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茜
摘要: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啟迪學生智慧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在當前的小學中高級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受到了關注和重視。教師應通過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提高中高年級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數學實踐能力。基于此,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學方法運用的價值,總結了具體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價值和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新課程進程的推進和發展,生活化教學理念被融入和滲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對小學時期中高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模式進行研究和分析,是為了豐富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促進小學生的深度學習,讓他們在充分理解數學問題的基礎上高效地解決問題,以此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
一、生活化模式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所以在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價值。首先,有助于豐富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會以教材為中心選取更多的生活素材,圍繞課程教學的內容引進生活資源,使數學課堂的內容愈加豐富,而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也會不斷增強;其次,有助于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從中高年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活動,所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會愈漸加深,這就為他們的深度學習提供了前提條件;最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元素,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在無形中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知識理解能力等,最終增強他們的綜合能力[2]。
二、生活化模式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引入多媒體技術,構建生活化課堂
科學技術隨著人們日常需要的增多應運而生,在各個領域都有著電子信息技術的身影。高效、及時、豐富的特點讓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受到歡迎,尤其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更是發揮了作用。多媒體技術被應用在課堂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還讓課堂教學得到順利實施。因此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構建生活化的課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教學的良好效果。
數學教材中涉及的內容豐富,學生在學習旋轉體知識的時候要充分掌握圓柱、圓錐和球體的概念、性質等知識。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不太容易感知、理解立方體的空間結構。為此,教師應該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演示,從多個角度、多個方向展現物體的形狀、結構,讓學生直觀感知,從而形成準確的認知[3]。
(二)在生活中設置教學問題,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深度
在教育事業發展的新時期,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深度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為了拓展中高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深度,教師可以在生活中設置教學問題,將教學置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深入問題情境,讓他們在貼合實際的生活問題中理解數學問題的顯性和隱性條件,并在全面理解問題含義的基礎上尋求創新化和多元化的解決辦法。可是,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缺乏生活化教學的意識,既沒有細致地觀察學生的現實生活,更沒有從生活中提煉數學問題,使學生只知數學概念的表層含義,不知其來源和具體的演進歷程。為了讓學生全面了解數學概念和公式等的來源和實際表現形式,教師可以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引進既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又能引發其深度思考的教學問題,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數學問題的真諦和本質。
(三)增強生活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含有大量的數學知識,而在具體的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各種數學知識進行觀察、發現、挖掘,不斷增強學生的生活意識以及探究意識。學生通過積極觀察、發現、探究以及解決問題,使觀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創新思維都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得以培養。
如在“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課學習后,教師讓學生進行思考:實際生活中如果課桌椅發生搖晃問題該如何解決?而講解“圓”的相關知識之后,也是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為何像汽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的車輪都是圓形的。在講解長方形以及正方形面積知識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對教室以及家里的客廳面積等進行實踐測量,并為學生提供各種不同地磚的規格與單價,讓學生進行規劃,為教室和客廳的地面鋪設瓷磚。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最佳的鋪設地磚的具體方案。利用生活中的這些數學知識來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切實地將課堂所學靈活運用于實際,不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四)在生活中開展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理論與實踐不可分割,如果教師能夠在數學課堂中引入實踐活動,小學生就能在活動中增強實踐能力。為了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在生活中開展實踐活動,將教學的場所轉移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釋生活現象,使他們能夠以數學思維看待生活問題。但是,從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看,部分教師缺乏開展實踐活動的意識和能力,只關注基礎數學概念和理論的教學,不注重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學生能夠應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其實踐能力的提升速度極為緩慢。對于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的問題,教師可以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之上,開展與理論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創造機會,讓他們可以運用數學的基礎理論分析和解答生活問題,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得到提升。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生活元素,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符,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在產生認同感、親切感的同時,投入學習中分析、探究、解決數學問題。生活化教學彌補了課堂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脫節的問題,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激發學生數學思維,使其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更持久地學習數學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虹.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0(23):61-63.
[2]陳 先華. 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策略和措施[J]. 教育天地,2020,2(7).
[3]邴立凡.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3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