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嫻
摘要:在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加強幼兒傳統文化教育,對于落實從娃娃抓起的國家戰略,引導幼兒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積淀,將中華民族魂植入幼小的心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深遠的意義,客都梅州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之鄉,同時又是武術之鄉,客家拳種朱家教,刁家教,融合了南北派功夫,在眾多拳種中別具一格,是客家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我園根據幼兒園一日活動皆課程的特點,把本土武術文化資源引入幼兒一日生活學習活動中,注重活動的游戲化和情境化,開展適宜幼兒學習的武術活動,以武術游戲為依托,綜合武德故、武術拳操、武術禮儀、形象教學,藝術欣賞等各種形式,寓教于樂,讓幼兒感受與體驗客家武術文化的魅力,豐富幼兒園園本課程內容,弘揚和發展家鄉傳統武術文化。
關鍵詞:武術;主題活動;動兒園;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傳統武術提倡的修德,練藝養氣更可培養堅持忍耐,勇于挑戰,不言放棄的良好意志品質,這正是我們所要培養幼兒具有的品質。我園主要以趣味武術拳操、武術傳統小器械、客家民間體育游戲為主要學習內容,同時為避免成人化和程式化傾向,充實了以武術為主題的傳統文化趣味課程,融入講故事、學禮孝文化、念客家童謠于一體,將強健體魄、美德文化、防身自護等實用內容融入課程活動中,構成生動有趣的活動單元。
幼兒時期是個體迅速生長發育的時期,其生理機能的不斷發展,新陳代謝旺盛,恢復快,隨著年齡的增長, 運動器官的快速發育和完善, 幼兒肌肉質量大大增加,特別是下肢肌肉增強, 肌肉力量和功能也隨之增強。武術拳操是一類群體操練項目,它與幼兒園的體育活動和早操的內容相吻合;并且,武術拳操是以技擊動作為素材,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 遵照武術和體操的創編規律組成的各種單個動作、組合和套路的練習形式。其動作簡單易學,具備攻防技擊因素,節奏鮮明,集體演練時,配合發聲助威,能夠提高幼兒練習的興趣和活動的積極性,也能鍛煉幼兒的力量、速度、靈敏、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迎合幼兒喜歡如神話故事、英雄人物、卡通形象的特點,在融合中國傳統的禮孝文化與客家傳統文化,將美德文化,防身自護,強健體魄的內容貫穿于教學之中,融合中國武術“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的基本訓練要求,進而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運用適中的運動量, 剛柔并進, 動靜交替, 勞逸結合, 以節奏鮮明的武術動作練習, 積極地促進其動作的協調與身體素質均衡發展。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悠久的歷史, 流傳于全國各地, 是奠基、開業、民俗節慶、文化旅游、學校特色課程的重要內容, 也是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要項目,它的產生與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其文化內涵,既與民族思維方式有關又與特定的文化扭轉有直接聯系。它又是一種集武術、舞蹈藝術、音樂等綜合因素的體育項目,在變化多端的節奏中完成各自造型表演,對練習者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身體和精神的雙重鍛煉。對于孩子而言,“獅子”外型的雄壯,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身披獅頭,在音樂配合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勇猛威武中不失可愛,鍛煉孩子的靈活性、協調性,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舞獅運動是兩人配合的集體表演項目,因孩子上肢力量及腰腹力量的欠缺,很難完成兩人互動的技術動作,因此幼兒學習舞獅可采取單人的方式,降低技術動作的難度的同時也能展現出項目的“魅力之處”。舞龍又稱“龍舞”或“龍燈”,是最鮮活、最生動的民族文化遺產, 被稱為“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是一種具有表演技巧和浪漫主義的中華民族傳統娛樂體育活動,招式多樣,創造性極強,以武術為功底,模仿龍的升騰、盤旋、翻滾而動。舞龍內容較為活潑,多個學生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在增加團隊協作能力的同時也富有趣味性,是幼兒園健康領域中不可多得的優秀項目。一條舞龍可以由 3人來完成,“龍”由龍頭,龍身和龍尾組成,最簡單的人數搭配構成了幼兒人三人舞龍的基礎,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三人舞龍在課程設置中,需要幼兒要托舉器械來完成相應的技術動作與跑位路線,因此從器械器材的規格到動作的選定,都必須根據幼兒的身高、體重與學習能力來制定,能夠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精神,鍛煉孩子的速度、力量、技巧。
我園開展的客家武術娃主題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了解家鄉武術文化感受感受武術文化的獨特魅力,促進幼兒探究表達和合作等方面能力的發展,在主題活動中,我們通過主題活動目標細化如家鄉的武術教師預設了我知道的客家武術,我喜歡的功夫明星等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向同伴大膽介紹自己知道的客家武術和武術明星學習武術明星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客家犬種客家武術器械,客家武術的動作等活動中,幼兒初步了解客家武術的器械,拳種套路等等。從中深入認識客家武術,學習武術的幼兒,客家幼兒武術基本動作。從而萌發熱愛家鄉武術文化的情感。
我們創設了龍客家武術主題背景下的區域游戲環境滲透了客家武術元素,讓幼兒在與區域材料和環境的互動互動中加深對客家武術的了解與認知,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表現所了解的武術文化,發展良好的個性品質。我們在美工區投放紐扣樹脂,紫銅吸管貝殼等豐富多樣的廢舊材料,引導幼兒利用紙筆,剪刀,膠槍等多種工具。采用畫捏剪粘貼等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創作武術器械,武術小人,武術棋,武術武館裝飾術等作品,在建構區中我們提供紙箱紫銅樹枝,廢舊彩筆,紙板,木塊等多樣化的低結構材料,引導幼兒自主建構武術客家武術館。在體能區,我們根據幼兒喜歡的功夫熊貓建創建功夫熊貓隊與熊貓習武歷險記游戲情境引入,把枯燥的武術動作學習融入有趣的游戲情境中,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參加武術動作套路等學習運用觀察模仿法,游戲情境法等,以積滿充滿激勵性的言語,鼓勵幼兒習武捕捉幼兒的閃光點,選出精神抖擻,動作到位有利動作到位,有力的幼兒當小師傅,帶領其他幼兒練習武術動作,切磋武藝,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學習激發幼兒習武的興趣,幼兒在多樣化的區域游戲中,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感受與體驗了家鄉武術文化的魅力,加深了對家鄉的了解,萌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