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玲
摘要:學科課程的教學效率是檢驗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普及,越來越多的課堂教學模式涌現出來,其中微課教學以其便利性和共享性受到眾多教師和學生的喜歡,在教育的各個階段中,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科素養,掌握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微課教學在小學階段的應用有效促進了教學進程,優化學科課程結構,是新穎實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眾多學科中,語文學科屬于相對獨特的綜合性學科,對學生的知識儲存量和理解能力有較高要求,需要教師結合學科特征教學。本文以小學高年級語文微課的資源建設和運用為課題進行深入探究,期望可以得出一些具有幫助性的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高年段;建設與運用
時代在發展和進步,互聯網信息技術不僅改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教育領域中也被廣泛應用,微課正是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創設出來的教學模式,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具有短精快的優勢,基本取代了以往難繁雜的教學弊端,迎合素質教育需求,深挖學生內在素養,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性教學,微課的特征優勢避免了學生知識儲備不足的現狀,打破時空的限制,創設更為客觀真實的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亮小學語文課堂。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受以往傳統教育的狹隘思維影響,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的教學意識不足,單純停留在為了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階段,嚴重違背素質教育提倡的引導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向,一些教師認為語文學科在小學階段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字詞句的背誦,甚至要求學生背誦閱讀理解文章,以便于在寫作時有可選素材,課堂的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很難有參與的感覺,只是作為被動接收者存在,課堂氛圍枯燥無聊,教學效率低下。還有一些教師不重視教案的創設,教學內容局限性明顯,課本有什么教師就講什么,不利于學生語文視野的拓展,同時缺乏對課后作業布置的監管和評價機制,導致課后作業變成了學生的負擔。并且小學高年級學生即將步入,教師要提前帶領學生適應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教學節奏和質量,這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師欠缺的。以上是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現象,下面給出相應解決對策。
二、小學高年段語文微課創設應用途徑
1.重視信息搜集和整理。微課具有短精快的特征,但必須建立在對課程內容的充分準備基礎上才能發揮微課的作用,微課有幾項核心特征,例如對教學資源的集中高效運用、有針對性的碎片化教學、較強的開放性等等,以五年級語文課文《牛郎織女》為例,教師在微課教學中,首先要進行素材資源的搜集和運用,讓學生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和意義,可以結合一些多媒體教學設備,如幻燈片、模型道具和服裝道具等,幻燈片放映相關視頻,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視頻中,激發了對課文的學習熱情,模型道具和服裝則用于現場的情景模擬,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這些都是對微課的信息搜集和整理的有效運用。
2.凸顯微課的碎片化功效。微課的碎片化教學相互之間沒有規則和關聯,因為微課的教學目的針對性較強,是基對單一知識點的強化訓練的集中教學,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也沒有眾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看似沒有系統性和全面性,許多人稱之為“碎片化”。但是微課是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傳遞特定的知識內容的,一個微課自身仍然需要系統性,一組微課所表達的知識仍然需要全面性。一節微課作品一般只對應于某一種微課類型,但也可以同時屬于二種或二種以上的微課類型的組合(如提問講授類、合作探究類等),其分類不是唯一的,應該保留一定的開放性。
3.發揮微課的精短作用。微課基于互聯網教學改善發展而來,具有靈活性、便捷性等特征,微課適用于各個階段的所有學科教學,具有較強的兼容性。微課的概念實際上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微課的平臺符合線上授課的便捷性和傳播性,微課是在近幾年迅速流行起來的一種線上教育模式,互聯網的興起帶動了線上教育的多元化發展,2020年的疫情,讓微課在原有基礎上發生了質的變化,線下授課和線上授課之間的重要性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重心逐漸的向線上傾斜,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然而也提高了微課在教學模式當中的地位,其次是微課的另一個概念,也就是微小的、細碎的便利新穎的微課程,微課的時常往往控制在10-15分鐘以內,由學生的不同習慣所決定,因為傳統的線下課程時長太久,學生會產生枯燥感,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而這種短小的有針對性的微課程,可以將知識點進行分類,在如今的課堂教學模式中,結合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微課的便捷性和趣味性,可以極大提升老師的上課效率并保障上課效果。
4.多媒體微課的科學運用。多媒體信息平臺與微課匹配度較高,在短時間內利用多媒體設備教學的信息傳輸特征,極大提升了微課的質量,例如對火燒云特征形態的講解,如何讓學生體會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的快、奇,感受大自然之美是重點。但是,學生在生活中并不能仔細地觀察,所以無從領略到火燒云神奇的美。那么,如何突破這一重難點呢?教師可以從課文內容的實際出發,將各種顏色的火燒云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讓學生在多次朗讀的基礎上通過電腦屏幕觀看火燒云的顏色變化,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
【結語】任何形式的課堂教學都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尤其是在新課改政策下發后,小學語文學科教材增加了開放性思維內容和拓展思維訓練部分,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主觀學習與探究能力,而微課在應用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將教材中的問題和教學重點,融進微課程中,包括圖片、聲音、視頻等形式,這些都是微課程的優勢,但簡單的增設內容還不夠,還需要結合教師自身創設的場景教學,從整體上提升小學語文微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林玉釵.淺析微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4(7).
[3]劉麗娜.讓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閃光[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