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怡
摘要:3~6歲的幼兒,由于身心發展不健全,需要在幼兒教學模式上有所突破。幼師在整合相關的區域活動時,將游戲化課程引入幼兒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游戲貫穿至幼兒的學習生活后,幼兒能在游戲中開發智力、學習知識技能、享受課堂氛圍、提升學習效果。因此,為了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幼兒教師在進行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應采取相應的措施,發揮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結合的最大作用。
關鍵詞:整合區域活動;游戲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有人說“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在保證幼兒學習效果的前提下,將游戲融入課程一定符合當下的教學需求。但是課程游戲化也并不是說讓幼兒“放飛自我”,而是轉變教學模式,讓幼兒在游戲中也能學到知識,雖然游戲能幫助幼兒釋放天性,但這個教學模式的根本目的還是需要幼兒能學習到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一、幼兒課程游戲化的價值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形成良好學習結果的必要條件之一,在幼兒階段對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保持著好奇心的,這是人的本能,但可以發現,如果沒有良好的興趣,隨著新鮮感的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相應減弱[1]。也就是說,如果在幼兒階段的教學中,幼師始終是以嚴肅、刻板的形象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迅速下降,失去學習興趣,從而降低學習效果。而如果將游戲引入學習課程中,則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幼兒通過幼師設定的游戲化教學內容,可以更主動地參與到游戲學習中。
(二)促進幼兒的智力發育
游戲有著多種多樣的好處,不同種類的游戲內容具備不同的價值。除了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之外,開發智力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在幼兒階段的教學中,益智顯得尤為重要,需要通過幼師的教學,讓幼兒的智力得到良好的發展,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將課程游戲化則可以最大化地發揮游戲的作用,促進學生智力的發育。比如通過問答游戲培養幼兒思維能力,記數游戲鍛煉記憶力,等等。
(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處在3~6歲年齡段的幼兒,不僅腦力發展處于快速增長的階段,身體素質也在飛速提高,在這個時期,不僅是身高發育的第一個快速階段,力量、平衡力、協調能力的發育都需要通過有效的鍛煉來達到應有的水平[2]。在這個年齡段,由于幼兒并不具備自主鍛煉的意識,并且缺乏正確的鍛煉方式,可以由幼師將體育活動游戲化,達到提高幼兒身體素質的目的。并且體育活動在結合游戲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每位幼兒都能對體育游戲保持良好的興趣,以此促進幼兒身體素質的健康發展。
二、整合區域活動推動幼兒課程游戲化的策略
(一)創設寬松自由的區域環境
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舒適的活動氛圍能夠激起幼兒的游戲熱情,幼兒在游戲中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培養陽光的心態和高尚的情操。因此幼兒園要創設寬松、自由的區域環境,引導幼兒自主參與到區域活動中,按照自己的愛好選擇游戲項目,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區域活動是一項集體活動,幼兒教師在組織活動的時候要尊重幼兒的選擇,讓幼兒掌握區域活動的主動權,引導幼兒積極探索和挖掘游戲背后蘊含的知識,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滿足幼兒獲取經驗的需要,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幼兒教師應確保幼兒每天都有自由活動的時間,根據幼兒的意愿去組織各類區域游戲,給幼兒帶來全新的游戲體驗,使幼兒在幼兒園產生歸屬感和幸福感。同時,幼兒區域環境的創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娛樂區和手工區應該做好動靜分離,避免幼兒在安靜做手工的時候受到娛樂區的干擾;也要充分發揮不同空間的屬性,使區域活動效果最大化。教師要巧妙利用幼兒園的各個區域空間,科學合理地規劃布置。
(二)利用提問,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
幼兒的思維能力的提高需要幼師的不斷引導,在游戲情境下,幼兒的大腦會十分活躍,這個時候正是幼師培養幼兒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通常幼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思考,培養其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比如,在設置區域活動時,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仿去超市買東西的情境,這時需要準備一些常見物品,如紙、筆、零食,等等。對幼兒進行提問:“小朋友們,我們都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去過超市,你們還記得去超市買東西時的情境嗎?”這時幼兒腦海中肯定都會浮現去超市買東西的情景。接著再提問:“那你能扮演買東西的人和賣東西的人,來模擬一下買賣的場景嗎?”這個時候,又餓會非常樂于完成角色扮演,并且通過回憶和思考明確買賣東西的過程應該怎樣進行,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常識經驗,也能促進幼兒思考問題,從而鍛煉思維能力。
(三)構建生活情境,開展區域活動
幼兒對事物及世界的認知仍處在懵懂階段,對自我意識、社會價值等還沒有明確的概念。因此,要培養幼兒自我獨立意識,幼兒園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大部分幼兒是在父母的陪伴及教育下成長的,對生活化的事物及場景比較熟悉。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內容來創設生活化情境,以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教師也可以在生活化情境中加入簡單有趣的游戲及小型的實踐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從而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喜愛小動物的天性,設置喂養小動物的區域活動,讓幼兒自主選擇要喂養的小動物,如小兔子、小貓等,并選擇相應的食物,讓幼兒了解喂養小動物的步驟—先把小手洗干凈,然后用勺子將食物裝到餐盤中,小動物吃完后要進行喂水、清洗餐盤等一系列工作。通過照顧小動物等構建生活情境的區域活動,教師引導幼兒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識,從而培養其動手能力及獨立性,使幼兒對自主能力有具體的認識,進而喚醒幼兒對自我意識的認知,并將游戲中學習到的基本生活常識運用到生活中,為其今后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結束語
總之,不斷加強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整合,通過將區域活動內容與游戲化課程結合起來,才能滿足當下幼兒園教育的需要,促進幼兒園教學成果的提高。所以對幼兒園教育工作者來說,需要不斷創新思想,從不同的角度將整合區域活動和課程游戲化科學融合,積累足夠的教學經驗,完善教學內容,為幼兒的成長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何燕萍.幼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結合的思路探究[J].新課程,2020(50):88-89.
[2]孫 振芳. 淺談幼兒區域游戲活動的開展[J]. 教育天地,20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