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亞峰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無論是工作、學習和生活,閱讀對于人們而言都十分重要。獲取信息、學習知識,都離不開閱讀。小學是學生接受系統閱讀教育的基礎階段,從小對學生予以正確的閱讀指導與培養,利于學生在語文素質方面得到良好發展。傳統的小學閱讀教學,教師過于注重讓學生多看書、多讀文,而忽略了學生在閱讀中的個性化發展。在新時期下,教師的個性化閱讀教學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教師要結合該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科學合理多樣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以實現教師教學與學生閱讀的理想結果。
一、鼓勵學生思考質疑,鍛煉學生閱讀思維
閱讀的過程也是鍛煉學生思維的過程。閱讀不是單一的看文字,而是要通過文字去感知作者思想,把握整體文章或是書籍的內容,這才能實現個性化的有效閱讀。思考質疑是一項閱讀能力,通過學生在閱讀中的思考與質疑,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得到充分鍛煉,閱讀感悟能力能得到提升。為了實現這一教育目的,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結合讀物去思考,去質疑,以此促使學生開動腦筋、主動獲取知識,鍛煉個人的閱讀思維。
舉例來說,教師教學《北京的春節》此課。在學生自主閱讀的時候,秉承“鼓勵學生思考質疑,鍛煉學生閱讀思維”的教育理念,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思考,作者通過寫“北京的春節”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思想;文中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此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思考去其他問題,凡是可以想到的,都可以去探究與質疑。以此形式,學生能充分鍛煉到閱讀思維,能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去閱讀,從而使教師的閱讀教學更有個性。
二、做好閱讀活動評價,培養學生閱讀自信
閱讀評價是培養學生閱讀自信的重要途徑。對學生閱讀活動的評價也是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教師不可忽視。通過閱讀活動評價,能使學生對自身的閱讀能力、進步情況有更全面的認識,通過教師的鼓勵,能使學生對閱讀更感興趣,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自信心。為了實現這一教育目的,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閱讀狀態,做好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記錄,并且在學生的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以客觀、全面的形式予以學生評價,并結合學生互評與自評,豐富評價形式,讓學生對自身的閱讀能力更有自信心。
舉例來說,教師教學《宇宙生命之謎》此課,本課要求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閱讀技巧。秉承“做好閱讀活動評價,培養學生閱讀自信”的教育理念,教師在閱讀方法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自主閱讀,獲取有關信息,解答學習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學習與閱讀狀態。最后,教師綜合學生的整體情況,以表揚與建議兼具的形式,予以學生全面評價,既要肯定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努力,也要對其不足之處提出建議,以此形式讓自信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三、進行閱讀延伸拓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通過閱讀的延伸拓展得以實現。在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后,只有不斷的去閱讀,去鍛煉,學生才能靈活運用技巧,以此提升閱讀能力。課堂上的閱讀時間與課本內容是有限的,而閱讀內容的延伸與課下閱讀讓學生有了更廣闊的閱讀發展空間,這對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非常有利。為了實現這一教育目的,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予以學生適當的閱讀文本延伸,豐富學生課堂學習內容,并且立足實際,為學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讀物,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通過廣泛閱讀實現能力的提升。
舉例來說,教師教學《景陽岡》此課,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節選部分。為了讓學生對《水滸傳》有更多的了解,教師可以從其作者、創作背景、文學價值等方面予以閱讀延伸。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課下閱讀《水滸傳》其他章節,運用所學的閱讀技巧,依據已有的閱讀經驗,擴充自己的文學視野,積累閱讀知識。如此,以課上課下雙拓展的個性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以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越。
總而言之,通過以上的分析探究,不僅能使學生在閱讀方面得到明顯進步,而且利于教師更好的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目標。在新時期下的教育教學中,有更多的教學方法等待教師去探索。小學語文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積極的教學態度,不斷探索、應用更多的個性化閱讀教法,為學生打造更精彩的閱讀世界。
參考文獻
[1]劉曉娟.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思考[J].新課程,2020(51):149.
[2]王華.小學語文高年級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55):33-34.
[3]池文林. 個性化閱讀方法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陜西教育:教學, 2020(1):1.