唱過程中的技巧,進行自我反思,課后作業安排時,教師還要讓學生對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進行反饋,要將自己唱段上傳到慕課平臺上,以這樣完整科學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高校聲樂課程可以更好的通過“互聯網+”對學生進行聲樂知識普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設置合理的慕課監督管理機制,加強監管力度
在開展傳統的線下聲樂教學時,教師對學生實行面對面的監督,課堂的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里,對于學生課堂上出現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教師可以第一時間指出,但線上的學習主動權卻掌握在學生的手中,他失去了實體教學中教師應有的監督功能,致使大量學生喪失了自我約束的管理能力,學習效率要比實體課堂低很多,對于聲樂理論知識學習的掌握程度也不及線下授課。所以在線上的聲樂教學當中,作為慕課的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保證學生的聲樂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能夠達到和線下一樣的預期效果,避免學生在打開視頻后而人不在的情況。教師應當通過點名和提問的方式,觀察學生的實際聽課情況,同時還要對相應的這是內容設置考核,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實時監督的方法,將學生的網上學習成績納入整體的考試成績當中,增加慕課的參與程度。
例如在高校開展聲樂鑒賞課程學習時,開展此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建立起自己的聲樂鑒賞和理解,讓學生可以通過課上的講解提高自己,對不同種類的歌曲的鑒賞能力。以歌曲《瀏陽河》為例,對于此首歌的鑒賞學習,教師要將本首歌的音頻進行上傳,讓學生在教師正式進行鑒賞講解前,反復的聽歌曲的旋律,并尋找《瀏陽河》的創作背景,對進行歌曲的深度理解。通過學生的查找發現,《瀏陽河》由作曲家徐叔華創思,朱莉琪和唐碧光合作作曲,是湖南的民歌,歌曲的創作背景是在1950年湖南土地改革后,黎托鄉成為了土改的試點,且土改成功,因此湖南省委決定,在黎托鄉舉辦文藝晚會,要求文工團都要創創作一部參賽作品進行文藝匯演,因此徐叔華創造了花鼓戲《推土車》,《瀏陽河》就是其中的名段,后期經過演變,被改成獨具湖南特色的曲調,并于1959年成為獨立的歌曲,開始流傳[5]。在學生了解完歌曲的創作背景后,要將自己對歷史背景的理解進行書面匯總,并反饋到慕課平臺,在課堂上,教師就學生的理解進行歌曲的情感交流,并講解本首歌的創作樂譜以及所傳遞的感情,在不同時期代表的意義,讓學生充分理解這首歌,并將學生線上的學習情況以及作業考核納入平時的分數考評當中,更好地監督學生進行歌曲學習,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去參與線上課堂,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聲樂學習的積極性,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推動慕課線上線下結合教學方法,發揮最大優勢
無論是傳統的線下學習模式,還是所謂提倡的慕課聲樂教學手段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因此作為高校來說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將線上跟線下的教育模式進行結合,盡可能的發揮二者的教育優勢教,師可以事先將聲樂學習視頻進行錄制并上傳到相關平臺,供學生學習,在課堂上,積極為學生解惑答疑,保證課堂紀律,實現高效的學習狀態。在進行樂器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線下的手段和學生面對面進行直觀指導,在探討風格意境方面,也可以通過讓學生錄取探討視頻并上傳到平臺的方法,來和學生進行溝通;在課后學生也可以觀察教師錄制的視頻進行分析,這樣形成了預習、講解和分析的全新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全方位的教學模式下,更好的理解聲樂知識。
例如在聲樂曲目開展教學的期間,教師可以先將要講解的曲目進行網絡發布,如以《雪絨花》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事先講解前發布《雪絨花》的曲譜以及音頻,讓學生先在網上進行預習,并搜索《雪絨花》的創作資料,《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在學生進行學習之前可以去搜索有關電影的片段進行查看,并對比《雪絨花》的樂譜和中國的傳統民樂有什么區別?根據時代的背景進行自我學習,找到此首歌演唱的重難點。然后在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重點講解,并在課后要求學生演唱歌曲上傳音頻,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教師全方位的關注下進行聲樂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演唱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彌補傳統教學中沒法兼顧所有學生的缺點的教學困境,讓學生都有開口演唱的機會,真正掌握聲樂學習的要點。
要想在舞臺上完成一首優美的聲樂作品,除了良好的技巧以外,還要加強對語言的掌握程度,在歌唱學習時,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演唱者要學會吐字,按照正確的發音習慣將歌詞唱出來,這也是聲樂訓練中關鍵的一環,如果歌手不清楚唱詞的表達,他的演唱內容也將大為遜色[6]。傳統的線下授課模式往往是一家之談,學生能夠聽到的只是一位聲樂教師對歌曲的講解,不了解其他的訓練體系,這將影響學生的聲樂學習質量。在慕課聲樂課程開始應用以后,學生就可以跳出自己的學習局限性,通過“互聯網+”了解更多聲樂教師的發聲技巧,也能熟知更多的音樂風格。現如今高校的聲樂訓練除了中文外,還包括意大利歌曲,但是由于高校的教學局限性,很多學校沒有專門開設這些語言的教學,學生沒有系統的掌握相關知識,致使很多優秀的外國作品沒法完美的演唱。慕課的推廣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改變聲樂學習的困境,在慕課上,教師可以搜集優秀的國外演唱作品供學生學習和參考,讓學生通過反復觀摩國外優秀演唱家的演唱,來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除了在慕課上觀看歌曲演唱視頻外,也可以加入相關的討論論壇,或者參看一些聲樂的公眾號,糾正自己的發音。讓聲樂教學不再局限于一家之談,而是可以幾百家之長。
作為高,校除了完善課程的授課模式外,還要借助先進的技術優化,對學生的評價形式參照大數據技術,在慕課平臺上對學生的聲樂學習進行動態記錄,繪制學生的學習軌跡。例如可以通過回放、跳過和暫停的方式,監控學生的聲樂學習成果,在借助系統測評的基礎上,為學生量身定制聲樂學習計劃,利用大數據進行因材施教。還可以進行線上認證,認證可以分為不同的等級,設置不同的獲得標準,提升學生的慕課學習價值,提高慕課聲樂的授課質量。
結語
慕課作為信息時代的優秀產物,他反映了當前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因此聲樂教學必須要順應時代,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不斷探索和完善當前的缺點不斷,改革創新,打破傳統聲樂教學的局限性,讓聲樂教學模式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向峰. 信息時代下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 音樂生活,2022(1):76-78.
[2]馮玲玲. "“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分析[J]. 普洱學院學報,2021,37(1):131-132.
[3]邵云. “互聯網+”+時代下慕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美眉,2020(1):118-119.
[4]郭曉鶯. 慕課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學改革[J]. 戲劇之家,2021(10):93-94.
[5]招霞. "“互聯網+”+"時代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構建[J]. 廣西教育(高等教育),2020(11):181-183.
[6]劉鑫,劉燕婷. "“互聯網+”+"時代下高師聲樂教學體系改革實踐[J]. 集美大學學報,2019,20(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