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婷
摘要:身為一名英語教育工作者,在這教學工作的幾年里,使我深刻的意識到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學習要講究一定的學習方法,英語學習更不例外。當我們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時,我們學起英語就會更容易,學習效果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然而學習習慣的養成又談何容易呢?它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慢慢養成的。它需要學生具有學習的恒心。那么,如何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呢?在此試論自己幾點淺薄的看法并與大家一起探討。
關鍵詞:預習 ?課堂學習 ?反復學習 ?堅持學習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小學英語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基礎學科。在進入新世紀后,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融入社會的需要,英語學習被當作一件大事。英語教學在其中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想在英語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不僅要求教師踏踏實實地教,更要要求學生認認真真地學。要想學生認真學習,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培養學生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不揣鄙陋,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和體會,進一步研究總結,整理了一些條目,雖有掛一漏萬之嫌,但本著竭誠相見的原則,現分述如下。
一、養成翻檢工具書的習慣
文字是語言的材料,工具書是學習語言材料的好幫手,教師應當要求每個學生都配備一本英語詞典,如《英漢小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等。向學生大致介紹查閱方法和相關的內容,讓他們在預習中或閱讀后經常使用工具書這位無聲的老師,在它的幫助下做到會讀、會拼寫、會解釋、會運用,不等、不靠、不放、不模棱兩可。教師可以給學生舉行“查詞典”競賽,看誰查詞最熟練、最準確。通過反復操作訓練,使之成為一種學習英語的基本技能。同時,還教給學生查閱、使用其他一些參考資料、文獻資料的初步知識和方法。
二、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
英語首先是一門有聲語言,學英語就要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朗讀是形成語感的重要手段。只要情況允許,就要出聲朗讀。大聲地朗讀,就會全神貫注地沉浸在課文的境界中,能夠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地投入進去。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意思,體味感情,加深感受,加強記憶。朗讀時應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順暢無誤、聲情并茂,不加詞、不漏詞、不讀錯詞、不吞吞吐吐、不平淡無味,還應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不知不覺增強了語感,牢記了單詞、短語和句型,也就增強了理解能力。當然,選擇的讀書材料不要太難,要以感興趣的話題為好,以免造成不懂、不感興趣而難以持久。“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只有進行大量的讀背,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精華,得到文化的浸潤,從而積累詞語、形成語感、學會表達。
三、養成做閱讀練習的習慣
經常做閱讀練習是提高并檢查自己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在認真閱讀文章之時,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文章中心、作者態度等,并在嚴格查對答案后認真思考出錯的原因,努力尋找并總結閱讀方法。做題時做到認清文體,“四聯”(聯系中心、聯系段意、聯系寫作方法、聯系上下文),“三不離”(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積極動腦,敢答善答,總結答題方法。做的練習多了,答題水平自然就會提高。
四、養成課堂大膽發言的習慣
要養成學生敢于開口說話的習慣,這個敢于說話不是指坐在位子上的竊竊私語,也不是上課插嘴叫一句、嚷一下。這是指學生能夠站起來,甚至走到講臺上,姿態端正自然,不慌不忙,口齒清楚有條有理地說話,而且能說一整段的話。有識方有膽,敢于發言是課堂精力集中、積極思考的表現,也是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提高個人素質的重要途徑。不僅要善于回答老師的提問,而且要善于提出問題,不僅同老師進行交流,還要與同學合作討論。在互相問答中整理語言、交流思想,在你爭我辯的過程中互相啟發,獲得更多的收益。發言時應態度大方、不卑不亢、聲音洪亮,不要緊張,不人云亦云。
五、養成用心聆聽的習慣
要養成學生留心聽話的習慣,就是要培養他們聽整段話的習慣。克服只聽片言只語的習慣。聽一段話要能講出要點,要注意里邊的詞組、句型。許多成績好的學生聽的能力都比一般同學好,他們一般都能聽整段的話,不會“聽三落四”,能把握重點。而一般成績差的學生聽的能力都相對地差。他們往往聽一句兩句話,就拼命記,而整個意思卻不知道,在上課時大聲嚷嚷要老師再說一遍的都是他們。聽,不僅在課堂上聽老師、同學的話,還要善于聆聽街談巷議、電視廣播。不僅聽“話”,而且要聽歌、聽廣告、聽大自然美好的聲音。讓“聽”成為我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性情的一種有效途徑。
六、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文章是改出來的”,只寫不改,寫作水平就難以提高。修改時要嚴格運用修改符號,從主題、內容、結構、語法、單詞拼寫等方面逐一過濾,不放過任何一處,哪怕一個標點、一個措詞,都要講究,要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精神和意志,寫完就改,隔天再改,再三斟酌,反復修改,“語不驚人誓不休”。收集錯誤并分析是修改文章的重要一步。要求學生將自己作文中常犯的錯誤收集匯編,保留錯誤之處,用不同顏色的筆寫上正確的修改并作相關分析。
七、養成積累運用的習慣
英語的工具性特征非常明顯,要想學好英語,首先需要打好詞句的基礎,它們是構成文章的材料。詞+詞=詞組,詞組+詞組一句子,句子+句子一段落,段落又聚合成為文章,因此,學習英語的核心應該落實到詞句上面,這也是各種考試考查的重點。要充分地認識到打英語基礎既是技藝之學,也是積累之學,是檢測學生真正英語水平的習慣之學、根本之學。
總而言之,方法不是什么難掌握的東西,講一次、做一次都不難,但要培養成一種習慣,卻是相當的難,難就難在嚴格要求,難就難在堅持到底。葉圣陶先生說:“語言方面許多項目都要經過不斷練習,鍥而不舍,養成習慣,才能變為他們自己的東西。”愿我們廣大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習慣上也要發揚這股鍥而不舍的勁頭,使學生真正地獲得自學自得的本領,達到葉先生所說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地步,這才是我們英語教學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