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
摘要:校園安全一直是社會各個領域關注的焦點,學校作為師生學習、工作的生活的重要場所,必須要切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證全體師生的身心安全。在新形勢背景下,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對于促進校園和諧、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學校安全事故頻發,這給廣大家長和學生都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學校和教師必須要提高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場所和成長環境。
關鍵詞:新形勢背景;小學校園;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引言
小學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是重要的啟蒙教育階段,因此小學校園領導和教師一定要提高對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小成都,通過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果來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引導學生樹立安全意識。當前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成為學校和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必須要從當前安全管理現狀出發,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展開分析,通過優化制度、完善方法、創新思路來提高小學安全管理工作的質量。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做好小學安全管理工作,優化安全管理策略,一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以制度作為支撐來規范安全管理行為,提高管理人員的思想覺悟,讓其能夠以認真嚴謹的態度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為營造安全校園環境提供保障。學校要從整體上針對校園安全管理進行把控,針對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為學生提供平安和諧的環境。一要保證校內設施的安全性,要定期檢查這些設施,將不穩固的設施進行維修,將破舊的設施進行更換,一定要保證學生在利用這些設施進行鍛煉或玩耍時,能夠處于一個安全的環境內;二要加強校園內食品安全的管理,所有進入校園內的食材必須要保證質量,堅決抵制使用“三無”產品。所謂“病從口入”,必須要加強對于食品的安全檢查力度;三要加強所有教職工的管理,讓教職工能夠認識到校園安全的重要性,規范自己的行為,共同為校園安全文化的強化、平安和諧校園的構建貢獻一份力量。
二、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小學安全管理工作應該以預防為主,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將問題在源頭處阻隔,而不是在發生安全事故之后再想辦法解決。因此小學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提升安全防范意識,將安全作為一切工作開展的基礎前提。一般情況下校園安全事故包括兩種:人為安全事故和自然安全事故,人為安全事故包括校園暴力、踩踏事件、食物中毒等;自然安全事故包括地震、觸電、火災等。針對這兩大類校園安全事故,學校要做好教職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讓其能夠履行自身的職責和使命。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和管理中注重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給學生樹立積極的榜樣,讓學生能夠樹立團結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減少校園內霸凌事件、打架事件的發生次數,從根本上解決和疏導學生的安全問題;學校要做好安全演練工作,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安全演練,包括火災、地震等,教給學生一些自我保護方法,防患于未然,在出現突發事件時讓學生能夠自救。
三、提高安全防護能力
在新形勢背景下對于小學安全管理策略的創新,學校要做好統籌管理的通過,在立足于大局的基礎上多項并舉,提高安全防護能力。一要開展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護意識,讓其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保護好自身安全,遠離危險因素,阻斷危險源頭。二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技術的優勢,除了要定期在線下組織安全教育活動之外,還要在線上上傳一些安全知識,全方位的方面地做好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通過線上觀看視頻來學習一些安全防護方法。三要善于總結反思,在開展安全管理工作時要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強化安全規則教育、自救教育等,避免出現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和損失。發現問題要及時改進,盡可能地將危險幾率降到最低。
四、家校合作促進校園安全
學校和教師要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針對一些思想出現偏差的家長要向其宣傳家庭安全環境構建的重要性,一定要讓家長提高對安全環境構建的重視程度,例如讓家長不要將孩子一個人放在家里,出門一定要把家里的電源全都斷掉,將危險物品收好,避免這些危險因素給孩子帶來安全隱患,不然會悔之晚矣。教師要給家長提供一些實際案例,讓家長認識到不注重安全可能會造成的嚴重后果。通過強化家校合作來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為提高校園安全管理質量提供多方面的保障,構建安全文明的校園環境。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背景下,學校和教師要提高對于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從實際現狀出發展開分析和研究,針對當前學校安全管理現狀進行思考,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科學有效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提高校園安全管理的質量,創新和改革安全管理的策略,為全校師生打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和學習場所,促進學生身心健全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振宇. 新形勢背景下中小學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 散文百家·國學教育, 2020.
[2] 斯徐峰. 新形勢背景下的中小學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 華夏教師, 201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