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美
摘要: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高效利用課堂,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活起來;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當下雖然許多老師已經在努力適應新課改對小學語文課堂的要求,但還是難免出現一些問題,如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手段單一、指導不足等問題。老師們要不斷學習新的理念,深刻領悟到讓課堂“活”起來的意義,不僅能營造好的課堂氛圍,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
一、小學語文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部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沒有完全理解教材、沒有結合考點挖掘重點的情況下采用陳舊教案,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的現象出現。
(二)教學手段單一
部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與學生及時有效互動,只是在講臺上唱獨角戲,或者只是關注部分優秀學生。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時也沒有進行有效指引和鼓勵學生,達不到好的課堂效果。
(三)教學重點不夠突出
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想著盡可能教授給學生更多知識,但是知識要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如果忽視了對重點知識的重點講解和鞏固練習,學生掌握也不夠扎實。
(四)教學指導不足
部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引和鼓勵不夠,導致課堂中活躍的學生只有那么幾個,其他學生不敢發言、怕發錯言,如果老師無法有效指導是無法“盤活”一堂課的。此外,部分教師課后也缺乏對學生的指導,沒有及時關注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
二、“活”給小學語文課堂帶來的好處
(一)利于營造良好教學環境
如果老師可以營造出一個自由、愉悅、民主的良好課堂氛圍,會讓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到這個課堂流程中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3]。老師只有拉近和學生的關系,做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才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只有在這種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下,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活躍起來,才能更好配合老師實現好的課堂效果。
(二)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只有在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時才不會有抵觸心理,才會去帶著求知欲去探索它。老師只有讓學生愛上學習才會激發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所以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同時發掘課本中的趣味所在,同樣創新出趣味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
(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
小學年齡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在教師合理正確的引導下,活躍的課堂氣氛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得學生融入到課堂中去。
三、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的手段
(一)做好課前導入
課前準備包括老師提前做好備課工作和做好初上課階段對學生注意力的調動兩方面。
備課工作是讓課堂“活”起來的前提與基礎[2]。“備學生”,老師要在掌握學生的學情基礎上做好備課工作,老師要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知識水平程度來設計教案。“備課文”老師要對課文有全面立體的了解,有針對性地對知識重難點做好安排。“備方法”,老師要充分理解小學階段學生好奇心重、活潑好動、思維不成熟的特點,在主導課堂的基礎上,做好引導,讓學生愉快的氣氛下學習。
老師在進入課堂要設計好導言,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巧妙引出本節課堂的學習主題。導言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對課文中心進行闡釋、對作者或文章背景進行簡介、以一個簡單道理來揭示中心等。好的導言既要有啟發性又要有藝術性,要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和帶著好奇和愉快的心情投入帶學習中。例如,老師在講授《桂林山水》時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懸念,告訴學生:“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好玩的地方”,學生便會爭先提問:“去哪里呢?”老師答道:“桂林是我國著名旅游景點,每年都有無數中外游客慕名為去。那么桂林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學生便會回答:“桂林山水!”由此老師就順利引出本堂課的主題。
(二)營造課堂氛圍
要想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離不開活躍的氣氛。老師只有想方設法地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學生才敢于暢所欲言,積極討論。老師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的進步不惜吝嗇進行表揚和鼓勵,喚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學生受到肯定自然會更加努力去學習,也會積極配合老師來共同完成課堂。
例如,老師在指導學生劃分課文段落時,學生可能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出現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會依據地點和變化來分段;有的學生會根據事情發展的程度來劃分。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辯論,各自給出有力的論據。最終在總結告知學生兩種說法都對,各有各自的道理。這樣一來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熱情和課堂參與度,也讓學生充滿成就感和愉悅感。
(三)注重課中教學
老師與時俱進優化更新教學方法來增加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1]。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如在講授《冬陽,童年,駱駝隊》的時候讓學生根據題目來思考課文中主要簡述的內容和將要表達的主題,然后將腦中的想法記錄在紙上,隨后再讓學生閱讀課文,將課文中和題目對照的信息找出,最后再將預先記錄的內容和讀到的內容比較,培養學生探索精神。
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講授《小蝌蚪找媽媽》時,讓學生代入到課本情境中,自由分組扮演不同角色,讓課文內容劇本化。
利用多媒體技術。盧梭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多媒體技術融合字、圖、音、頻、畫,可以將課文單一文字內容豐富化。如在講授《晏子使楚》時可以為學生播放動畫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看完動畫后再去閱讀課文會更加清晰簡單。
采用體驗式教學。在講授《祖父的園子》可以組織學生去動手勞作,讓學生親自體驗感受勞作后的愉悅和滿足。
(四)鼓勵學生提問
雖說老師是課堂上的權威,但是老師還是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疑問或者質疑,有不懂的地方要大膽提問;當自己觀點和老師有不同時大膽提出質疑,去和老師探究討論[1]。
例如在一堂課中,在《誠實的孩子》的講授中,有學生提問:“為什么表兄妹回答是使用的感嘆號而列寧回答時用的是問號”,老師指著原本就是壞掉的掃把問道:“這是你弄壞的嗎?”學生斬釘截鐵答道:“不是!”通過一番指引和提問學生更加清楚了標點符號的使用場景,也解決了自己的疑問。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為了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不僅要從自身出發,課前充分準備、課上采取多樣教學方式,更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融入到課堂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龐一華. 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的方法[J]. 才智, 2017(14):1.
[2] 吳玉蘭. 淺析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J]. 南北橋, 2019(9):1.
[3] 馬霞. 淺析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的方法[J]. 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 2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