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朋梅
摘要:在“雙減”的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減負”不僅減輕了學生的負擔,而且緩解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具有多重積極意義。通過對教師作業總量的預評估,以及對家庭和學校作業持續時間的監控,我們可以控制作業量并減輕負荷,以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數學作業質量的有效創新措施有:滲透文化,提高數學作業質量;融入生活,讓數學作業更溫暖;調動多種感官,使數學作業更加立體化;合理分層,使數學作業更有梯度;突出探究,使數學作業更加深入;關注情感,讓數學作業更具態度。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實踐探究
引言:在“雙減”的背景下,社會更加關注學生的家庭作業,而現有的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設計注重知識轉移、書面作業和“題海策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作業創新,教師可以更科學地設計家庭作業,更有策略地組織家庭作業,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小學數學來說,科學合理地設計作業,突出人文性和準確性,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數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的問題
合理有效的家庭作業設計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起著重要作用,但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數學家庭作業設計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1)過度注重知識傳授
目前,數學作業設計基本上是基于學科知識,尤其是教材中的練習,忽視了知識之外的其他方面的培養,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思維的提高。這樣的長期發展很容易讓學生關注教材中固有的知識,也很容易讓教師關注教學知識的結構,把數學課程變成數學知識,把數學知識變成作業,這不利于小學數學學科建設[1]。
(2)過度重視書面作業
目前,學生花費很多時間去完成作業,這無法反映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實際操作能力等。除了書面作業,還有各種形式的作業,如問卷調查、實地調查和實驗研究。通過這些作業的設計,學生可以走出課本知識,進入生活實踐,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調查、理解和實踐活動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培養數學思維,以微妙的方式提高對學科的認識。
過度重視“題海戰術”
不同地區和學校每學期都會有單元考試、月度考試,甚至日常練習、課堂練習和其他考試。學校和教師認為“題海戰術”是拓寬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知識、加強學生知識鞏固和問題類型掌握的主要途徑。如果學生多年來反復機械地提問和刷題,并不能真正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相反,這種毫無意義的練習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策略
1、作業設計方法形式的創新研究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為了實現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的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組織閱讀和寫作作業,還要組織一些實踐任務[2]。例如,在學習了小學數學中的加減法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錄制一段小視頻。視頻是學生在超市購物的場景。過去,收銀員通常會計算商品的價格,但在這段視頻中,老師要求學生自己計算商品的價格,并將購買價格支付給超市的收銀員,然后收銀員檢查學生的計算是否正確。實踐表明,通過計算原材料價格,學生可以積極復習加減法知識。當學生完成這項任務時,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非常明顯。
2、“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要循序漸進
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循序漸進的原則。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發展很快,昨天不了解的問題可以在明天整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意識到學生在進步和成長,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評估標準和作業設計方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數學教師還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盡可能在課堂上完成作業。一方面,可以減輕學生課后的壓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與數學興趣小組的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共同回答問題,從而提高課后作業的完成率[3]。例如,在學習了“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相關知識后,為了加深學生對乘法計算公式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數學課上的興趣小組為單位,學生寫問題,相互計算,最后檢查結果是否正確。
3、以課后分層、自主選擇形式夯實基礎
為了落實“雙減意見”,許多地方規定,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完成數學書面任務的平均時間約為20分鐘。如何有效地設計20分鐘的作業?在作業設計總體理念的指導下,應該進行分層作業設計,將課后作業任務分為三類:基本型、拓展型和提升型。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因素,班級學生被動態劃分為多個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作業要求,實施分層作業計劃,學生根據等級自主選擇作業。
基本任務是為具有平均水平的學生設計的,針對班上大多數學生。作業內容屬于當天教學相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完整應用的培訓問題、變化問題和一般問題。通過培訓,學生可以掌握本課程的相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實現學習目標。
擴展任務針對的是中段儲備的學生。每天一到兩個問題,主要是完整問題和擴展問題。一個問題可能需要多點知識才能完全解決問題,或者一個問題可能有多個層次的問題。這類作業綜合性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學習優秀的學生而言,改進任務主要集中在提高思維水平和解決開放性問題的訓練上。學生需要思考一段時間來完成他們的作業,或者他們需要多個學生的合作,或者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并找到相關的材料。這些任務每周兩次,發布在教室后面黑板的固定角落,或打印粘貼在教室的學習角落,讓學生嘗試探索,在探索過程中,他們可以隨時與老師討論和交流。
結束語:教育是民生之本,“雙減”政策的實施給中國的教育帶來了重大變化。在這樣的歷史時刻,小學數學教師應抓住機遇,以任務設計改革為出發點,控制數量,減輕負擔,創新提高效率,繼續探索優化和改革小學數學作業的方法,幫助基礎教育順利發展。積極改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使課后作業在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加強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柴富貴.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9(48):86.
[2]鐘先云.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0(8).
[3]呂黃云.探究新課改要求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方法[J].中華辭賦,2019(7):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