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小燕
關鍵詞:微課;初中信息技術;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微課的策略設計需要結合學科特殊性。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主要是圍繞知識技能進行學習,因此,信息技術課更應該注重操作性、實用性、趣味性和創新性。但是根據我了解的情況,目前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主要有以下不足。
1.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差異關注不夠。信息技術是以操作和實用為主的學科,但是學生的學習基礎是不一樣的。因此,信息技術課堂上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掉”。教師為了照顧后進生,只能不斷重復講解基本操作。
2.忽略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跟大部分理論課一樣,信息技術課堂上也過度注重知識的講解,學生傾向于接收式的教育,而忽略了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即便是學生技能練習的時間,教師也會時不時地重復操作的順序和過程,或者步驟介紹。這樣會導致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
3.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不足。根據我聽課觀摩和同行交流來看,當前信息技術教學更多關注技能操作本身,而教師教學過程中對于技能知識則采用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學更多停留在“跟著教師動手做”的層面,缺乏對學生“如何做”“為何做”的教學關注,不利于學生對于技能知識的綜合應用和創新。
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與傳統課比較,微課具有以下特點。
1.授課內容上。微課的設計和制作都是圍繞某個目標而展開,具有主題明確,教學目標單一,教學內容精簡,知識點針對性強的特點。
2.授課方式上。微課以教學視頻、音頻等為載體,學生可根據需要反復觀看,而傳統課是面對面的,無法重現知識。
3.微課的授課時長為十分鐘以內。其課容量小,學生可以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觀看,沒有時空和時間的限制,更有利于移動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二、微課應用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優勢
1.開發應用條件成熟。信息技術教師在微課開發上具有優勢,無論是使用錄屏軟件還是拍攝視頻的后期剪輯方面,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更加輕松。同時,網絡化的教學平臺也為微課的傳遞和應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
2.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傳統的課堂只關注知識的傳遞,忽略了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利用微課,可以實現課堂的翻轉,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觀看微課,掌握知識點,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3.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在提倡“終身學習”的背景下,自學能力變得尤為重要。它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持續學習動力,能夠通過獨立學習獲取知識的指標。將微課引入到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造一種逼真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變得活潑和高效。教師可通過自主學習的形式,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相關內容,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
三、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施設計
關于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設計,其整體理念是根據需求將微課應用于信息技術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在融合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對信息技術課程目標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明確微課應用于信息技術教學的需求,提出了微課教學的策略,策略重視學習者個性特征,通過碎化知識、重組資源、反饋、反思和評價等方式將課程內容緊密聯系起來,有效保證了信息技術教學效果。下面以《PhotoShop圖像合成》一節為例進行說明。
1.先行組織策略。該策略不直接向學習者呈現新的學習內容,而是通過微課的方式設置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習者通過解答一些問題,來觸發新的學習內容。問題可以是以下幾類:(1)新內容的上位或下位概念。(2)學習者原來的一些錯誤認識。微課展示的內容有:(1)提供學習指導(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等)。(2)觀摩典型案例。(3)提出與學習者經驗接近,體現新知識點的問題,引導學習者思考。
2.碎化策略。結合課程講授內容將微課在內容上進行碎化,并將微課的使用時間進行碎化分配。這個策略旨在將課程內容化繁為簡,化整為零,使知識碎化,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使用。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涉及圖片移動、自由變化、羽化等知識,部分是新內容,部分是已學過的內容。對這些知識分別制作相應的視頻,供不同學生學習,可以解決課堂上技術水平不一樣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3.個性化學習策略。信息化教學理念倡導突破傳統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發展。微課資源繁多,知識碎片化,符合不同學習者的需求。而且,利用微課開展個性化學習有著獨特的優勢。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風格和特征,本課的學習中把學習者分為同化者、適應者、收斂者、發散者四個小組。因此,教師在微課設置中應有所偏重,以適應學習者的特點。
4.交互和評價策略。在微課的設計中,可以嵌入社會化網絡交互工具,或者對視頻資源、輔助材料的設計,引導學習者討論和知識分享。而在評價上,則以學習者為中心,及時提供指導,學習者互評、自評及教師評價等方式更加客觀。在本課學習中,借助“開心網”可以讓學生自由交流互評,促進教學高效進行。
總之,微課在教育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探究微課的設計應用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科學合理的微課設計策略能夠給師生提供更多的教與學的自由,有助于提升信息時代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究有效的微課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