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莉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義務教育階段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問教學是一種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方法,被教師廣泛用于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通過課堂提問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就需要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簡要就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對策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教師組織課堂活動帶來新的啟發,同時促進學生數學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引言
新課改對新教育環境中的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提問,具有引領思考、激活思維、活躍課堂等功能,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進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效果[1]。因此,在新教育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有必要尋找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提問的有效方法并積極加以實踐。
一、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作用分析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提問,主要有以下幾點積極作用:活躍課堂氛圍、激活學生思維、深化課堂教學。首先就活躍課堂氛圍來說,提問有多種形式,無論是以教師為主還是以學生為主,無論是以教材為中心還是融入生活元素,師生、生生都可以在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進行互動。這種互動能夠讓課堂氛圍不再沉悶、更加活躍[2]。其次,就激活學生的思維來說,只要有問題存在,他們就要對相關內容展開思考,這就是一個活躍思維的過程,可以提高他們思考數學知識的能力。而伴隨著課堂氛圍的優化和數學思維的逐漸活動,在積極參與中深入思考數學問題,他們的學習質量更好,“深化課堂教學”的教育目標也就能夠輕松實現。
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手段
(一)明確目標,精心設計提問
有效的課堂提問并不是教師在課堂中隨口而出的,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自身特點提前進行設計和規劃的。為了有效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數學教師應重視對提問的設計環節。首先,教師應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結合課本知識內容、學生個人接受情況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設計提問內容,增強提問的目標性,實現提問推動教學進度的積極作用。其次,教師應合理規劃提問時間,將不同類型的提問合理放置在導課、課中或者課程結尾部分[3]。
(二)提高問題質量,正確引問
教師要設置高質量的問題,不要設置只能讓學生回答“對”與“不對”和“是”與“不是”的問題,盡可能地設置能夠促進學生思考的問題。因此,教師課前要進行充分的備課,將教材理解透徹。以一年級上冊的“認識圖形”的相關知識為例,首先,筆者給學生展示情境圖:魔方、粉筆盒、書本、足球、鼠標墊、籃球、乒乓球、筆筒。然后,筆者問道:“誰能將這些物體進行分類呢?”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了多種分類方法,如按顏色、物品功能分類。但有的學生分不清楚魔方是作為學習用具進行分類,還是作為玩具分類。筆者思索片刻后補充問道:“這些是根據它們的作用進行劃分的,大家能否按它們的形狀再分一分?”經過循循善誘的提問,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分類方法,而教師的教學也不會偏離重點。
(三)創設對話情境,提高思維品質
低齡兒童的知識儲備量不足以支撐提問和對話的嚴謹性、邏輯性,甚至呈現為隨意性。這個階段正是培養他們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和提出創新問題的大好時機。教師如果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實施教學,定會事半功倍。題眼是知識的記憶和再現,具有很強的命題價值。一旦明白了題眼,學生的思路便清晰了。
以“時、分、秒”的教學為例,教師幫助學生明確了題眼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了眾多問題,如一秒有多長?秒和分、時之間有什么關系?生活中,秒在哪些地方會用到?漸進的系列問題可以強化學生的認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其積極地投入學習中,主動進行思考。
(四)尊重學生,注重啟發提問
學習數學能夠有效開發小學生的智力和思維能力,教師有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發散性思維的能力。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思考的角度出發增強提問內容的啟發性,實現提問對學生思考力、判斷力、批判思維能力的訓練。啟發性的提問能夠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思考、學習并接收知識。在構建提問內容時,教師可以稍微提升提問的難度,使學生經過靜心思考后便可以進行作答。如若無法在課堂上進行作答,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課下時間引導學生自主查閱相關資料進行解答,以此潛移默化地培養其思考能力。
(五)明確生生能力差異,及時落實分層提問
除學生主體地位是否得到了足夠的尊重在影響著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效果之外,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是否關注了學生能力差異也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課堂學習有效性,越是在考慮生生差異基礎上設計更適合他們的數學問題,越能有效發揮提問的積極作用。反之,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與學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解題能力之間的差距過大,學生就無法展開有效思考并準確回答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其后續發展是大為不利的。這便意味著,在小學課堂上借助提問手段引導學生學習,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的能力差異展開分析,并根據他們暴露出來的思維、能力等不同設計分層次的問題。這樣一來,面對教師的提問,學生可以靈活選擇自己能夠有效思考并準確回答的問題與教師進行學習互動,他們的知識探究積極性更高漲,學習效果也就更好。尤其是在這種模式下,對于學生選擇的屬于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還可以提供差異化指導,這也是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對不斷加強學生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有十分關鍵的功效,也是提升小學生數學教育的合理方法。為了更好地可以讓學生們勤思索、善剖析、恰當提升課堂提問,“問”出學生邏輯思維的明智,“問”出學生自主創新的火苗,讓課堂的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最充分發揮,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水平得到最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袁建蘭.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02):40.
[2]王蘇云.課堂提問: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魔棒[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02):51-52.
[3]張梅香.小學數學課堂開展有效提問探討[J].學苑教育,2020(0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