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園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化,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成為了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這就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及時轉變教育教學的觀念,以學生出發探索更多有效的培養方法和建議,從而達到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目的。文章闡述了培養初中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
對于新時代的初中生來說,要想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僅學習歷史知識還不夠,還要具備歷史素養,能夠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問題、思考歷史和應用歷史等。這就為教師提出了秉承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加強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而就實際的初中歷史教學來看,不少教師對于歷史核心素養的理解不到位,在教學中依然未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需求未得到真正滿足,長期以往,只會讓歷史教學越來越脫離時代的發展,無法保證歷史學科的教學效果。為此,如何在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是教師必須要深入研究的問題,下面將針對該問題進行談一談有效的培養觀點。
一、培養初中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歷史核心素養由五大部分構成,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以及“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是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其重要性體現在不同方面。
第一,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傳統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受到單一教學形式、單調教學內容等的影響,使歷史課堂教學的氛圍不夠良好,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足,這勢必會影響歷史課堂教學的效果。而通過構建以素養培養為核心的歷史課堂,可以優化傳統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從而逐步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第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各項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歷史知識,并得到利用歷史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訓練,如此一來,學生會逐漸具備學好和用好歷史的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和進步提供了支持。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1、理性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問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全面、客觀地理解歷史知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還能夠實現對學生唯物史觀的有效培養。比如在教學近代中國人服飾變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服飾的變化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辛亥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而在具體服裝呈現的過程中,可以借助語言引導加上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與人們服飾變化之間關系的分析中,并由此明確近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社會習俗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是服飾變化的主要原因。教師通過長期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問題,可以逐漸達成對學生唯物史觀的有效培養。
借助時間線索,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地圖、圖表、時間表等將進入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分析事物,則可以達到學生有效學習歷史的目的。比如,對于張居正改革的評價之中,教師可以先借助圖表向學生展示當時歷史大背景以及張居正改革的歷史背景,讓學生通過對圖表信息的對比與分析,明確當時張居正改革的必然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從短期和長期向學生展示張居正改革的相關評價信息,讓學生從更多角度來分析張居正的改革,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與總結,達到學生多層面學習和理解歷史知識的目的,由此促進學生時空觀念的形成。
正確引用史料,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能夠讓學生具備從歷史文獻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通過觀察與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比如在教學明末清初時期的歷史知識之時,教師可以圍繞“明實亡于萬歷”這句話來設問:此句出自哪里?為什么會存在這一論斷?又為什么是歷史學家的共識?學生先在課堂中思考與回答,課下要求學生搜集書籍、網絡信息等方式,對以上問題對應的歷史資料進行搜集與合理論證,通過對歷史的驗證,學生具備了靈活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
借助知識理解和應用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歷史解釋是初中生歷史學習中必須要具備的一項能力,教師可以借助知識理解與應用的方式,促進學生歷史解釋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教學五四運動之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四五運動發生時期、歷史背景、關聯事件、代表人物、對中國革命道路探索的意義以及性質和精神內涵等全面把握之后,鼓勵學生進入對相關歷史時間的聯系與比較的具體分析之中,這樣即實現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有效串聯,又實現了對學生歷史解釋能力的有效培養。
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學資源的整合可以強化其培養的效果。比如在教學新中國成立以后歸國科學家的事跡之后,教師課后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入對相關信息的搜集與整理之中,并在整理之后進行對比和討論,讓學生真切感受科學家的偉大以及他們身上蘊含的愛國情感,由此來熏陶與感染學生,讓學生由愛國之情升華為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為國家今后更好地發展而努力學習。
【結語】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扎實基礎。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明確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并從五大核心素養內容入手,進行一一的培養和引導,以真正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彰顯其全面育人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靖其.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加強人文素養的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7,(3).227.
[2]鄧玲.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