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超陽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之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小學是學生啟蒙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小學生思維的引導,提升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應當高度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優化改進傳統的課程教學方式,基于新課程教學理念加強教學改革,融入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促進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作為一位好的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去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一個輔導者和引領者帶領學生進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僅僅得到一個結果[1]。因此,教師要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去引導學生進行數學上的創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
一、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創新思維指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夠從不同的維度著手,實現有效的擴散和延伸,突破現有條件和客觀環境的限制,拓展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從而順利、快速地解決問題。一定程度上而言,創新能力是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元素,對小學生之后的學習和未來可持續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老師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分析。
(一)迎合新課改的要求
教育是國之大計,學生是祖國未來建設的重要儲備力量。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各個領域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標準。因此,為了迎合時代發展的腳步,跟隨時代發展的潮流,我國教育體系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改革。這一背景之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作為時代教育的領軍者,作為數學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基礎之上,被賦予了新的責任和使命,應該積極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提升自我。
(二)促進小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新的社會背景之下,具備創新思維的人能夠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成功的機會。而創新思維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時間、經驗和方法的共同作用之下,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夠得到有效的發展。從小學著手,從數學這一領域出發,借助數學這一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
(一)深入分析學生成長的發展特點,抓住學生能力培養的關鍵
在小學數學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應當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特點有全面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意識到,小學階段學生所具備的創新能力與其他學段以及成年人所具備的創新能力完全不同。首先,對于小學生的學習而言,形象思維為主,感性認知為主,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涉及抽象的理論性數學知識時,應當通過具象化的教學素材進行相應的闡述與鋪墊,使學生在腦海中有基礎的概念性認知,再實現從具象到抽象的過渡,不斷促進抽象知識的掌握[3]。與此同時,創新能力的發展,其核心在于創造,教學過程應當重視學生創造力的啟發。另外,還應當明白,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創新能力上雖然會呈現出一定的共性特點,但也會表現出不同的個性化特點。不同的學生思維能力不同、生活環境不同、生活閱歷不同,造成他們會形成不同的觀點與想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表現出不同的知識理解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
(二)營造學習氛圍,鼓勵學生進行探究
在對學生心理的分析研究中發現,其實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并不是教師教出來的,它更多地是被鼓勵和開發引導出來的。教師想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就需要創造一個相應的環境,在教學的過程中去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以及創造探索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與探究的時間,給予他們更多的思考空間,培養獨自立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知識內容,為學生創造一個問題環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驗證問題。通過這個方式為學生創造一個獨立思考的環境,能夠鍛煉學生的創造和創新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授《比的應用》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先在課堂上了解比的概念,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會運用到比的知識,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最后由教師進行匯總,向學生提問。教師也可以在最后為學生舉一些例子,如“小明得到了八顆蘋果,而小紅得到了三顆蘋果,他們倆蘋果數量的比例是多少?”通過這些簡單的例子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形象具體的理解。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去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以及不同的解決方法,即便有一些錯誤,也要鼓勵學生自我探究和勇于提出問題的學習方法,告訴學生積極參加、敢于嘗試,才能夠培養學生形成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
(三)鼓勵小學生大膽質疑
著名教育學家說過:“思維是從質疑開始的?!敝挥写嬖谝苫?,人們才會去尋找問題的真相,探究問題的本質,才會產生新奇的想法。由此可見,質疑精神是小學生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該鼓勵小學生大膽質疑,給小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小學生戰勝自己內心的怯懦、焦慮、不安,在課堂上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比如,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四年級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這一模塊知識時,在實際的教學環節,老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小學生思考,讓小學生帶著疑問進行思索、求證,從而進一步拓展思考的深度和廣度。通過這一教學環節,小學生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能夠充分地感知平均數的實踐意義和作用,完成相應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從而有效地培養自身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創新能力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是人才競爭的核心,小學教育階段是人才教育中的基礎環節,學生的思想活躍,可塑性較強,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激發和培養,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創造能力,為創新人才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桂林.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03):91-92.
[2]張雨德.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01):121-122.
[3]朱亞軍.創新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