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鴻梅
摘要:初中生物教學中涉及許多實驗,實驗知識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述難以轉化為學生的經驗,學生只有通過體驗實驗的整套流程,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物實驗中的原理,提出更有用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學實際問題。基于此,以下對初中生物實驗微課程的制作與應用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微課程;制作與應用探究
引言
生物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行生物理論知識探究的重要途徑。因而,教師一定要注重生物實驗對于促進學生生物綜合能力提高的作用,營造民主和諧的實驗氛圍,巧設生物實驗,使學生輕松學習,提升綜合能力。
一、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讓學生全面參與到實驗中,教師就要加強對各方面的管理,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實驗環境。教師也要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實驗,不能一味地保護學生的安全,讓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實驗,偶爾也要讓學生去嘗試錯誤,從錯誤中取得進步。例如,探究鼠婦的生存環境這個實驗,先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總結在實際情況中鼠婦應當生存在何種自然環境中,從而通過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學生通過探索后,在類似的自然環境中捕獲鼠婦,這讓學生結伴去逮捕鼠婦,只有在比較黑暗和潮濕的環境中才能獲取鼠婦,這讓學生對鼠婦的生存環境有了個基本的認識,從而為后續的實驗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設計實驗和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培養。
二、應用微課,直觀演示實驗過程
初中生物教材設計了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等實驗類型。其中,演示實驗是由教師演示實驗過程,展示生物現象,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并得出最終結論。但在實際的演示實驗教學中,往往存在一些操作復雜、材料獲取困難且環境不允許的問題,導致實驗結果很難保證,且在演示實驗中,教師完全主導實驗過程,學生只負責觀察,他們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再加上演示不能重復進行,學生的思維難以跟上實驗進度,未能形成深刻的學習記憶。而應用微課直觀演示實驗過程,教師可以選擇提前錄制演示過程,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也可以下載演示視頻制作成微課,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微課了解實驗內容。教師負責把握微課播放進度,在觀看視頻時同步開展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將注意力集中在視頻中,這樣既能保證實驗結果,也能實現教學目標。同時,對學生存在疑惑的地方放大或反復觀看,使其明確演示實驗的關鍵之處,在微課輔助下有效解決教學難點。例如,在演示實驗“模擬膈肌的運動”中,因為實驗裝置制作不易,教師從網絡上下載實驗視頻,利用微課演示實驗過程。演示實驗與教材相呼應,橡皮膜代表膈、兩個氣球代表肺、玻璃瓶代表胸廓。教師對照視頻詳細講解膈肌運動規律,列舉生活中的“打嗝”經歷,契合微課視頻中的實驗原理,讓學生觀看微課后了解氣球體積的變化和橡皮膜位置變化的關系,思考“打膈”的運動與胸廓上下徑的變化關系,最終根據視頻中的實驗現象總結出實驗結論,在微課輔助下完成演示實驗過程。
三、加強對實驗資源的管理
實驗資源的管理是實驗開展的前提,有足夠的實驗資源和完好的實驗儀器才能順利開展實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周由一個小組統計實驗器材和檢查實驗材料是否能正常使用。同時學校也要加強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視,安排專業的管理員進行實驗資源的管理和維護,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環境,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造力,為國家提供實驗人才,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
四、構建問題情境,提高自主性
初中階段是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此環節在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增強創新思考能力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外加生物具有突出的科學性,為此,在微課教學實踐中,應強化思維能力培養,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保證思考空間充裕,切實提升其思維能力.以“植物的開花與結果”內容為例,為讓學生正確認識花的基本組成,合理辨識雄蕊和雌蕊,教師可提前準備昆蟲于花叢飛舞的短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看,鼓勵學生自主提問,隨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探索自花與異花傳粉內容.為完成上述過程,應提供充裕的時間,使其明確花粉受精的整個過程.另外,部分學校并未有配套的實驗設施,此時則需教師通過微課制作相關短視頻,幫助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具體可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適當快進或倒退,還可重復觀看,借此深化學生的印象,進而提升教學品質.
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展生物探究能力
在傳統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是生物教學的主導和主體,學生是被動接受實驗者,教師事先設計好實驗,并且告知學生實驗結果,讓學生按既定的步驟進行實驗,實驗的步驟及環節都是教師課前設計好的,在實驗前告知學生,學生只要按照要求進行操作即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只是在教師的教學控制與支配下進行機械學習,生物教學的實效性很難得到提高。因而,教師需要對生物實驗教學進行改革與優化,善于以問題貫穿于實驗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進行思考,積極地動手進行實驗,從而掌握操作技巧,提高觀察能力,掌握生物實驗規律,豐富知識積累。
六、提供自由發展空間
初中生物教育的基本目標是經由合理引導,增強學生的探索能力,提升其認知能力.生物課程學習離不開實驗探究,例如.“真菌”課程,教師可通過微課來呈現實驗過程.在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顯微鏡的具體操作程序,讓學生明確顯微鏡的主要部位和功能;完成視頻演示后,將兩人劃分到一組,開展合作學習,經由實驗觀察計劃編制,不斷優化操作思路,明確步驟與順序,獨立操作完成切片制作和顯微鏡調整等工序,隨后觀察,認真記錄結果,科學分析,認證總結.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會遇到不同問題,教師應做好指正與答疑,完成良性互動與團隊協作,增強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
結束語
初中生物實驗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改變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教師可以從明確學生的實驗分工、注重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實驗資源的管理這幾個方面來加強實驗課堂管理工作,讓學生能夠投入實驗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
參考文獻:
[1]姜琨.微課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1(10):75-77.
[2]衛佩佩.初中生物實驗微課程的制作與應用探究[D].河南大學,2019.
[3]曾琦.微課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D].云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