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男
關鍵詞: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自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不斷推動著教學體系的改革。這就導致現代教學體系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代教學更注重教學方法的使用。結構化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小學數學教學若能運用好結構化按教學,不僅能夠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網絡,這對小學數學教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以知識結構為依托整合教材
小學數學是一門具有邏輯性、復雜性以及抽象性特點的學科,正因小學數學具有復雜和抽象的特點,小學生在接觸數學內容和知識點時往往會心生畏懼,導致自身的學習效率低下。數學本身的知識存在一定的聯系,學生只有建立起數學知識框架才能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知識結構是學生提升學習效率的關鍵,數學教學需要整個數學教學內容有系統的理解和認識,能夠理清數學知識點前后之間的邏輯。當然這種相互聯系的思想不僅僅體現在知識當中,還體現在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上。為了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教師需要帶領學生梳理首數學知識的前后聯系,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例如:在分數概念的學習過程當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分數部分的數學知識點,教師需要圍繞分數知識點整合教材內容。經過整合和分析之后,教師可以將分數部分的知識劃分為兩大部分。在學習分數部分的知識點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來降低數學難度,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分數部分的知識。學習分數的第一部分主要體現在對分數概念的認識上面。而第二部分的內容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主要包括分數加減乘除的原酸法則。在教材編排上面,教師需要讓學生理解分數運算時的基礎概念約分和通分。在教學當中突出分數運算的基礎概念,讓學生理解這些知識點貫穿整個分數知識點,其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建立起分數部分的知識結構,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以過程結構為依托組織教學
(一)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可以看作是學習數學知識點的基石,數學當中許多知識點都是由基礎數學概念延伸和拓展而來的。在學習數學知識點時,學生要用超越感知的抽象化思維進行思維邏輯和數學運算。概念的形成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經過了大量的推理、驗證、分析綜合以及多層次的比較得出的結果。數學概念彼此之間存在內在的聯系,這有助于幫助學生思考,并且建立系統的知識框架。
(二)運算教學
過去小學數學當中運算采取的都是機械性的教學方法,即通過教會學生運算的法則,并讓學生牢記這些法則來進行數學運算。但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傳統小學計算教學的模式和理念在不斷淡化,現代小學數學運算更加注重的學生對運算法則的理解和掌握。運輸法則是學生們進行基礎運算的基石,其實質是人們通過探索和驗證所形成的一種規定形式的運算方法。這種運算方法能夠幫助人們進行正向的思考,這樣才能保持結果合理性和正確性。相比一步步易推導運算得出的數學結果。靠著簡易且快捷的運算技巧省略了中間環節,更快速的得出計算題的結果。其可以看成是對運算過程的高度凝練和概括。
(三)規律教學
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教師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和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數學知識和內容當中含有一定的規律,這些規律可以通過觀察、實驗、猜測、計算以及推理和驗證的方法得出。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以特定的數學規律和解題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的數學問題。而現代新的教學方法更注重“怎么理解?”“為什么是這樣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總結數學知識點,建立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網絡。
三、以方法結構為依托展開教學
(一)從感知結構到運用結構
在學生剛接觸數學的概念時,學生要從數學的分類、數的意義、數學的讀寫以及數的運算形式等方面來學生數。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上述的方面理解數學的概念有助于學生在升入高年級時學習更為抽象的小數、負數以及分數等概念。而在多邊形面積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將平行四邊形當做其他多邊形面積學習的基礎,通過帶領學生尋找多邊形圖形之間的關系,總結出多邊形圖形的面積公式。
(二)從感知結構到跨越結構
在計量單位知識的學習當中,教師依然可以用知識遷移的方法先學習體積單位,在學習面積單位緊接著引出計量單位的概念。通過類比、假設、歸納、推理驗證的方式探究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理解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習建立數學知識框架,并運用數學知識體系解決各類數學難題。
參考文獻
[1]張佳.基于結構化教學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20.
[2]吳宏.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