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關鍵詞:高中物理;核心素養;概念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科學態度四方面,透過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促使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質疑創新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僅是掌握基礎知識與解題公式,更是增強基于物理觀念的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概念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概念是知識結構的基石,學生需要理解物理概念的具體含義才能在后續學習中更順暢地掌握知識的遷移運用,為此,本文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學展開研究,旨在于透過基礎性的概念教學,使學生深入物理知識本質,形成依托于核心素養的建構性學習能力,獲得科學精神與人文底蘊的共同發展。
一、遵循學生認知規律,促進學生形成物理觀念
高中生雖然處于抽象思維發展階段,但由于從字面意思來看,物理概念仍較為復雜,需要結合具體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抽象性較強的概念。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發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傾向于從感性認識向理性理解逐層上升,為此,教師要提供真實的教學材料,首先促進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感性認識,如:彈力教學中以海綿的反作用力為例,和擠壓氣球、壓縮彈簧這些生活常見現象,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生活素材認識彈力的概念和方向。
在進行感性認識之后,要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物”性,即體驗生活活動中物理現象的具體存在,這種與自身知覺相關的物理活動體驗能夠使學生深化物理概念,進而實現感性認識與理性理解的融會貫通。如:合力教學中一人承擔的重量和兩人共同承擔的重量,其作用效果是相同的,讓學生真實體驗搬桌子的物理情景,可以使他們更具體地解釋合力與分力的概念。這種由具象到抽象的教學過程遵循了學生的學習進階規律,也是促進學生形成物理觀念的重要途徑。
二、轉變重概念應用現狀,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
從以往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往往會將教學重點放在概念的應用中,即結合課本中給出的概念與公式,讓學生以題海戰術練習如何將物理概念轉化為應試能力。為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教師應轉變重概念應用的教學現狀,而是要讓學生完整體驗概念的建構過程,使他們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對物理概念進行建模解析,由此來培養他們的抽象推理與科學思維能力。
物理概念教學的重點并非對概念的記憶,而是要依靠學生的思考、分析與推理能力,使他們通過解析概念的建構過程,了解更真實的物理現象本質。如:在講解加速度的概念時,可利用信息技術軟件構建虛擬實驗,讓學生在反復探究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動態模型中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又如:在學習“參考系”的概念時,以坐火車時看到窗外的景物與其他行駛中的火車時得出的不同感受,認識參考系不同的情況下觀察到的運動狀態也不同這一概念。
三、喚醒學生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需要改革以往“智力之上”的教育傾向,而是要結合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調整,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不僅獲得知識與技能的積累,更要立足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中科學態度與責任反映出情感態度目標,教師要結合物理知識引入生活實例,增強學生對社會科學的認識,由此來喚醒他們的責任意識和科學精神。
另外,物理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其中許多物理概念可以運用滲透環保理念,使學生從物理現象的角度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意義。如:在講解能源的相關概念時,便可讓學生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類別與區分,促使他們形成節約資源、保護自然環境的環保意識。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是一種兼具前瞻性和開放性的教育思想,作用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重構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標志著學科的教學目標與完整體系,為學生的深入學習明確了發展方向。在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中,物理觀念包含了以基礎性知識概念為主的物質觀、能量觀、運動相互作用觀等物理宏觀認知,科學思維是指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模型建構、推理論證等學習能力,科學態度則是以對科學本質的探究態度與社會責任感,涵蓋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維度。學生的物理概念學習是一個將基礎知識融合為認知結構的過程,融入核心素養的概念學習可以使學生落實三維課程目標,提升思維與探究能力、樹立正確的態度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宋輔英.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學設計策略探究[J].內蒙古教育,2020(14):98-100.
[2]王小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學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9(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