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娟
摘要:我國非常重視教育工作,新課改之后教學工作開展效率也越發明顯。小學科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對小學生邏輯思維要求比較高,相關的知識點也較為難以理解,只有切實的實驗和感受才能真正掌握。在小學開展科學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小學生科學意識,增強小學生的生活常識,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打下基礎。在小學階段進行科學教學非常關鍵,現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在教學中全面使用,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科學教學,有助于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因此本研究是對多媒體技術對小學科學教學影響進行分析,找出多媒體技術教學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小學科學教學效果,讓小學生更好對科學知識進行理解,為今后的成長打下基礎。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科學教學;影響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我國經濟、科技不斷發展,生活水平和質量直線上升,尤其是網絡科技水平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行各業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與幫助,能夠有效的給生活帶來便利。與此同時,素質教育也在不斷推進,教育工作不斷的進行改革,現在教師也會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也就是現在的多媒體技術,能夠給學生傳遞教學知識,滿足教學需求,足以證明,多媒體技術與教育工作已經相互融合。科學是一門比較抽象思維性強的科目,在小學開展非常有必要,能夠讓小學生積累生活常識和科學知識,促進小學生的更好成長與發展。但是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理解不夠全面,相關的知識理解有一些難度,所以將多媒體技術在科學教學進行使用。因此本文以多媒體技術對小學科學教學的影響進行分析探究,分析當下小學科學教學現狀,并找出多媒體技術對小學科學教學的影響,繼而提出合理有效的教學實施對策,更好的在科學教育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讓小學生更好的理解科學知識,增加學習的熱情,有效增強科學教學效率。同時也為其他相關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多媒體技術對小學科學教學的積極影響
我國科技信息技術大力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溝通交流方式,也是傳遞信息的有效途徑,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在現代教育中,科學信息技術已經應用于課堂教學,對于教育環境的改變有很大幫助。尤其是在科學教學中,學生能夠更加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并且教師課堂教學內容可以在有限時間內進行展現,幫助教師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最重要的是抽象的科學知識小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理解,更加直觀具體的了解科學,促進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拓寬小學生的科學視野,為小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奠定基礎。
三、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實施對策
(一)多媒體結合情境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整體來說比較小,對事物都處于好奇階段,而且自身控制能力比較差,對于知識的理解參差不齊,尤其是科學知識比較枯燥難以理解,所以更應該讓小學生集中注意力。對此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科學教學,為學生創設有趣的課堂,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因為科學與其他課程不用,簡單的口頭講述效果不明顯,而利用實驗并結合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強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利用相關視頻進行實驗步驟解析,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科學知識,更加高效的理解科學知識,還能夠讓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增強科學教學效率和質量
課堂教學時間比較短暫,在短時間對學生傳播知識對于教師來說非常重要。而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就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讓短暫的教學時間中效率更高。比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資料查找,并對小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自己通過互聯網搜集與課程有關的資料,資料收集越多說明小學生對相關資料查找越多,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多的掌握科學知識內容。另外還要讓學生對自己進行整理,教師負責引導,提升學生自我動手能力的同時,又能夠讓學生思維得到探索,有效增強科學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開展教學,便于學生理解科學知識
新課標不斷改革,大力鼓勵學生提升實踐能力,展現自我主體地位,在這基礎上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掌握更多學習技能,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科學教學,可以播放一些實驗短篇,讓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前預習,而后在課堂中讓學生親自進行實驗,與多媒體課件相互結合,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融入課堂中,還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理解更加全面。比如對抽象的課本內容換成視頻播放,刺激學生的視覺神經,讓科學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有效提高科學成績。
四、結論
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對于教育、經濟等都有積極作用,尤其是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小學科學進行教學,不僅可以讓小學生便于理解知識,還能激發小學生對科學的熱情。對此教室應該創設情境課堂,充分與多媒體技術進行融合,進一步提升科學教學效率與質量,幫助小學生理解科學內容,促進小學生思維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會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 ,2016(20):110-111.
[2]郝永民.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實施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 ( 下旬刊 ),2019(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